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檢視方向

嗯,聽過人家講,網路上的年紀是用狗的年紀算的;狗的一歲抵人的七歲,是降子吧…也有人說現在是「十倍速時代」,什麼都得講求效率,不管是哪個行業,對於環境改變的速度稍稍反應慢了些,就有出局的可能性。

別的我不確定,但是在網路上創過業、打過滾的朋友們,應該真的多了不少的社會經驗。年輕的CEO、CTO、經理、主管到處都是,先不管做的好或不好,不到三十歲的人,手底下就有五個十個編制內人員,這些本來是應該五年到十年才會慢慢藉著經驗、資歷等往上爬的小朋友們,馬上面臨到這些壓力時,能不能不成長或破滅的快些嗎?

嗯,講到自己頭上了。

很難說有沒有成長的快些,多見到一些本來可能見不到的人,多聽到一些本來不一定聽得到的事,跟多想了些本來也酗˙搨n想的東西,是一定有的。當同學還在當上市電子公司的工程師時,就已經跟公司老闆時常請益,也算是個特殊的經驗吧;而原本唸的科系與傳播沒有什麼關係,卻多了不少記者朋友,耳朵沒事就東掃西掃一些風,又跟自己的行業有莫大關係,應該不是壞事;手上帶了一些人,沒事就得不停地檢驗是否方向正確、觀念沒有偏離、金錢如何掌握等等,倒真的是對自己有蠻大的幫助(希望是吧)。

而最近最重要的,就是非得提醒自己,要不停地檢視方向。周遭的環境,實在變化得太快;合作對象的人事變動,有可能影響到合作關係的維持;協力廠商的財務狀況,也會對出貨供需等產生影響;大環境的狀況好壞,也對案子的進度與阻力有極大的影響。而這麼多的因素,該怎麼因應,要怎麼得到資訊做評估,的確是蠻大的學問…而方向該怎麼訂定,近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跟願景等該怎麼區分,怎麼執行;人力、時間、財務、技術等資源要怎麼分配來達到前面的那些考量,都是要多加思考,才會比較完善的。

半年前寫出來的BP,也釵菑v看了都會笑;當時的大環境(當然,經濟因素超重要)跟現在相差多少,差在哪裡,跟當時的目標為何而訂,達成率有多少,真正的原因是什麼,都會影響到現在重新檢視BP、思考執行面跟修正未來方向的依據。我想,這個動作非常的重要,因為把時間軸拉長來看時,沒有一個企業可以完全不受外界環境、新科技、新事物等因素的影響;當然處於不管是「十倍速時代」或是「狗的歲月」中的經營者,更應該小心這樣子的問題吧!

但是,不停調整未來方向與執行方式的同時,最好也要考慮到以往已完成計劃或過往軌跡的解釋權。若調整完後,完全無法解釋之前所做的事情對未來有何意義,那麼已經做這麼多事情的同事們,要怎麼面對浪費掉的青春、時間與腦力呢?也酗]些調整十分地順理成章,也釵釣D得硬凹不可,但是這個動作不做,解釋權一旦無法掌握,則對公司長期的發展與向心力、信任感等無形的資產,會有莫大的損失。

公司是個組織、法人沒錯。但是,永遠不能否認,公司是由一個一個的個人所組成。越多人瞭解未來的大方向是什麼,越多人知道事情是可以而且必需要調整的,也越多人覺得該做這樣子的事,並且以「人」為出發點來考量,才算是個健全而且有希望的工作環境吧?

至少,我是這麼認為,也是這麼做的。

用金錢當衡量標準

最近,常覺得拿金錢當衡量標準,是個不錯的想法。

當然不應該是因為我是錢鬼(希望不是啦),或是我是窮人的原因,而是以目前拓連的狀況考量上,「賺錢」是個目前來看最重要的目的。前兩天,資迅人也宣佈倒閉,使得網際網路的寒風又更凜冽…而正在奮鬥中的我們,當然得以真正賺到錢,而不是獲得投資、做帳做到好等方式證明自己。

在這個基礎上,重新檢查一遍各自的任務,就會發現優先順序很容易排出來;一切以向著有機會賺到錢的幾個固定目標前進!有些是後端的支援,有些是前端的連結,但是把目標訂出來之後,很多事情真的變得比較好判斷。

那麼,拓連現在要做什麼?以前的答案會是「會賺錢的就做」,但是這樣真的比較合理嗎?不停地代工接專案,真的比較能生存嗎?似乎不是。不要說網際網路是很虛幻的這一套,但是如果能夠將網際網路變成通路之一,而非想法的全部,再把焦點放回物理上存在的實體世界,會不會更有把握、更能創造價值?

