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本土王牌投手

不管是講到「飛刀手大戰金臂人」、還是「悲情阿草力拼火車頭」,都是老職棒球迷生活中的一部份,份量可能還相當重!當年號稱「四大天王」的四隊王牌投手,除了一起使用17號當作王牌投手的象徵(只有黃平洋用23號)外,各自也都有各自的拿手獨門武器,真可謂實至名歸;陳義信的滑球、黃平洋的七彩變化球(不是一種球路,是很多種)、謝長亨的指叉球跟涂鴻欽的曲球,不曉得在當年沸騰了多少球迷的心!

十幾年後的現在,這些名投手們,有的當上總教練、有的開便當店、有的當球評、有的在做服裝業…可以說際遇相差甚大;唯一相同的是,他們都在職棒歷史上留下了傲人的成績,也成為年輕投手們所希望達到的目標。

出賽場次 ERA WHIP 被安打率 K/BB
陳義信 305 141 101 3.06 1.22 8.93 2.55
黃平洋 255 102 68 3.05 1.22 8.64 2.51
謝長亨 248 100 81 3.02 1.23 8.61 2.08
涂鴻欽 150 37 36 3.05 1.22 8.01 1.61

註:此為跨聯盟累計成績

那麼,中華職棒十五年的現在,有第二代的天王級投手出現了嗎?並沒有。當然有許多好手到美日職棒去挑戰更高的層次是原因之一,但是能夠一站上投手丘就讓隊友、對手跟觀眾通通覺得「這場比賽就是要贏啦!」,甚至哪天先發都成為話題的國內投手,似乎還等待著大家花多點時間去留意呢。可是,重用三洋投的現況不會也不應該是常態,如何建立起強悍的本土投手陣容,以及哪些人會是明日之星?除開個人特質不談,我們還是可以從數據裡嗅出一絲氣息的。

就以四位職棒前輩的生涯成績為例,我們應該可以定出一些簡單的門檻:到現在生涯ERA在3以下、每局保送加安打的數目不超過1.25、三振與四死的比例越高越好。如果我們再把調件限制在投球局數已經超過一百局,而且在1978年之後出生的本土投手,可以說更是精確了!以下為您介紹這幾位邁向巨投之路的年輕投手們:

林英傑

場次 局數 責失 ERA WHIP 被安打率 K/BB
2004 11 77 18 2.10 0.97 6.55 4.32
生涯 70 350.3 126 3.24 0.97 5.40 2.38

高苑工商畢業之後,林英傑在當兵前就已經加入台灣大聯盟,留下了三年的職棒成績。雖然頂著十三連勝、2001台灣大聯盟勝投王的光環,但是當兵時無法加入國軍棒球隊,讓林英傑的職棒生涯有著兩年的空白。

不過林英傑卻能以萬全的準備,來面對重回棒球場的第一年,並且交出了如上的亮眼成績單!林英傑在WHIP(每局安打加保送的人數)這項數據可以說是相當亮眼!雖然生涯ERA高達3.24,但是如果將之前隊友的守備能力與紀錄組的判定狀況排除,我們看到的還是非常漂亮的數據:平均每局不會讓超過一個打者上到一壘壘包的優秀表現,加上平均每九局只會被擊出五支安打的恐怖壓制力,在在顯示出來林英傑在解決打者方面的優秀能力。

穩定的控球,加上又是有球速左投手的先天條件下,擁有著也不禁讓我們非常期待,這位明日巨投的蛻變與成長!

陽建福

場次 局數 責失 ERA WHIP 被安打率 K/BB
2004 10 69 15 1.96 1.10 5.87 2.10
生涯 24 136 26 1.72 1.03 6.09 2.38

在高苑一直到高三才開始投球的陽建福,馬上展現出來他的投球天份與家學淵源,並且成為業餘棒球的亮眼新星,也在2001年入選了亞錦賽、港口盃與世界盃的國手。之後由於頸椎壓迫到神經而離開球場一年,沒想到這卻成為讓陽建福提前取得退伍令,更能在2003年六月就加入興農牛。

在新人年的十四場出賽中,陽建福繳出了七勝二敗、ERA 1.48的亮眼成績!在該年的總冠軍系列賽出賽四場,為球隊在季後賽取得一勝一敗的戰績。雖然最後一次的上場,被蔡豐安擊出再見安打(敗投是世介勇),讓許多人為他是否會受到太大的心理創傷而擔心,但是日漸成熟的他,在今年直接用投出的棒球解釋了一切:我很好!

雖然只有不到一年的職棒經歷,可是生涯中每局只讓一個人因安打或四壞上壘,而且每九局也只讓對手擊出六支安打的優異成績,讓陽建福很難在投手丘上被擊倒,僅有1.72的自責分率,更證明了一切。穩定而突出的表現,讓陽建福一步步走向成巨投之路!

