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為了花了兩三個月人力跟時間做的網站所寫的文章,原文在這邊:
http://www.justsports.net.tw/report/report_view?smclass=5&serial=38
經過了六年多的紛爭,台灣的職業棒球界,終於從兩聯盟時代,回到了單一聯盟的制度。在這段時間裡,球員合約問題、挖角與跳槽的道德考量、一個公司是否可以同時經營數個球團等問題,雖然被討論再討論,但是兩聯盟的合併,說以說是個結束,也是個開始。
中華職捧的大起大落
中華職業棒球聯盟(簡稱CPBL)在兄弟飯店負責人洪騰勝先生等人的四處奔走下,於1989年10月23日成立,並在1990年3月17日開打,讓台灣聞名世界的國球-棒球,正式邁入職業化。
在十三年內,中華職業棒球聯盟從四隊出發,到同時最多兄弟象、統一獅、三商虎、味全龍、興農牛(前身為俊國熊)、時報鷹與中信鯨七隊(1997年),又歷經了賭博疑雲、大幅挖角與球隊解散等事件,在2002年時,又回到了象、獅、牛、鯨的四隊規模。
比賽的平均觀眾人數,從1990年的5,000人,最高到1992年的6,878人,而且1995年之前,都維持在五千人以上;但是一路風雨走來,到2000年時降至最低,只剩1,676人,幾乎可以稱為「職棒黑暗期」!卻因為2001年世界盃棒球賽中華隊所造成的風潮,以及觀眾人數最多的兄弟象隊換血成央B創造二連霸的佳績,讓2002年又回到近3,000人的水準,前景一片看好!
轉播權之爭點燃台灣大聯盟
至於台灣大聯盟的成立淵源,則是在1993年聲寶無法與俊國、時報兩隊加入中華職業棒球聯盟時便種下遠因,又在1995年時,原本負責職棒轉播的年代,被緯來以三年十五億四千五百八十四萬元的天價搶標後,埋下導火線。
於是聲寶、年代聯手成立台灣大聯盟,並利用高薪、平等合約等口號,前幾年大規模從中華職棒聯盟挖角重量級明星球員,並配合門票(參觀券)的無償發送,並配合年代的媒體資源,也與中華職業棒球聯盟平起平坐,形成兩聯盟惡鬥的景觀。
成立六年來,號稱「英雄出少年」、「只要棒球不要性愛」的台灣大聯盟,雖然利用媒體資源吸引釵h不同企業贊助,卻由於觀眾養成了不付費的習慣,以及球賽精彩度略遜等因素,連開幕戰端出好菜都吸引不了太多球迷的狀況下,在2002年,更積極地謀求與中華職棒整合的機會。
「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誕生
雖然「兩聯盟合併」已經幾乎成為老生常談,但是終於在體委會的主導下,於2002年下半年起積極促成,終於獲得兩聯盟在以下條件下合併的共識:
一、中華職棒聯盟不支出金錢。
二、中華職棒聯盟不解散。
三、中華職棒聯盟維持四隊主體,台灣職棒大聯盟則將四隊規模縮編為兩隊,共同組成規模為六隊的新聯盟。
2003年1月13日「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成為台灣唯一一個職棒聯盟,1月13日,是這些事件的句點,也是新聯盟如何攜手出發的起點。2003年的職棒球季,將會令人非常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