現在再問一次這個問題,很清楚,三個大方向,兩個副標題。大方向呢,一個是toMap悠遊券,將以往toMap所累積的經驗與資源做最合理(賺錢)的方向運用;一個是網路社區的經營,一樣是把以往對使用者的瞭解,在實體世界中表現出來;最後一個,則是利用我們這個團隊對技術與客戶的認知,與廠商合作,開發新的硬體產品。而用來備援的兩個副標題,則是為了累積與傳承所繼續經營的toMap網站,與在目前的狀況下,維持營運的專案製作收入。每個人的分工,也都因著這五點結論,得到更合理、更有焦點的分配。

而時程的安排上,也可以因著「收入的多寡」或「收入的速度」來做些調整。越與現金有關的進度,越需要明確地掌握。當然,相關配合的部份一定要先完成,雖然與現金沒有直接了當的固定關係。如何判斷這個模糊的區域,可能就要慢慢累積經驗了。

每個人還是會有自己的常務性工作,但如何安排,就有賴各自對團隊目標的確認,以及對自己工作的認同度與認知,來做到最好了。附上昨天發給同事的一封email,應該沒有什麼極機密在吧,做個結尾。 ^_^

From: KT Chiu [mailto:ktchiu@toLink.com.tw]
Sent: Wednesday, May 02, 2001 11:01 AM
To: toLink
Cc: Citron
Subject: 近期目標
Importance: High

呃, 昨天把Citron/toLink的一些目標整理了一下, 也跟每個人的工作目標
有關… 請先瞭解我們的整體工作目標, 再來思考要怎麼把自己的工作跟
這個目標配合到… 當然, 有可能有些事情被漏掉了, 但是基本上, 跟大方
向有關的優先程度是一定要提高的. ^_^

細節的話嘛, 我會再分別跟大家討論~

—————————————————

========
Citron/toLink 近期目標
========
1. toMap 悠遊券製作與推廣 (負責人: Diane)
2. 網路社區經營 (負責人: Even)
3. 應體產品開發與販售 (負責人: William)
4. 網站經營 – 目前為 toMap, 為了backup 1.
5. 專案製作 – 目前為了backup 1. 2. 3., 若前三項有收入, 則適狀況調整
—————————————————

========
個人目標
========
Diane
1. 6/1 前將 toMap 悠遊券商品化ok, 並可在線上販售
2. 6/1 後負責 toMap 悠遊券之販售, 以第一個月銷售breakeven為目標

Even
1. 5/4 前擬定網路社區(THDC)業務拓展專案
2. 6/1 開始網路社區(THDC)業務之拓展, 以三個月內breakeven為目標
3. 其他專案業務之接洽

Cindy
1. 負責 toMap 電子報之製作
2. 負責Citron/toLink之財務及相關後端支援
3. 協助Diane與Even, 將所需財務預估狀況做出 (細節再討論)

William
1. 將Sherry/vivi等人手上有的技術相關資源接下
2. 協助Even處理網路社區相關技術業務
3. 6/1 前提出硬體產品之思考與規劃

Jeff
1. 協助William處理技術相關業務
2. 協助Even處理專案製作之技術部份

Dawn
1. 協助Diane製作 toMap 相關資料, 以 FlashMap為主
2. 協助William/Jeff之業務處理
—————————————————

大致上是降子, 反正個人的目標以完成團隊目標為原則; 剩下的時間與
時程請大家各自協調安排.

明日報/資迅人的倒店, 雖然給網路人潑了不少冷水, 但我們畢竟還能生
存, 是件值得高興的事… 不過每個人也得開始思考, 怎麼”真正地賺錢”,
才是一個公司/企業可長可久的根基. 當然, 除了”真正地賺錢”外, 必要的
支援與資源, 也一定要準備到ok(不是100分是ok, 而是時間與金錢, 人力
”最佳化”的ok)才能夠開始動, 絕對是一定的. ^_^

我自己的事情太雜, 不曉得怎麼寫, 但是希望是以協助大家將所有事情
完成為目的. :D 當然, 還有”我們怎麼一路走下去”這個大課題…

若有問題, 請大家用 Reply All 討論. 謝謝!

BTW, 這份有cc給Daniel一份, 若有任何意見, 我也是建議直接給他看到
沒有關係. ^_^

Regars,
K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簽名檔 v3.01
邱光宗 KT Chiu

拓連股份有限公司 — a Citron Division

http://www.toLink.com.tw/

北市106復興南路一段321號7F之2
7F-2, 321, Fu-Hsin S. Road, Sec. 1, Taipei, 106, Taiwan, ROC
TEL: +886-2-2704-1943 FAX: +886-2-2369-019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個人網頁

http://www.ktchiu.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1/04/12改版

現金、子彈

1999下半年至今,經歷過一些事情之後,真的深深體會到「金錢就是子彈」的正確性。從兩百五十萬、三百五十萬的技海,到三千萬的技海,跟號稱總共五千萬台幣的音樂三千集團,回到登記為一百萬的拓連…到一千萬的拓連,實在發生了不少事情。

