這幾天呢,不用提明日報的過往,就講它所造成的週邊影響好了;不知道有多少網路同業被問到「還在搞網路喔?沒希望了啦!」這件事呢?
當然,明日報的停刊,有它的歷史淵源、社會影響。也釣洏峈抾}始希望以付費的方式,換取有價值而穩定的資訊來源;也釩雃h人體驗到一個大公司的興起與沒落,可以在短短一年間經歷完。但是,隨著媒體四處宣傳著「網際網路泡沫化」的觀念時,大部份的群眾也隨之起舞,認為網際網路的確只是個泡沫,泡沫沒了就什麼都空空如也。真的是如此嗎?
的確,在1999-2000的這一波網路熱潮中,有釵h很泡沫很淺薄的泡沫在中間,僅僅挨著一個「網際網路」之名,就換來數以千萬計的資金與其他資源。有的像明日報一般,讓服務走入了歷史,而留著一個公司的殼子;有的像音樂三千,面臨著股東拆夥、蘊釀官司的法律階段;也有的就如拓連,因為相信網際網路是未來的趨勢而努力著。
有空時,可以在路上問問看,用過網際網路的使用者,有多少比例會棄之如敝屣?除開架設、學習的時間與其他成本,網際網路達到了多少傳統方式無法做到的事情?人與人的溝通方式,又受到了多大的影響?在嬝玟o件事上看起來,從傳統方式轉往網際網路,在一般狀況下,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明日報的出現,讓釵h人捨棄掉原來每天十元、十五元買報紙的傳統嬝炊閬﹛A但是明日報的消失,會讓這些人回頭去買實體的報紙嗎?還是在網路上四處搜尋其他免費而有價值的資訊?我想不多。
如果是降子,那不管外面的氣候如何,堅持網際網路這個行業,應該是可以理解的吧。釵h從網際網路公司退下來的各種人才,在面臨到再度就業時,會避免選擇網路業;但是相對到年前人力資源狂流至網路業的狀況,未來在網路業再度需要人才時,有多少是堪用的?而重新訓練網路人才,又要花掉多少資源?也釭矕薇茯搰O符合成本的(訓練完之後再簽個長約,就像現在的科學園區),但是如果又有一坡起飛的「行情」的話呢?
所以個人還是認為,雖然現在網路業被一波波的冷氣團圍繞,但是應該還是個值得堅持的產業;除非網路永遠沒有明天,不然可用之兵,一定會有能夠將價值轉化為價格的一天來到。
這個,也就是為什麼拓連要繼續撐的原因吧。
目前正在做的,就是從各種角度學習網際網路的概念,以及所需要的技術,等待時機的成熟。就像如果股市掉到三千點的話,雖然大家脫手惟恐不及,賺大錢的通常都是那時候出手的人一樣…而沒有資金的我們,就拿身體來凹吧!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