潘威倫

場次 局數 責失 ERA WHIP 被安打率 K/BB
2004 11 72 21 2.63 1.22 9.13 3.67
生涯 39 238.3 66 2.49 1.15 8.16 2.79

在就讀美和中學時,潘威倫就因為希望為球隊取得一座冠軍盃,而在2000年舉辦的王貞治盃青棒賽中,一個人投了四十四局、取得五勝,更在最後一天連投十八局248球,一手將冠軍拿到手中,展現出過人的鬥志與毅力。由於排尿功能失調而取得免役資格的潘威倫,雖然高中畢業後先至日本就讀大學,但是卻因為別府大學並無法讓他繼續成長,他毅然決然地回到了台灣,進入輔仁大學就讀。

當時仍就讀輔仁大學的潘威倫,在2003年就參加選秀,以選秀狀元的身份加入統一獅,並在該年以十三勝八敗、ERA 2.44的成績,取得該年的新人王頭銜!拼勁十足的他,將WHIP壓在每局只讓1.15個人上到壘包之外,也在平均九局的投球中,只被擊出八支安打,三振與四壞的比例也控制到接近三的比例,更在今年加強了控球,減少了保送的數字,為自己留住更多的勝利。

如何維持目前的穩定度,並減少讓對手擊出安打的機會(目前每局一支多一點),是逐漸逼近巨投身份的潘威倫,需要再克服的難題。

當然,以數據來看,有好幾位緊追在後的本土年輕投手,也非常優秀!像是表現穩定卻因為防禦率偏高的李明進、局數目前不是很夠,但是之前表現優異的王國進與莊培全、球速驚人,穩定度卻不太夠的黃欽智、一直受傷所困的蔡仲南、余文彬、陳志誠等球員…年齡都在二十六歲以下,也都有著非常好的先天條件與成績,若哪天本土投手能再撐起一片天,不讓外籍洋將專美於前,也許就是中華隊在國際賽發威、加上國內職棒熱潮回到初創時期的那天!

聊聊Babe Ruth

在國內,「貝比‧魯斯」也許只是電影偶而會出現的角色,而一講到「全壘打王」,我們好像會比較容易連想到還拿著中華民國護照的王貞治先生(日職生涯868支全壘打),或是在MLB終生打了755支全壘打的 Hank Aaron,甚至是棒子火熱到不行的Barry Bonds!可是,只要隨便問一個美國人,誰是他心目中的全壘打王?勢必是非Babe不可了!

當然,遠在地球另一岸的我們,如果只有看他的帳面成績,也許會有著「這又怎麼樣?」的念頭吧。但是他在美國球迷心目中的重量,甚至是在運動歷史上的足跡,卻不僅僅只是這些數字而已!所以想要稍微花點時間,介紹一下在Babe之前與之後的棒球,有著怎樣的變化。

先講講在棒球史上所謂的Dead Ball Era。之所以稱為Dead Ball Era(通常指1900~1920這段時間),主要是因為在這段時間裡面,打者幾乎是完全弱勢的一方;從球的製作時,就沒有嚴格的規定開始,再加上一顆球從開打之後,不管被打到哪裡,都會被球僮給撿回來繼續使用,可以想見球的彈性自然越來越差、也越來越髒!再加上投手在1920之前都能夠合法地使用「口水球」(,看字面就曉得是spit-ball),更增加了打者的悲慘程度。雖然Ty Cobb(終身打擊率0.367的怪物)在這段時間屢次以四成左右的打擊率稱王,但是長打率卻也都在五成前後徘徊。

但是,1920這個神奇的年份,幾件影響到日後棒球史的大事發生了:禁止「口水球」(除了少數幾位聯盟認可的投手可以使用)、Cleveland Indians的29歲遊擊手Ray Chapman被球擊中而身亡,讓大聯盟做出「比賽中能用乾淨的球」的決定、與剛轉到New York Yankees的Babe Ruth專心在打擊上面。當然要算的話,這也是Boston Red Sox再也得不到世界冠軍的開始(也就是著名的詛咒,Bambino’s Curse)。還有一件很不想提,但是幾乎憾動美國國本的大事,就是1919年的「黑襪事件(Black Sox Scandal)」,讓很多人失去對棒球的信心與熱情。

回到Babe身上。原名George Herman Ruth的Babe,年少時過得並不得意,父母甚至直接送他到感化院的托兒所去。但是經過一番際遇的他,還是在1914年進了Boston Red Sox,開始打大聯盟,並多半是以強力投手的身份登場;但是偶而會上來擔任外野手,並展現他打擊的技巧與天份。從1915年起,連續四年的勝場數為18(ERA 2.44)、23(ERA 1.75)、24(ERA 2.01)、13(ERA 2.22),而站上打擊區的次數也逐年增加,更在1915、1916、1918這三年,帶領紅襪隊獲得世界冠軍!

但是因為在1920年時,Red Sox的老闆Harry Frazee為了他女友的Broadway Show急需現金,便把Babe Ruth以USD 100,000的價格,賣給了當時還從未獲得過世界冠軍的New York Yankees,這便除了造成紅襪與洋基的世仇淵源,更讓NYY一舉登上頂尖隊伍的行列。

此時Babe也將重心完全轉移到打擊上面,1920年後僅以投手身份再出賽過五場(五勝零敗)而已。在該年,他擊出了嚇到大家下巴掉下來的54支全壘打(第二名是George Sisler的19支),這適時出現的英雄,也讓球迷回到了球場,對棒球又充滿了熱情與信心!這位隻手稱天的英雄,自然成為了媒體追逐的焦點,以及全國人民的偶像!