一開始成立技海時,還蠻講究股權比例的。大概是看到太多國內外溢價增資成左漁蚳狺F吧,總覺得憑著一身技術,應該有機會用超過每股十元獲得資金;但是後來仍舊是以十元的價格,一路從兩百五十萬,增資到新台幣三千萬。為了想多佔點股份,想了很多的辦法,像是溢價、技術股、選擇權等,但最後還是為了現金放棄這些想法。所以,從一開始希望自己在公司裡佔有某部份的股權,到手上有現金用就好,想法是做了不少的變化。

後來到音樂三千「集團」時,從一家單純的台灣公司,在架構上變成一家原有的台灣公司、一家開曼群島的控股公司、一家美國公司跟一家美商台灣分公司;複雜釵h。隨著公司一家一家開,存款越放越多,股權比例也越來越少。這時,對股份的執著幾乎沒有了,卻因為一些意見相左之處,與對未來的不確定敢,開始將目標放在董事會與股東會的運作中。

蒼促離開音樂三千,成立了拓連,又從一個幾乎沒有現金的狀況下重新開始。當然,跟父母借了一筆錢,又變成了小公司的最大股東,開始了另一個階段的創業。沒錢,只好靠著理想、個人特質與能力,維持著六個人的向心力。每個人在公司內都有佔一個比例的股份,雖然還不曉得錢從哪兒賺來,卻都知道公司是大家的,事情努力在做(這兩句應該沒有因果關係,因為大家責任感都很重,也有不少人的股權比例相當低)。但是,「我們公司什麼都好,就是沒錢」這句話,也常常是拓連同事對朋友們的形容詞。

拓連成立半年間,toMap動態地圖網的進度不停在進行,接案子的意圖與動作也不斷;只是現實問題依然困擾著大家。沒錢,不光是一個人的事,父母、兄弟姐妹、男女朋友,多多少少都會對此關心,而這些關心也給予大家相當大的壓力。就算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做的事有其意義,都認為方向沒問題,都期望有個光明的未來,但是現實上的考量,卻不會因為理想的崇高而閃避一旁。沒錢,就是沒有子彈,沒辦法與整個社會對抗。

於是,2001年二月起,開始了一連串的試探與合作提案,多半也當然與現金有關。同樣地,為了自己與股東與員工的權利,我原本也是希望能佔到一個合理的股權比例(以40%、60%來講好了),然後拿到夠用一大段時間的現金。為什麼會認為40%、60%是合理的?主要是在覺得公司設計上,如果原始股東有佔到40%,又能夠利用增資程序中,員工優先認購15%,在由原股東認購,再引進外界股東的順序,在理論上可以順利保持公司核心的經營與擁有權。

但是,馬上有個大問題:不管原本佔到多少比例,需要再增資的時候,原始股東有能力跟進嗎?沒有能力時,佔40%與10%,有什麼很大的差別?於是,馬上把希望又拿到現金,又愉快地兼顧到股份比例的想法給泡沫化了。也就是現在的狀況,拓連由一百萬增資到一千萬,股權比例由100%降低到10%,換來九百萬的現金。

有了現金,就像是手上有一堆彈藥的軍隊,可以有膽量與實質力量去執行任務。但是現金在手,就如同子彈在手,會不會讓原本手上只有雙截棍的格鬥家,外表上變成手拿衝鋒槍掃射的現代戰士外,也改變了內心的想法?才是我擔心的。

明日報寒流

這幾天呢,不用提明日報的過往,就講它所造成的週邊影響好了;不知道有多少網路同業被問到「還在搞網路喔?沒希望了啦!」這件事呢?

當然,明日報的停刊,有它的歷史淵源、社會影響。也釣洏峈抾}始希望以付費的方式,換取有價值而穩定的資訊來源;也釩雃h人體驗到一個大公司的興起與沒落,可以在短短一年間經歷完。但是,隨著媒體四處宣傳著「網際網路泡沫化」的觀念時,大部份的群眾也隨之起舞,認為網際網路的確只是個泡沫,泡沫沒了就什麼都空空如也。真的是如此嗎?

的確,在1999-2000的這一波網路熱潮中,有釵h很泡沫很淺薄的泡沫在中間,僅僅挨著一個「網際網路」之名,就換來數以千萬計的資金與其他資源。有的像明日報一般,讓服務走入了歷史,而留著一個公司的殼子;有的像音樂三千,面臨著股東拆夥、蘊釀官司的法律階段;也有的就如拓連,因為相信網際網路是未來的趨勢而努力著。

有空時,可以在路上問問看,用過網際網路的使用者,有多少比例會棄之如敝屣?除開架設、學習的時間與其他成本,網際網路達到了多少傳統方式無法做到的事情?人與人的溝通方式,又受到了多大的影響?在嬝玟o件事上看起來,從傳統方式轉往網際網路,在一般狀況下,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明日報的出現,讓釵h人捨棄掉原來每天十元、十五元買報紙的傳統嬝炊閬﹛A但是明日報的消失,會讓這些人回頭去買實體的報紙嗎?還是在網路上四處搜尋其他免費而有價值的資訊?我想不多。

