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職業棒球」?(上)

既然棒球源自於美國、台灣棒球又以日本「野球」為師,也釦畯怞b用中文問這個問題時,也得試著用非中文的方式思考這個問題?

當然,只要曉得「中華職業棒球聯盟」的英文:「CPBL」四個字所代表意義:Chinese Professional Baseball League的球迷們,都自然而然會曉得所謂的「職業棒球」,乃「professional baseball」是也。分開來看是很簡單,但是這兩個單字所形成的名詞,到底是什麼意義?只要簡單地利用「Google大神」查循「definition of professional baseball」或類似的字眼,相信都能從各種線上字辭典網站,查到如下的定義

    professional baseball
    n : playing baseball for money

在日文裡面呢,棒球是少數未被「拼音化」的外來運動(如果有人把它當成外來的話),這點從Yahoo! Japan的「(Sports)」選項中的幾種運動列表,就可以看得出來!當然,如大家所知,「職業棒球」的日文就是該頁的第一個選項:「野球(唸成pu-lo ya-kyu」。者,professional也,依然是外來語;不過「野球」(其實現在很多人都還是稱棒球為野球,其實更貼近實際狀況)倒是非常非常本土化的名詞,不是嗎?而在日文裡,「野球」的意義又是什麼?同樣從日文字辭典的網站,可以查到以下定義

    
    〔 professional 〕職業行野球。、行人集団。職業野球。〔日本社団法人日本野球機構経営〕

從以上兩個原文的例子看來,對英文來說,職業棒球是「為了錢打(play這個字真的意義深遠啊)棒球」的直接了當定義;但是在日文裡,職業棒球就成了「作為職業來進行的棒球(及其集團)」。就像在光譜的兩端一樣,一邊是非常功利主義地為了錢打球、玩球,另一邊卻僅定義在「以其為職業」的部份,未提及錢(或許\,錢是職業的必要要素?)的重要性…

那麼,在台灣呢?其實對大多數的人來說,「職業棒球」就是職業棒球,職業的棒球嘛!但是怎麼樣才叫做職業?一向自詡「綜合美日之長」的我們,恐怕不論是球迷、球員或是球團,被問到這個問題時,一時能提出的也是兩種答案的綜合吧?「不就是拿打球當職業嗎?」或是「我付錢請他們打棒球啊!」之類的。不過在這兩年之間,我們也看到了另一種可能性:「賺錢!」球員賺球團薪水外的各種收入、球團賺球迷的門票或週邊商品進帳、各行各業都投入資金尋求適當的曝光機會…這個不正常嗎?也許\,這才是資本主義社會裡面的正常生態!

先從簡單的部份:球員與球團之間的關係開始聊起好了。雖然職業棒球目前還是寡佔(就職業棒球聯盟而言,基本上幾乎是獨佔)市場,只有一個聯盟、六支球隊去協調瓜分目前國內一枝獨秀(但是還在再起步階段)的職業運動市場;不過由於市場本身尚未恢復到十年前的規模,因此球團與球團、球團與球員、甚至球團與球迷間的關係,仍然會隨著時間及政策所有變化。但是在台灣,球員與球團間原本相當簡單,就是「沒有工會時,勞方與資方之間的關係」;但是幾次選秀會的順序問題,以及「代訓球員」這號稱為二軍做準備而又完全不是二軍的奇怪作法,讓球員的新陳代謝增快、也影響了球團與球員之間的關係!

原本球員與球團之間,就是一次(也許\有也許\無、還有補發的)簽約金、每個球季或每半個球季調整一次薪水的關係;但是在戰績至上或提高拼鬥精神的情形下,某些球團會依每場比賽表現優劣發給的獎金,也成為先發球員的重要收入之一。但是當球迷逐漸增加、職業棒球在國內各種媒體上的曝光度再度提高的同時,廣告與代言的收入,也成為球員與球團的不得不為之惡(?)!也讓球員與球團,很容易陷入左右為難的局面!「職業棒球」變得不再只是一邊「領錢打棒球」、一邊「花錢請你打球」這樣簡單的算術;如何開發新球迷或喚回老球迷,如何操作媒體以提高票房與收視率,以及增加球員及教練的代言與廣告機會、又要在增家球員外務的同時維持一定的戰績,更進而讓球隊本身獲利(兄弟象已經連續兩年證明其可行性),讓職業球隊的經營,與球員及球團之間的關係,更加複雜!

球員也逐漸體認到「身價」之來源不一,有人以其業餘的身價,要求高簽約金的保障;有人則希望以密集的出賽機會與表現,換取長期的利益…只是在人才培育的二軍、及互補有無的球員交易、甚至更久以後才應該要出現的自由球員制度都尚未健全的狀態下,要求前者多於後者的機會增加,也是不得不然之事!還要加上球員並無工會(其實有…但名存實亡)的力量相挺,更無經紀人制度或觀念,讓球員與球團每年此時如何溝通薪資或簽約金,更成為社會各界要如何看待的重點。講難聽點,球員要怎麼多賺球團所給的錢?球團又怎麼評估該給多少?還要考慮到目前電子媒體與網路的評論力量,也是現在大家也都還在摸索中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