就在1920年,他將棒球帶離了Dead Ball Era,也將棒球帶回給球迷。

從1920到1933,Babe每年都能擊出34支以上的全壘打,更在1927年樹立了後世球員與球迷,沒有人認為有機會打破的神的數字:單季六十隻全壘打!在這十四年間,NYY七度進入世界大賽,並在1923、1927、1928、1932這四年,獲得世界冠軍的頭銜!不過這段期間中,他的個性從沒有自己是全國的英雄而改變,甚至更說得出「I’m gonna become a big fat drunken sex maniac and STILL kick your ass.」的話。至於像是在局與局之間偷溜出球場,跑去pub喝酒的傳聞,更是時常出現,連Ty Cobb都說他看過Babe在球賽中可以一口氣吃下半打三明治、一罐豬蹄膀、再用一大壺啤酒沖下肚去…

而最出名的,還是他在1932年世界大賽中的「預告全壘打」,但是從沒有任何正式的影片或影帶可以證明。依照Babe在1945年的一段訪談中指出,在1932的世界大賽第三場,NYY面對Chicago Cubs的比賽中,Babe在兩好球之後,將手指著中外野的圍牆外,並在下一球就把球打到了他手指的位置!全壘打!(當天的第二隻)當然Cubs的投手Charlie Root氣得否認並沒有這回事(不然自己豈不是太遜了?),可是他又剛好在投球之前會有個轉過身去的小習慣,讓其他在現場的人也有話說,就是他剛好漏掉了Babe的手勢。

在1935年,Babe被交易到Boston Braves,並於該年退休。生涯總計成績:
打擊

G AB H 2b 3b HR R RBI BB SO
2,503 8,399 2,873 506 136 714 2,174 2,213 2,062 1,330

投球

W L GP GS CG Sh SV IP BB SO
94 46 163 148 107 17 4 1,221.1 441 488

這位正式終結Dead Ball Era的長打好手、挽救黑襪事件後的全美棒球迷的全壘打王、八十六年都破除不了的厲害詛咒者、在1948年時於紐約紀念醫院過世。在他的出生地Baltimore,成立了「Babe Ruth Birthplace and Museum」,如果您有興趣也有機會到那附近,記得繞過去看看!

Logo攻防戰

雖然棒球規則1.11(H)已經很明確地規定,在球衣上不得有任何與商業廣告有關的補丁或設計(看英文比較準,原文是「(h) No part of the uniform shall include patches or designs relating to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但是在台灣的職棒球場上,沒有這些補丁的球衣,則有可能被視為「爹不疼娘不愛」的象徵:沒有找到贊助商的能力。

在各球隊爭著找補丁進補的氣氛下,以兄弟象隊當然為其中翹楚;光從轉播時,打擊者包括頭盔、隊帽、球衣、球具上上下下總計超過十塊的嚇人氣勢,加上外野看板、休息區內的海報等等跡象,就約略看得出來目前職棒的確是目前當紅的休閒主力,以及廣告主對這個市場的正面印象!

只是,有這麼值得高興嗎?

對大部份的球迷而言,其實是喜憂參半的。一方面為了自己所支持的球隊能有更多的收入而開心,另一方面卻同時也擔心這些贊助商會試圖做些不恰當的影響;前陣子就發生了一件堪稱經典的「梅花保衛戰」事件。原本兄弟象的打者,在擊出全壘打後,球隊都會發給一張梅花型的貼紙(其實是五個H,來自兄弟飯店的商標)兄弟象與聯名卡的贊助商玉山銀行,為了加強推廣共同發行的聯名卡,將原本貼在打擊頭盔右側的全壘打貼紙(古時候是梅花貼紙,2003年起改為悅氏礦泉水的商標)改成了一個綠底白字、又大又難看的「玉山銀行」logo。

這下可好。所有球迷像是被激怒一般,在兄弟官網留言板用發表文章、投票、連署等方式,表達對玉山銀行與兄弟象的不滿,更有人將2004/4/30當天對誠泰比賽的輸球,怪罪於這塊醜貼紙在「帶綏」。於是有人寫email給領隊、有人打電話去玉山銀行抗議…隔天兄弟象資訊部的主任就去電告知玉山銀行事情的大條程度,當然玉山銀行自己也接電話接到手軟,馬上討論雙方都能接受、也能讓球迷開心的露出方式。

事隔不到一週,在2004/5/6的比賽轉播中,球迷們就發現頭上的梅花,而且是貨真價實的梅花回到打擊頭盔上了!雖然是比之前小了一點,下面還有個黑底黃字的「玉山金控」貼紙,可是這次不是悅氏商標、不是玉山形狀,是多年後重出江湖、代表兄弟飯店5H(這是兄弟飯店的經營理念,分別是Health、Honor、Harmony、Honesty與Humility)精神的梅花貼紙!

輪到球迷們開心了。似乎是個「民意至上」的時代,就算是付錢的贊助商,面臨了球迷強大的抗議力量,也不得不在一週內低頭並公開告知球迷。當然嘛,廣告主不管是要跟誰買廣告,不就是看上了這個特定的族群力量?

幾乎是同一個時間,在美國職棒大聯盟,也發生類似的事件。

東京巨蛋現場 當然在MLB裡,對於商標或廣告等限制,要比台灣大得多。球迷對一百多年歷史、「原汁原味」的棒球,也當然更為堅持!我們在MLB或是日本職棒的比賽轉播中,並不會看到球衣上東一塊、西一塊的補丁,而是在電視螢幕上看到本壘板後方、全壘打牆上、甚至熱氣球上,或是球場的名字中,有著贊助廠商的名稱或是廣告。

沒想到,MLB當局卻具有相當勇於突破的精神,在小弟渡過令人驚喜的生日當天:2004/5/5,發佈了一則台灣球迷不會覺得怎樣、卻讓美國各地球迷大為光火的合作案,Spider-Man 2 swings into ballparks:MLB當局與Columbia Pictures在暑假為了合作推廣蜘蛛人2,將在Spider-Man® 2 Weekend(蜘蛛人2週末,2004/6/11~2004/6/13)時,將壘包上都放著蜘蛛人2的Logo!取自mlb.com