如果是降子,那不管外面的氣候如何,堅持網際網路這個行業,應該是可以理解的吧。釵h從網際網路公司退下來的各種人才,在面臨到再度就業時,會避免選擇網路業;但是相對到年前人力資源狂流至網路業的狀況,未來在網路業再度需要人才時,有多少是堪用的?而重新訓練網路人才,又要花掉多少資源?也釭矕薇茯搰O符合成本的(訓練完之後再簽個長約,就像現在的科學園區),但是如果又有一坡起飛的「行情」的話呢?

所以個人還是認為,雖然現在網路業被一波波的冷氣團圍繞,但是應該還是個值得堅持的產業;除非網路永遠沒有明天,不然可用之兵,一定會有能夠將價值轉化為價格的一天來到。
這個,也就是為什麼拓連要繼續撐的原因吧。

目前正在做的,就是從各種角度學習網際網路的概念,以及所需要的技術,等待時機的成熟。就像如果股市掉到三千點的話,雖然大家脫手惟恐不及,賺大錢的通常都是那時候出手的人一樣…而沒有資金的我們,就拿身體來凹吧! ^_^

邁向未來

一旦想法確定、方向確定、方法確定之後,決定該怎麼走之時,到底是走向一個已經大概知道路徑與結局的未來,還是只是憑著方向感,走向一群迷霧?

蟄伏半年,拓連在這個不到十坪的小房間也待得算久了;而它除了是我每天睡覺、工作的地方之外,也扮演了在我心靈的依靠上,一個很重要的角色。而今,隨著下星期三(2月21日)將搬去元定在台大附近的辦公室,大家的心態與想法都也將隨之改變。改變,不見得一定是好事或壞事,但是一定會讓人有感覺…

除了經濟上的考量,要搬過去元定其實是有幾個想法。首先,是可以讓拓連增加對外的接觸;這半年來,由於一些內在與外在的因素,拓連已經將工作、相處、溝通等模式,以及文化建立起來了,但是對於外界的刺激與回應,卻沒有辦法那麼頻繁,包括我在內。內部的文化一旦建立,在這個時間點面臨一個新的環境,應該是個對的決定:也野i以同時兼顧內部整合與外部交流。換一個環境時,有著可以順便將工作流程review的機會,與增加個別與其他人交談、溝通的機會;但又不至於因為這些交流或其他工作量的增加,當成是一個很大的負擔(因為搬家嘛!),在理想狀況裡,應該會是個對的事情。

其次,也雩傮|說得太早,但是因為元定在農曆年前後精簡了部份的人事,所以現今對人力的需求要較以往高些。假設可以因地利之便,順便接一些可做的小案子,並且讓元定對拓連這個團隊有著較高的需求量,拓連便等於是多添了一位老顧客,而雙方的配合度也將更高。當然,兩個團隊有著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個性,但是由於我出身元定,又將一些元定內我認同的文化延續到拓連(當然,也故意弄掉了一些我不認同的部份),所以這樣子的結合,個人是不認為有太大的問題在。

而且,拓連除了開始整理以往的做為外,也正在整理未來的方向。眼光要看遠,才曉得自己在做什麼。與以往不同,現在是一群人在集體創作拓連的營運計劃書;每個人負責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部份,四處搜集資料,然後在一個時間點上,兜成一份完整的營運計畫書。當然,這中間一定有錯誤、修整的時間在,但是雖然時間很重要,卻得確定每個人都充份地對自己負責的部份,做了比較完整的思考,進而瞭解到在未來的一年到三年內,自己與拓連在網際網路與社會上,真正要扮演的角色,與行進的方向。最後,自然而然就會知道,自己每天沒日沒夜在做的事情,會在最後的全貌,或是最後的輪廓中,佔多重與如何的比例。

當然,拓連的營運計劃書在寫以前,我就不認為它會是個很能賺大錢的想法。真要賺大錢,也酗j家併到其他能賺大錢、想賺大錢的組織中,會有個比較好的結果;但是,如果只求溫飽,並做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應該也是讓這世界更美好的因素之一吧? ^_^ 能夠做一些被人需要的事情,希望會是拓連的價值所在。存活、賺錢,應該在這個階段,在大家都還年輕有拼勁時,只是個基本原則與條件之一,而非目標。

而未來,就在這一些有的沒有的討論之中發展。在營運計劃書出來之前,未來只是一個粗略的想法。在BP完成之後呢?就會變得很清楚嗎?那如果在一路上遇到的事情,都是本來沒有想到的枝節,人生豈不是更有趣嗎?希望只要結局是好的、對的,過程能夠有變化會比較引人入勝吧!

