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講到「飛刀手大戰金臂人」、還是「悲情阿草力拼火車頭」,都是老職棒球迷生活中的一部份,份量可能還相當重!當年號稱「四大天王」的四隊王牌投手,除了一起使用17號當作王牌投手的象徵(只有黃平洋用23號)外,各自也都有各自的拿手獨門武器,真可謂實至名歸;陳義信的滑球、黃平洋的七彩變化球(不是一種球路,是很多種)、謝長亨的指叉球跟涂鴻欽的曲球,不曉得在當年沸騰了多少球迷的心!
十幾年後的現在,這些名投手們,有的當上總教練、有的開便當店、有的當球評、有的在做服裝業…可以說際遇相差甚大;唯一相同的是,他們都在職棒歷史上留下了傲人的成績,也成為年輕投手們所希望達到的目標。
|
註:此為跨聯盟累計成績
那麼,中華職棒十五年的現在,有第二代的天王級投手出現了嗎?並沒有。當然有許多好手到美日職棒去挑戰更高的層次是原因之一,但是能夠一站上投手丘就讓隊友、對手跟觀眾通通覺得「這場比賽就是要贏啦!」,甚至哪天先發都成為話題的國內投手,似乎還等待著大家花多點時間去留意呢。可是,重用三洋投的現況不會也不應該是常態,如何建立起強悍的本土投手陣容,以及哪些人會是明日之星?除開個人特質不談,我們還是可以從數據裡嗅出一絲氣息的。
就以四位職棒前輩的生涯成績為例,我們應該可以定出一些簡單的門檻:到現在生涯ERA在3以下、每局保送加安打的數目不超過1.25、三振與四死的比例越高越好。如果我們再把調件限制在投球局數已經超過一百局,而且在1978年之後出生的本土投手,可以說更是精確了!以下為您介紹這幾位邁向巨投之路的年輕投手們:
林英傑
|
高苑工商畢業之後,林英傑在當兵前就已經加入台灣大聯盟,留下了三年的職棒成績。雖然頂著十三連勝、2001台灣大聯盟勝投王的光環,但是當兵時無法加入國軍棒球隊,讓林英傑的職棒生涯有著兩年的空白。
不過林英傑卻能以萬全的準備,來面對重回棒球場的第一年,並且交出了如上的亮眼成績單!林英傑在WHIP(每局安打加保送的人數)這項數據可以說是相當亮眼!雖然生涯ERA高達3.24,但是如果將之前隊友的守備能力與紀錄組的判定狀況排除,我們看到的還是非常漂亮的數據:平均每局不會讓超過一個打者上到一壘壘包的優秀表現,加上平均每九局只會被擊出五支安打的恐怖壓制力,在在顯示出來林英傑在解決打者方面的優秀能力。
穩定的控球,加上又是有球速左投手的先天條件下,擁有著也不禁讓我們非常期待,這位明日巨投的蛻變與成長!
陽建福
|
在高苑一直到高三才開始投球的陽建福,馬上展現出來他的投球天份與家學淵源,並且成為業餘棒球的亮眼新星,也在2001年入選了亞錦賽、港口盃與世界盃的國手。之後由於頸椎壓迫到神經而離開球場一年,沒想到這卻成為讓陽建福提前取得退伍令,更能在2003年六月就加入興農牛。
在新人年的十四場出賽中,陽建福繳出了七勝二敗、ERA 1.48的亮眼成績!在該年的總冠軍系列賽出賽四場,為球隊在季後賽取得一勝一敗的戰績。雖然最後一次的上場,被蔡豐安擊出再見安打(敗投是世介勇),讓許多人為他是否會受到太大的心理創傷而擔心,但是日漸成熟的他,在今年直接用投出的棒球解釋了一切:我很好!
雖然只有不到一年的職棒經歷,可是生涯中每局只讓一個人因安打或四壞上壘,而且每九局也只讓對手擊出六支安打的優異成績,讓陽建福很難在投手丘上被擊倒,僅有1.72的自責分率,更證明了一切。穩定而突出的表現,讓陽建福一步步走向成巨投之路!
潘威倫
|
在就讀美和中學時,潘威倫就因為希望為球隊取得一座冠軍盃,而在2000年舉辦的王貞治盃青棒賽中,一個人投了四十四局、取得五勝,更在最後一天連投十八局248球,一手將冠軍拿到手中,展現出過人的鬥志與毅力。由於排尿功能失調而取得免役資格的潘威倫,雖然高中畢業後先至日本就讀大學,但是卻因為別府大學並無法讓他繼續成長,他毅然決然地回到了台灣,進入輔仁大學就讀。
當時仍就讀輔仁大學的潘威倫,在2003年就參加選秀,以選秀狀元的身份加入統一獅,並在該年以十三勝八敗、ERA 2.44的成績,取得該年的新人王頭銜!拼勁十足的他,將WHIP壓在每局只讓1.15個人上到壘包之外,也在平均九局的投球中,只被擊出八支安打,三振與四壞的比例也控制到接近三的比例,更在今年加強了控球,減少了保送的數字,為自己留住更多的勝利。
如何維持目前的穩定度,並減少讓對手擊出安打的機會(目前每局一支多一點),是逐漸逼近巨投身份的潘威倫,需要再克服的難題。
當然,以數據來看,有好幾位緊追在後的本土年輕投手,也非常優秀!像是表現穩定卻因為防禦率偏高的李明進、局數目前不是很夠,但是之前表現優異的王國進與莊培全、球速驚人,穩定度卻不太夠的黃欽智、一直受傷所困的蔡仲南、余文彬、陳志誠等球員…年齡都在二十六歲以下,也都有著非常好的先天條件與成績,若哪天本土投手能再撐起一片天,不讓外籍洋將專美於前,也許就是中華隊在國際賽發威、加上國內職棒熱潮回到初創時期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