頓時間,從各個管道湧入了大量球迷的反對聲浪,包括Rob Neyer在內的專欄作家們,也揮舞著「I love Baseball」的大旗,死命地反對棒球精神之外的商業行為進入球場!幾乎所有新聞網站上的留言,也都一面倒地反對著這樣子的政策。「與Columbia Pictures的合作,並不會將看Spider-Man的小朋友帶入球場,只是將棒球迷賣到電影院去而已!」這樣子針對MLB高層談話而反駁的言論,幾乎淹滿了各個討論區。

當然,在網路更為發達、較台灣更有通路力量的美國,怎麼可能忽略這樣子的反對力量?在三十個小時之後,MLB發表聲明,不會在Spider-Man® 2 Weekend將Spider-Man的Logo放在壘包上面。

也是從善如流吧?

在幾乎是同一個時間,發生在不同背景、不同地點的這兩件事,雖然金額大小與影響球迷數目的多寡無法相提並論,也無法將中華職棒大聯盟與Major League Baseball同等比較,但是身為球迷的我們,好像都得正視一個問題:在擺明是商業行為的「職業棒球」之中,要花掉多少時間、耐心與試鍊,才能繼續堅持(或不堅持)「原汁原味」的棒球?

從「四死球」談「棒球紀錄」

當您打開電視或是廣播時,應該常常會聽到主播或球評用一句「我們從紀錄來看…」或是類似的開場白,來帶出一些棒球場上曾經發生的事情,來推測將要發生的事情。比如說,「這位球員在去年面對這位投手的打擊率相當高,似乎對他投的球就是很有辦法,所以在這個打席,投手要投得謹慎一點,不然被安打的機會應該也相當高!」

當然,紀錄是時間累積之後的統計數字,只要取樣數目夠大,其實可信度還是相當高的。但是我們在討論這些的前提,則是在引用某個數據時,對這個數據是否有足夠的瞭解?以及它帶出來的問題,是不是在這時引用這樣子的數據是正確的?

也許問題沒有這麼嚴重,但是還是想藉著討論這樣子話題的機會,來引見一個大家很熟卻又不太熟的數據:「四死球」。

在中華職棒聯盟的紀錄裡,「四死球」指的是三種數據的總合:「四壞球保送」、「觸身球」、「故意四壞保送」,其中顯示出來的還只有前面兩項「四壞球(保送)」、「死球(觸身球)」而已,還順手將常因戰術而發生的「故意四壞保送」簡單地歸納到「四壞球保送」裡面。

而在任何一個國外指標性的網站中,其實只能找到這三者的分列數據:BB(Bases on Balls, or Walks,「四壞球保送」)、IBB(Intentional Walks,「故意四壞保送」)與HBP(Hit by Pitch,「觸身球」)。甚至在打者紀錄的分類中,通常也都只有列出與打者選球能力有關係的「四壞球保送」項目,而將「觸身球」與「故意四壞保送」放到需要更詳細的資料時才會看到的頁面。

為什麼這麼大費周章?幹嘛不通通放在一起就算了?

因為,這些紀錄的本質是完全不一樣的。

「四壞球保送」指的是打者在仔細的選球下,針對投手出手的球路在分辨與判斷之後,靠著自己的眼力所上壘的能力與結果。投手在投出每一球前,都會希望打者對壞球出手而放過通過好球帶的球,讓打擊者的揮擊策略失敗;而打擊者在投手掌握了主動權時,怎麼反過來避開引誘性的投球,而能夠以眼力上壘,也是能力的一種表現!

「觸身球」反應出來的,頂多是「投手面對該打者的內角球比例較高」、「打者閃躲近身球的能力不夠」,或是「打者用護具輕敲近身球的能力強」這種與上壘能力稍有相關的數字,後面兩個解釋還有互相抵觸的情形發生;但是結果就是打者靠著自己的皮肉之傷(或是只有擦到球衣)上壘,在計算某些數據時,還是勉勉強強能夠與「保送」相加並比較。

「故意四壞保送」說起來就跟打者在該打席所展現出來的能力更沒有相關了,主要出現的條件,都是防守球隊在一壘是空著、又是無人或一人出局時,為了增加雙殺的可行性(通常傳二壘再傳一壘是最常發生的),把打者故意保送到一壘去。當然打者的能力也在評估的條件當中,只是這類數據(打擊率、長打率、打點製造能力等)都已經在其他統計數據中出現,與打者的選球能力完全無關,甚至可能連碰到球的機會都不給,因此與前兩項是有著最大的不同!

因此,在聯盟簡單地將「故意四壞保送」歸納到「四壞球」裡的時候,會發生計算上的盲點,甚至在引用數據時,都會發生錯誤。當然「故意四壞保送」發生的情形相當少(本季至今只發生九次,其中彭政閔佔了四次,這從他的所有打擊數據都應該看得出來),硬說不太會影響其他數字是也無妨,可是在以這種心態統計數據時,會不會讓球迷忘記這些數據的本質是什麼?