與其邁向康莊大道,我倒比較喜歡在迷霧中摸索-只要知道目標與大方向,而且能夠到得了。 ^_^

內部資源的整合

再來寫寫拓連內部資源的整合。

現在想到的有四個方向,但是當然並不一定只有四個…

1. 價值產品化。拓連現在發展的東西,不論是內建或是接到的case,是否有其價值?後者是一定的,不然不會有收入;而不論toMap動態地圖網或是toMap休閒地圖快報,在觀察幾個月間的使用者記錄、會員成長與電子報成長紀錄時,個人是認為的確至少對目前接觸得到的使用者們,有特定的價值在。但是,這些價值目前是無形的、是沒辦法馬上換到錢的;而在目前的狀況下,要將價值成它a轉化為價格,需要將這些成品給產品、商品化。不論是電子報介面、地圖製作流程、伺服器管理等等,都該是近日拓連所需要弄清楚,而且努力的方向,才會知道市場真正的反應。

2. 流程制度化。目前拓連僅有六人的規模,就算加上交大的學弟妹,也並不會超過十人。因此很多事情,現在只需要講一聲就行了,不管是請假或是申請錢。在規模並不大的時候,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該做的事,會讓整個組織減少釵h開銷或摩擦。但是很多生產的過程,流程化會讓效率更高;而目前在電子報的製作、地圖的繪製、伺服器的架設與合作案的進度上,幾乎負責的個人,都已經有一套辦法處理了,但是,如果工作上需要一些交接或交換,就可能會有部份的困難。若組織有擴大的可能,這個部份就需要花多一點的時間來規劃,而文件化則會是解決的方法之一。

3. 開拓財源。這是非作不可的事,而且急在眉稍!當然囉,事關生存嘛。但是,它也跟第一點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光接案子,除了人力、時間等耗費不少外,也很難真正發展與市場契合的產品。而如果能將目前正在進行的事情,加以組織化、產品化或商業化後,便有機會針對一個固定的方向,產生利潤。或者說,針對某個拓連熟悉的範圍,向某機關提出相關發展計畫,進而申請經費,也將是拓連努力的方向。

4. 增加合作夥伴。目前拓連的合作夥伴,幾乎均跼限在之前的朋友中;包括元定、藝動網等,我要音樂台的樂融、悠遊墾丁的阿呆老師倒是比較新的朋友,呵呵。若能夠利用目前的關係往外拓展,或是利用某些產品的特性,增加拓連與外界的接觸,會是最近比較應該做的事情。一方面希望增加合作的機會,一方面也增加了拓連在業界的曝光率,尤其在它真的是個很「白手」起家的公司,沒有太多人脈與資源的狀況下。

其實,以玩拼圖來比喻的話,很多業界的大勢力們,都在尋找適合的缺口,把自己的圖給拼得越完整越好;一些中型的組織,則希望佔到一些不錯的位置上的圖片,或者等待週遭圖片的密切合作,或者等待被擁有一片大圖的人給撿走。像拓連這個小組織,目前個人也只希望能夠佔到一兩塊清楚而且不大的圖片,維持它在業界的存在,進而觀察清楚四週環境後,決定它應該走的方向。

該是變化的時候了

對於拓連,該是變化的時候了。

一年多以來,因為一些因緣際會,認識了釵h各種各樣的夥伴與朋友。從1999年的一個人,年底的技海成立,到2000年的音樂三千網路大夢,和夢碎、拓連成立,這一年多的經歷,真的是錢也換不來的。更換不來的,是一路一起走過來的夥伴們,William、Diane、Cindy、Even、Dawn;真的是夥伴,套句朋友的話,「這麼多人陪著你跳懸崖」,呵呵。

拓連,也在短短的半年內,改變了幾次目標。一開始還想要做網路廣播,但是大環境的影響、法律問題不斷,以及資金極度短缺,使得延續音樂三千的業務,變成了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後來,想要與金融理財業搭上線,做一些虛擬參訪的東西,配合上園區的地圖,但也因為雙方使不上力而放在一邊。2000年10月25日推出的toMap動態地圖網,以及2000年12月5日開始發刊的toMap休閒地圖快報,已經變成目前發展自有品牌的重心了。

動態地圖的製作,從一開始的摸索研發(現在用的,算是3.0版的吧),一直到現在的半規格化,僅僅花了三個月不到。以後不論出產任何地方的動態地圖,時間會因為經驗的累積而越來越短,新舊動態地圖相加後的成果,卻是越來越多。休閒地圖快報的產生,也讓拓連經歷了傳說中恐怖的產業,ICP;雖然拓連所做的範圍沒有那麼廣,但是其實已經是個小型且具體而微的內容出版單位了。

接專案的進度,也從2000年底不知從何開始,到今天的有一些較固定的客戶。夠嗎?當然不夠,也累得夥伴們一起跳懸崖,哈哈。但是,這些專案除了養活拓連(雖然營養不大好)之外,也讓拓連看到了本來不會的東西,或是原本業務上就接觸不到的產業;多媒體製作、無線通訊,都是現成的例子。但是,要真能把這些外來的刺激,變成能除了在財務上支撐拓連的事件之外,怎麼再回頭讓拓連走得更遠、看得更高,才是它們會有價值的地方。

一切都很好啊?為什麼說是該改變的時候了?

在一個實用坪數可能沒有四坪的房間內,擠了六個人在裡面;本身業務的製作,已經花掉了釵h的時間與精力。當然,現在或閉搕ㄔX來有太大的問題,但是如果再過一陣子呢?與外界的接觸如果不夠,很容易原地踏步;在事情的想法上,也會很快變得越來越單一化(比較上啦,六個人怎麼可能想法完全一致?),而創造力與應變能力也有可能停滯不前,甚至往回倒退。於是,改變就可以說是一貼清涼劑,甚至是任意門,讓大家有機會做一些轉換。

而一路走來的過程中,也有釵h熱心的朋友,希望能有更親蜜的合作關係。當然,也閉O因為我比較笨,或是因為有所堅持與顧慮,此舉一直未能做更深入的討論。在搬到台大附近的元定科技辦公室一事,可以說是僅量在降低成本的前題下,試著與其他單位做密切的接觸…日後會有怎樣的發展,目前無法預料,亦沒有任何特別的期待;但我可不希望由於流浪到孤島,而被救回花花世界後,就失去了溝通能力,呵。總是得生出個Wilson來講講話嘛。(啊?聽不懂?沒看過Cast Away?)

現在的拓連,在個人的工作觀念與能力,以及夥伴間溝通協調及默契上,都達到了某個相當成熟的程度。接下來要做的,可能會是內部資源的整合;包括了價值產品化、流程制度化、開拓財源與合作夥伴等。要一起去SPA了,改天有空再寫這些部份吧。

網路新聞

看到一則新聞,【美三分之一網友願為網路放棄電視】。當然,也野i以說是調查方式也些缺陷(不過調查單位是Arbitron Webcast Ratings和艾迪生Edison Media Research,似乎不會出太大的錯哩…),但是,像我降子寧願看電子報也不想看報紙的人,未來可能會越來越多。

好吧,先不管其他人,我為啥不看報紙而看電子報呢?

1. 工作環境。我工作的環境,無論如何都不會離開網路,甚至一個小時內沒收到半封email,都會覺得渾身不舒服,還得去確認一下mail server是否有問題;所以電子報的嬝炕A亦已經成為一個常態。而由於必須常常到處看別人的網站,於是用瀏覽器去新聞網站上看新聞,也變成理所當然。
2. 嬝炊閬﹛C網路上的文件,尤其是初期的技術文件,讓我養成了在網路上嬝牧熔葴D。一本傳統很厚的manual,也釩傶齯@下子翻到想要看的部份,但是在看電子版的manual時,可以隨時利用搜尋的弁遄A找到自己要找的東西(經驗也跟找到的速度有關啦)。同樣地,在網路上看新聞,可以一下子就跳掉自己沒有興趣的那些標題,就跟跳掉banner一樣簡單… ^_^
3. 新聞速度。雖然現在釵h傳統媒體也往即時新聞的方式發展,但是即時新聞呈現的平台,除了報紙、電視、收音機外,還是網際網路的速度最快…尤其是國外的新聞。常常一早起來(或是半夜睡覺前),就可以在國外網站上看到一些重要的科技新聞,等翻成中文再看到時,差不多已經過半天了;在一些更專業的新聞上,差異更大。我有興趣的幾樣東西,在中文世界裡,連翻成中文的都很少,更別提即時化了,呵呵。
4. 便利性。我要買報紙,還要出個門,繞到便利商店去。下午要看股市行情,還得再出去一次買晚報。但是如果我坐在座位上,甚至躺在床上,手指動一動就看得到,為什麼還要出門? @_@

當然,我也知道,我還是算是個特例。一百個人裡,不知道有幾個視網路如命,斷線一天比斷糧一日還要嚴重的?不一定嘛。

但是,如果哪一天寬頻「真的」普及後(呃,我是覺得…三、五年是一定跑不掉啦),習慣的更改,也會是不可避免的。而到時候年輕一代,就接觸電腦的人,並不一定會感覺是「用電腦看電視、看電影」(如果講到寬頻內容),而是很理所當然地用monitor去看本來就該在那兒的東西,不一定會有搭不上習慣的想法…有人覺得看不習慣電子報,但是他們可以看不習慣報紙。有人覺得不習慣在螢幕上看電視,但是他們看到電視反而覺得麻煩;誰知道?