很多人會覺得國外很多數據算起來都很繁複,像是中華職棒聯盟在計算上壘率時,只是簡單的一個式子:

    上壘率=(安打+四死球)/打席

但是在MLB的網站上,上壘率的計算卻一項項列得相當精確:

    上壘率=(安打+四壞保送+觸身球)/(打數+四壞球+觸身球+犧牲飛球)

首先我們看到偏戰術性的「故意四壞保送」並沒有出現在MLB計算上壘率的數據之中,並且在分母時沒有加上同是屬於戰術性的「犧牲短打」。這是因為在看「上壘率」的時候,應該想要看到的是「打者以自己能力上壘」的能力,而非僅僅是「打者上壘的機率」。如果是後者的話,是不是也要將野手失誤讓打者上壘的結果也列入計算?

不把這些搞清楚,數字永遠都只是數字。但是當中華職棒官方的數據都沒有分得這麼清楚的時候…也許大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吧。

太平洋兩岸的外星人

也許再過半年、甚至是兩個月,這樣子的標題就一點道理都沒有了,所以趕快趁著話題性還在時,跟大家聊聊這太平洋兩岸各自表現極佳,還被說是外星人的優秀球員。當然拿中華職棒跟棒球最高殿堂的大聯盟相比,是有點那個那個比雞腿,可是同樣都是自己相當喜歡的球員,就放過我這一次吧!

先介紹一下彭政閔好了。出生於1978年、外號「恰恰」的彭政閔,原先是三商虎隊的口袋名單,並在1999的秋季聯賽,以.750的打擊率、9分打點與4支全壘打,幾乎取得三冠王的頭銜(雖然全壘打數也是最多,但是因為打數較陳志明多,無緣獲得三冠王);但是卻因為在加入職棒前,三商虎就解散了,因此在2000年10月退伍後便先進合庫打業餘賽,再於2001/1/7,被兄弟象以第一順位的選秀權選進兄弟,成為該次選秀的狀元。

2001/3/10初次出賽,但是到了3/31才出現第一支帶有打點的安打(面對百勝投手謝長亨)。但是之後卻一方面因為教練團認為還需要調整,一方面也先讓王光輝拼到生涯千安的紀錄,直到下半季之後,才有比較正常的出賽機會。沒有想到越打越好,除了球季結束時繳出打擊率0.316、全壘打5隻(出賽59場)的成績單外,並在季後賽的系列中,適時遞補起同為新人年的陳致遠的打擊火力,在七場比賽中以打擊率0.464、全壘打兩隻、十分打點的驚人成績,並獲得該年總冠軍最優秀球員(總冠軍賽最有價值球員為養父鐵,統一獅的最優秀球員則為黃甘霖)的獎項!

在2004年,彭政閔加盟的第四個職棒年,在打了四分之一的賽程後,展現出相當外星人的成績:打擊率0.466(第一,第二名的球員都在0.340以下)、全壘打6隻(第一)、打點25分(第一)、安打數41(第一,領先其他球員十支)、盜壘6次(第二)、得分29(第一)、故意四壞4次(第一,全聯盟9次)的變態表現。

此時所有耳語紛紛出爐,「彭政閔不應該待在國內」、「挑戰四割男」、「美日職棒注目」等等不斷傳出,只是一直張不開眼睛的恰恰,也只是以「先以球隊戰績為重,有緣再出國」等話語帶過。至於未來能夠打到怎樣的程度?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在太平洋的另一岸,則是出現了在全世界的高手環繞下,還能夠打出一波更誇張成績的外星人:Barry Bonds。

1964年出生,父親是生涯擊出332隻全壘打(生涯排名第79)的Bobby Bonds,教父更是有名,除了在1954世界大賽神奇的表現了「The Catch」神技外,並進入名人堂、生涯全壘打數660隻(排名第四,2004/4/13剛被Barry Bonds追過)的Willie Mays,可謂棒球血統純正!

1985年時,由Pittsburgh Pirates以第一輪的選秀進入大聯盟,並站穩腳步。在1990、1992年獲得國聯最有價值球員、暨1990至1992的外野手金手套後,取得自由球員身份,在1992/12/8加盟父親與教父效力最久的San Francisco Giants,並持續加溫,幾乎1998年前年年取得金手套的榮耀,並再度取得1993、2001至2003的四次國聯最有價值球員!

在個人表現上,除了2001年塑造了73隻全壘打的Barry Bonds障礙外,並在2003年達到生涯500次盜壘成功,成為MLB唯一500盜、500本(全壘打)的選手!

今年已經高齡四十的Barry Bonds,雖然年紀漸長,盜壘企圖心不復往年,但是卻不以這些紀錄永遠都會在他的名字旁邊為滿足。追過教父的腳步(生涯660隻全壘打)之後毫不手軟,在打完15場比賽之後,以打擊率0.500(第一)、全壘打9隻(第一)、打點19(第二)、四壞保送20次(第一)、長打率1.342(第一,排名第二的Dunn是0.867)的變態成績又吸引了一波目光。

雖然只有十五場比賽,但是卻讓人有更多的想像:選球極為穩定、出棒也毫不含糊的Barry Bonds,今年又要再寫下多少紀錄?海這邊的新星,又將如何?

棒球,永遠值得我們期待!