我相信,總是會有一天,網際網路這個東西,會變成自來水、電力一樣,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而且,它還掌握了資訊傳播的速度,這個重要的能力;現在也越來越多人,懷疑網際網路的出現並不會讓窮人有翻身的機會,反而可能讓富人更富,窮人更窮…

到那時候,使用者已經被寵壞了,或是習慣被養成了,也才會是覺得自己在網路上創造一些價值的人們,能夠樂在其中且能發展所長之時。拿來呼隆使用者的會馬上被排除,認真做有價值的事情會被重視。哇勒,真是世界太平啊!

現在?我們已經在撐了。經濟也雪|變好、變壞,但是網路…會越來越多人需要,而且習慣的。 ^_^

創業?有種。

創業?有種。

年輕人創業,從來不太是一件新鮮事;但是在這一兩年,卻被媒體炒得非常紅,特別是由於網際網路的關係。突然之間,社會上注意到一群年輕人,懷抱著夢想,又挾著網際網路無遠弗屆的威力,吸收到以往未曾聽聞過的資金,希望創造一個新的理想社會…或是商業模式。

剛看到一篇e天下創刊號上的一篇文章的一部份(http://www.techvantage.com.tw/cover/001/1227a3.asp),提到筆者的一個好朋友,KT。這位朋友在一年之內(嗯,還剛好是千禧年呢)所遇過的起起伏伏,不敢說比他的同班同學多上十年,但也可以說是大大地不相同了。

從1999年底的創業,2000年初的增資,到年中的合夥關係破裂至一群人被逐出辦公室,最後是2000年底的再度借貸創業,不由得令身為朋友的筆者感觸甚多。這群人都很年輕,也都很有實力;更因為想要做一些所謂「正確的事」,而且不太願意再受到類似的傷害,才會決定窩到KT那個小小的房間去。說到房間小,真的很小;每次去都要坐在床上…進進出出還要挪位子,哈哈。(KT抱歉,沒有惡意~)

另外有一個大不相同的例子,地理位置卻也在KT公司兼住家的附近。一對未滿三十的表姐妹,因為表妹喜歡做料理,表姐喜歡面對客人,於是便在1999年初合開了一家很具東洋風味(表妹可是去日本拜師學藝回來的!)的小曙U。筆者與KT去過釵h次,覺得她們的東西真的是挺好吃的,附的甜點跟咖啡也有相當水準,於是與表姐妹倆也慢慢變得很熟。

當然,一聊起來,創業的甘苦都不相上下;房租跟其他支出的壓力、客人或使用者的喜好、巷子裡一挖路生意就得直直落、或是景氣有夠差等等,到國家一些決策對大環境的影響…實在是都很有趣。但是更有趣的是,為什麼這種年輕姐妹創業的報導,除了在美食、休閒雜誌上偶爾會見到,卻不太會出現在談論商業的雜誌中?我不曉得,也閉O資金的規模不大一樣,或是其他的原因吧。(啊,阿貴開曙U算不算?)

不過,跟這些人熟了之後,就會覺得不管怎麼說,都得尊敬那些在各行各業中創業成左漱H們;包括路邊的小吃販,或是一些自營商。並不是說薪水階級、公務員或是老師們就不值得尊敬,而是筆者對這樣子的尊敬,是來自於他們因為相信著某些事情(我的business model一定可行、我的東西就是比別人家的好吃、或是我就是比別人會賣東西等等),而願意放棄一些東西所換得的。

上面舉的那些例子,倒都是比較能有所堅持的;KT一直很希望能夠一方面利用接case的機會把公司養起來,另一方面卻希望能夠利用自己的產品(順帶打個廣告,叫做toMap動態地圖網,http://www.toMap.com.tw)跟特性,培養跟他一起奮鬥的一群有想法、有膽量(做事做到不一定能領錢,夠膽吧)的同事們。那對表姐妹開的曙U叫做娃娃屋,在Sogo後面的巷子裡;雖然知道如果往低價位的便當轉型,是有可能拉高營業額的,卻因為那並不是當初開店的初衷,而堅持維持原味原價。

但是,雖然一開始是由於一些深信不疑的信念,加上一些想要做對的事,卻也很可能因為遇到了一些現實的問題而轉了一個方向。總聽過這樣子的例子:原本是為了某個理想,幾個人因為想要做些什麼事情而聚在一起,但是時間慢慢地過去,現實慢慢地浮出水面,最後卻使得他們不得不為了現實生活而低頭,還是得去做一些原本認為不該做的事。並不是舉不出例子,現在腦中就浮出了某些人的臉孔,但是卻不太想講出來…反正老話一句:金錢不是萬能,沒錢萬萬不能。

陳總統之前的競選標語,「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並不是所有的世事皆是如此。膽子不夠大的人,不敢創業。不相信自己理念的人,不能創業。撐不夠久的人,創了業也無法持續。所以我還是覺得,不管是哪個行業,創業?有種。

李明哲專欄 軟體工業、程式腦力消耗品與價格

word不是隨便人可以做的. 當初也是爛得可以…
不過不能這麼說, 因為現在的word的確是很好用.
有不要錢的word嗎? 有. 德國有家公司StarOffice(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以前是出在unix-based system上面的office, 而且免錢
只是要安裝要花很多時間, 還得先裝X-Window…
當時可不像現在, RedHat Linux光碟一放, 啥都灌好了
要花很多trial-and-error的時間去try顯示卡等東西
還要用很麻煩的文字介面去安裝, config…

game呢? 有陣子一堆人做(pc game), 因為可以賣錢
CD-R普及後, 這行就沒那麼好做了, 因為很多人直接燒, 不買
跟音樂CD面臨到的問題極像. ”智價”如何收費?
一個team辛辛苦苦做出來的遊戲(就算是消耗品好了)
跟一個team辛辛苦苦做出來的專輯, 在光碟機人手一台的狀況下
怎麼維持原本的經濟模式?
除非每個國家都跟德國一樣, 叫光碟機生產商賠錢給唱片工業…
(台灣? 喝)

網路普及, 頻寬比較ok後, 線上遊戲又正處於一窩風的狀況…
光路邊的公車上, 就可以發現一堆新的, 沒見過的國內國外線上遊戲開張…
國外聽過最早的是Ultimate OnLine, 一家叫做Origin的公司寫的”創世紀”
(現在是 Electronic Arts Inc. 一下子查不到原本公司名字…)
從Ultimate I 一直出到不知道幾去了, 後來就放在網路上收費營運
現在是 www.uo.com 有興趣可以上去看看

但是, 難道這種線上遊戲誰做都會賺嗎?
哈哈, 當然不是, 等三個月半年看看誰會消聲匿跡吧~


那我們做的東西是像word還是像game?
還是都不是? 無法用這種歸類法歸類?
那我們要創造的東西又是?

十七講的”網際網路上的誠品”也酗ㄗ獄簹熄K切
但是應該就是那樣的意思…
我再想想要怎麼表達比較好 :p

—————————————————————-
【專欄 / 人物專訪 / 專題】
‧李明哲專欄 軟體工業、程式腦力消耗品與價格

http://www.ithome.com.tw/Column/MJLee/20001228.html

引言:程式腦力消耗品,這個名詞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奇怪。腦力消耗品
在筆者所意指的是類如電玩遊戲 pc games。

內文:一個 pc game一再被使用後,玩者在熟悉之後,很快就會沒有新鮮
感了;這種感覺好像是玩者吃掉了電玩設計者在研發遊戲時所投注的腦力
,換句話說,注入在電玩遊戲的腦力是可以被消耗掉的。

同樣是軟體,同樣是程式碼所組成的產品,將pc games和我們工作時所常
用的軟體如Microsoft Word相比,就可以感受到這兩種產品不用的被使用
心情。

Word使用得愈久,愈上手後,愈會感到愛用和順手,一點都不會有消耗品
的疲備感覺;這和玩pc games的消耗感覺是大大不相同的(最好Microsof

t都不要推出新版本,不然又得花時間再學新用法)。

用實體的世界來對比(雖然不是太類似),pc games和Word可比為報紙和
百科全書。百科全書,用久之後,愈來愈好用,甚至會有一個好書架來供
者;而報紙在看完後,大概就準備回收。

然而,正是消耗品這種特質,報紙的發行量是巨大的,看報紙的人是極多
的,撐起報紙產業的規模也是愈來愈大;從這個對比看起來,百科全書的
產業規模是小兒科。

軟體產業如果想要能有愈來愈大的發展,如果想要藉此撐起一個龐大的產
業,想要能有很多的從業人員,想要成為一個國家重要的經濟數字,那就
得非向「報紙式」的程式腦力消耗品的方向前進不可。

工具性的程式軟體,雖然也可以有很多人使用(想想Microsoft Word),
但若和可以被消耗的程式軟品如 pc game相比,可能是小巫見大巫。可以
被消耗的東西,產品的汰換速度才能不斷增加,消費者的欲求才能被刺激
出來,才能行成一種良性的正面循環,成為一種大規模式的產業。

程式腦力要能成為消費品,價格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一份報紙如果賣個
五十塊,看的人可能不多。如果被某一天的新聞吸引,買了,或釭漲?
人會收藏報紙。正因為報紙的價格是人人都負擔的了的,所以形成mass m
edia,成為消費品。pc game 如果想在這個社會上形成一種共同的大眾經
驗( mass experience),形成社會大多數的人願意掏錢出來分享的社會
共享經驗,價格也一定要向報紙的模式看齊。

一旦腦力消耗產業形成,天然資原就不一定是一個國家的競爭優勢,因為
能生產程式腦力消耗品的,靠的是一顆顆的人頭。這時,一個民主、開放
且具異質包容性的社會文化結構,可能更是重要的決戰點。


KT Chiu
拓連股份有限公司
Tel: 886-2-2777-2329
Fax: 886-2-2751-7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