東京巨蛋行,台灣都不行

前幾天偷了個空,去日本走了一遭,也理所當然的去見識了一場在東京巨蛋(正確名稱似乎是Tokyo Dome City)舉行的日本職業棒球例行賽;比賽的結果是讀賣巨人以九比四擊退養樂多燕子隊外,還出現了七隻全壘打!真可以說是一飽眼福!只是今天要講的不是那場比賽、或是日職的制度,而想聊一些在東京巨蛋的所見所聞。

我們是從秋葉原站,轉JR中央線‧總武線到水道橋站下車的。一下車過一個馬路,就可以遠遠看到巨蛋的「蛋殼」,讓人非常興奮!不過在過一個小橋的時候,路邊顯眼之處就有三位身著制服的警察,高舉著「入場券の不正売買は 違法行為です」(門票的不正當買賣是違法行為)的標語!當然,還不提四週插了一堆如此標語的旗幟,以及在各個門口、柱子上貼的看板,用來昭顯政府與巨蛋球場杜絕黃牛的決心!

台灣行不行? 繼續閱讀

推廣棒球有助提升社會風氣!

今天寫的這個題目看起來似乎很嚴肅,一方面是在上週參加傅娟、侯昌明所主持的節目時心有所感,一方面多少也受了最近在政治、社會各種亂象的刺激;才讓我想要利用這個機會,強調一下棒球的有趣與重要性。

在那天節目上有提到的觀點裡,我個人是蠻相信現在的社會上,普遍缺乏所謂的「運動精神」。這包括了對規則的尊重、裁判的絕對專業與公平、對勝負的觀點、團隊精神的重要性等等,而這些素養都是應該讓小朋友從小透過團體運動的方式接觸,當然最好是變成生活中的一部份,讓他們從小就能培養出這些情操。當然,棒球是非常重要而有趣的方式之一,個人強烈推薦呢!

很多時候,光是在旁邊看著,並不一定會體會到這些事情;只有自己身為球員(從社區少棒球隊中的一員,到職棒老大哥都一樣)的時候,從賽前練習到球賽進行中,跟隨著球賽的節奏,才能真正體會到與螢光幕前不一樣的深刻感觸!做為一個觀眾,只是在旁欣賞著球賽的順暢度,最多在旁邊有人或沒人時,加上兩句個人的判斷以示專業;但是就算是最簡單的狀況,比如說,一壘有人自己站在三壘而打者擊出飛球好了,十個常看棒球的觀眾,會有七個到八個自己拔腿就往本壘衝!(答案是:非兩人出局、自己站在三壘時,只要是高起來的球就站回壘包,判斷等野手接到球是否要衝回本壘。)

從這個簡單的例子,就可以讓您瞭解「親身參與」的重要。因此,要享受到棒球的好處,不是光坐在電視前面聊聊天就可以獲得最多的,而是希望大家能夠真正走到戶外,尤其是讓下一帶從單純的觀眾進入比賽,進行能讓這塊土地能夠更好!以下是要先提醒您的幾件事情,既然現在的狀況是我們共同造成的,個人會希望改變掉下一代的一些觀念:

棒球是場用來玩的比賽
我想,這是棒球比賽(Baseball Game)的重心。多少年以來,我們都把棒球當成能夠到國外參加各種比賽,藉以耀武揚威、光宗耀組的競技項目;殊不知這種心態發展到極致,將會出現像是著名的韓國裁判一般的怪異行徑。所有的團體運動,「勝利」都是比賽唯一的目的;但是比賽的結果,卻永遠有贏有輸,表現也一定各自不同。怎麼讓小朋友、甚至是已經是成人的父母真正瞭解到「這只是一場比賽」、「勝不驕、敗不餒」這些觀念,在賽前擁有適當的求勝心,賽後能寬心接受結果並適當地檢討,可能是所有一切的前提。

參與棒球運動
棒球是種團體運動,而且在規則裡需要一邊各至少九個球員才能開始;但是如果可以先像美國電影裡,在固定的假日裡帶著小朋友到公園裡,互相傳接球的話,一方面可以培養跟小朋友之間的感情,一方面如果有機會,就和附近的同好組成符合前一個前提的小朋友球隊!在球隊的組成過程中,告知他們需要尊守棒球規則的條文與精神,並以最公正的人擔任不偏頗的主審,才能讓小朋友認真參與比賽並尊重裁判。別以為小孩子看不出來裁判偏向某一方,他們精得很。一旦造成「如果我爸爸當裁判我就可以輕鬆點」這種觀念,對他的未來似乎不見得很妙。

比賽中體認團隊的重要
棒球是一種奇妙的團體運動,單一打者或投手的精彩表現,並不一定也會讓所屬的球隊輕鬆獲得勝利。打擊者站上打擊區的唯一目的,就是先站上壘包,以求回本壘得分(棒球規則5.04),而不是滿腦子想著「我要打全壘打」結果反而出局!當然守備員的唯一目的也是阻止打者上壘,投手如果想著「我只要三振你」也不見得是件好事。比賽看多了就曉得,雖然一些打者或投手讓人望之生懼,在單一的場次裡能取得勝利,但是長期來看,撇開要成為強投強打的條件與機率,讓小球員知道團隊的重要性與配合球隊戰術的好處,才是對未來的他最重要的!

尊重規則、尊重裁判
在整個棒球比賽中,所有的行為都應該依循棒球規則的定義進行,無論是如何的爭議,都要盡量以規則中所制定之文字來化解。而擔任裁判的朋友也應該體認到自己的重要性,當然私底下玩耍的球隊比賽中,只要不要差太多都沒有關係,只是大人們不應該以私情影響到判決,讓比賽能順暢地進行下去,是最重要的。如此一來,小朋友也才能夠養成遵守規則、尊重公權力的習慣。

先列出這些,不過就這麼少少的幾項,如果全體國人都能夠這樣做個二十年,再拿回來跟最近社會上的亂象相比,應該會看得到長足的進步!只是這仍然只是個虛幻的期待,我也僅能從自身做起;但還是希望有緣得見本篇文章的朋友,也能共襄此舉,讓我們的下一代能用自己的力量擁有更好的社會!

規則難懂、裁判難為

職棒飛不停的第十四場比賽,就出現了蠻令人意外的結局:該場最後一個play,居然是以老球皮(這帶有讚賞的口氣,請別誤會)出名的黃忠義,在兩人出局站在一壘起跑,由陳威志擊出一支一二壘間接近二壘壘包的滾地球時,不小心踢到球被外籍主審判為妨礙守備而出局,來結束這場一共三個妨礙守備(前兩次均為蔡豐安揮棒後續動作過大)的奇異比賽。

當然在跑者跑壘時碰到球出局而結束比賽,連黃忠義自己都只覺得好笑;但是這是一個非常、非常特殊,在棒球規則上有清楚說明的判決瑕疵。當然不是說二壘審這樣判是對或是錯,只是想藉放大這個問題,來看看規則的精神在哪裡,以及裁判有多難當。

先重回現場,拿放大鏡重看一遍。限於只能用文字敘述,請多包含。

這球陳威志打擊出去,當然黃忠義是起跑了。球先是彈跳通過投手丘,不過幅度有點大,若是傳接晚了有可能會形成內野安打,因此遊擊手陳瑞振從防守的位置急忙往二壘壘包與投手丘的中間,希望在第二個彈跳前或後接起球來,二壘手馮勝賢也從側面移動到球滾動的路徑後方,也在一二壘壘線之間;這時二壘審從原本的站位(一二壘之間)移動到球路徑的後側(偏本壘那邊),希望看清楚狀況。只是雖然陳瑞振想盡辦法伸長了手套,還是撈不到稍微往一壘側邊彈跳的球,馮勝賢卻也因為球的彈跳太慢而有點移動過頭,人都到二壘壘包旁邊(也是靠投手丘那側)了,卻急著煞車把左手伸長了想去接它。黃忠義這時剛好也接近了二壘壘包,本以為陳馮兩人可以接到這顆滾地球,自然朝著二壘壘包奔去,只是沒想到兩個人都漏掉這球,球卻彈在黃忠義的小腿上…

這時二壘審藍普洛夫(Ian Lamplugh)先是很明確地高舉雙手,表示現在是比賽停止球,然後再對二壘跑者黃忠義做出「出局!」的判決。全場沒有人對這個判決有疑義,因此比賽結束,兄弟象以四比三勝興農牛。

隔天民生報刊出劉復基先生的報導,在網路上引發了不小的迴響:「棒球經>>強勢作風 爭議球裁判難為」其中引用了棒球規則7-08F與7-09M兩條條文,並簡單地互相比較,指出這個判決是錯誤的。但是很多人雖然會看棒球、甚至會打棒球,卻沒看過棒球規則。棒球規則是有名的複雜,也許也是很少人會去專心看的原因之一;但是棒球規則卻是將進攻與防守雙方可能出現的陷井,考慮得非常週詳的「有趣」書籍。我們回來看看這幾條看似硬、卻有許多巧思的棒球規則好了。

先看這一條,應該是聯盟所引用的出局條文。它的本意是希望規範跑壘員,希望在球仍在內野區域時,跑壘員不應該故意或無意(因為這太主觀、無法判斷)碰觸到球,進而影響到球的路線,以讓比賽公平地進行。若是跑壘員可以隨意將球拍開,那麼內野防守的球員將沒有辦法處理好這些原本應該很正常的球。

7.08 (F) 界內球未觸及內野手(包括投手)前或未通過內野手(投手除外)前,被跑壘員於界內區觸及,此時成為比賽停止球,除因擊球員成為跑壘員而發生向前進壘義務外,不能得分及進壘。
【例外】觸在壘上之跑壘員被宣判為「內野高飛球」之擊球觸及身體時不至出局,僅擊球員出局。
【原附註一】被宣判為「內野高飛球」,倘觸及離壘之跑壘員,擊球員與跑壘員均判出局。
【原註】二位跑壘員觸及同一界內球時,僅最初觸及球者出局。因最初觸及球時,即成為比賽停止球之故。
【註一】擊球員擊出之界內球,未觸及野手以前觸及於跑壘員時,不論跑壘員是否故意(除為不使雙殺而故意觸及者)或無意,皆成為出局。又跑壘員對於一旦碰觸內野手之擊球作守備之野手構成妨礙時,依照本規則7.08(B)之規定亦得被判出局。
【註二】觸及壘而又返轉之界內球,於界內區喻觸及跑壘員:(1)未通過內野手之前,跑壘員應為出局,並成為比賽停止球。(2)通過內野手之後,觸及壘包反彈仿該內野手後方之界內區觸及跑壘員時,如其他任何野手對該擊球都沒有守備之機會時,不得以觸及擊出之球為理由判為出局。
【註三】觸及壘而又反轉之界內球,於界外區域觸及跑壘員時,不成為出局,仍屬比賽進行中。
【註四】本項之〔例外〕所指之壘,是指被擊出飛球時,跑壘員所佔有之壘。
【註五】被宣判為「內野高飛球」之擊球觸及跑壘員時,無論該跑壘員是否在壘上,均成比賽停止球。

再看這一條,是劉先生認為應該使用的條文。不過這條則是上面那條的另一個觀點,就是希望野手在處理球時,不論故意或無意讓球通過並碰觸到跑者,以免出現有守備方故意把球拍到跑者身上,或是故意不接球讓球擊中跑者,而讓跑者被陷害而出局的狀況發生。

(M) 未觸及野手(包括投手)之界內球,在界內區觸及跑壘員時,但跑壘員雖觸及界內球,如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僅以與球接觸為理由而被判出局。
(1)已觸及內野手(包括投手)之界內球。
(2)界內球未觸及內野手(投手除外),但已通過該野手之股間或身旁,立即觸及於其後之跑壘員,且任何野手對該球均無守備機會時,但內野手失去守備機會之擊球(不論是否觸及內野手),經裁判員認定故意踢開者,對該跑壘員以妨礙為理由宣判出局。(參考5.09(F)、7.08(F))【妨礙之罰則】跑壘員應出局,形成比賽停止球。

再加上這一條比賽暫停的條文,則是在不論如何球在界內碰到跑壘員或裁判時,都可以讓比賽先停止的狀態。

5.09 (F) 未碰觸內野手(包括投手)之界內球,於界內碰觸跑壘員或裁判員,或者通過內野手(不包括投手)之前碰觸裁判員。因擊球員成為跑壘員而產生被擠進次壘義務之跑壘員應進壘。
【原附註】跑壘員雖觸球,裁判員認為有下列情形者,不應宣告出局。此時,仍屬比賽進行中。
(1)觸及內野手後,再觸於跑壘員的界內球。
(2)未觸及內野手,但穿過其股間或身體旁邊時立即觸及後方的跑壘員,且其他內野手已無機會對該球執行防守行為時。
【原註】擊出之球通過投手後觸及立於內野區的裁判員時,為比賽停止球。擊出之球於界內區域先觸及野手再於飛翔狀態中觸及跑壘員或裁判員時,如該球在還未落地前被野手接獲時,不得視為飛球被接殺,仍屬比賽進行中。
【註】界內球於界外區域觸及裁判員時,屬比賽進行中。

從上面三個很複雜的文字敘述中,我們應該感受到的,除了「棒球規則好難」這件事之外,更應該佩服它在思考上的周全性:一方面限制了跑者的行為,一方面也去限制守備方的部份。當然,「故意」與「無意」是無法很公正地做出結論,因此裁判當然只能以發生的事實去下判斷,以免為主觀意識所影響。

那麼,到底這球是不是誤判,或是講得輕鬆點,是不是藍普洛夫一邊移動一邊沒有看清楚,或是引用規則錯誤呢?

補上一則棒球規則來回答好了。

9.01裁判員之資格與權限: (A) 聯盟主席應於各錦標賽中,指定 1 名至數名裁判員執法。裁判員除基於本規則之規定主持比賽外,於比賽進行中並負有維持比賽場地紀律及秩序之責任。

個人是認為雖然依規則來看,的確這個再見判決或許有點失當,但是一個角度來看,防守員的確都接不到這一球,但是跑者也沒有避開它,因此黃忠義、陳威成並沒有對出局的判決有太大疑問。因此在要求「公平競賽」的精神上,應該是沒有太大的缺失。不過,若是藍普洛夫做出「比賽暫停、跑者上二壘、打者上一壘」的判決,是不是有可能再花半個鐘頭跟所有人解釋這些規則呢?但是又如果是裁判判決的心態是如此,是不是聯盟也要表達這個立場?

總之,棒球規則真的很難懂,裁判也真的很難當啊。

從原點看數據

一根球棒、一顆球、場地、十八個人與複雜的規則,就可以構成一場正式的棒球比賽。但是棒球與幾乎所有的熱門運動不同的是,沒有到比賽結束時,不會停止;當然比賽在哪一局、多久時結束,又是規則的複雜所在。而在一場比賽的過程中,投手投出的每一球、捕手的回傳球、野手的每一個動作,都有可能對球賽造成影響。因此,「棒球只有結果論」、「棒球是團隊的運動」、「棒球是兩出局後才開始」等名言,就連沒有看過棒球賽的人都或多或少聽過看過。

只要有點耐心,可以不用拿著放大鏡,就能體會到棒球的細膩。同樣的投手面對同樣的打者,也陪n花五個球數才能讓這個打席有結果,但是很可能是五種球速、五種位置或五種球路;但是當五球全部是同樣球路時,也是特殊到令人訝異。也酗@開始看棒球的人不見得分辨得出這些地方的異同,似乎怎麼看都只是一個人把球丟到另一個人的手套裡,只是中間再多個人試著去用棒子打到球而已…但是看多了、看久了,就越來越曉得一件事:棒球是千變萬化的!

在這些變化中,教練們試圖找出經驗上的規則,讓所屬的球隊能夠贏球;老闆們希望藉著球探的眼睛與數據,判斷是不是有機會爭取到值得養成的年輕人(或經驗豐富的明星)加入;球迷們則希望讓自己浸在各式各樣的統計數據中,試圖說服自己或他人,自己所支持的球隊是最好的。因此,「打擊率」、「全壘打」、「打點」、「防禦率」、「勝投」…這些名詞,也偷偷地進駐各種媒體的各個角落,讓球迷與球迷、球迷與非球迷之間,構成了溝通的橋樑。

只是,棒球是三人出局的運動。

如果從這個角度看起來,其實「出局數」是最能傷害攻擊方的數字,而「上壘數」則是對守備方最頭痛的問題。每一個局不管時間打多久,先攻後攻的雙方,也只有三個出局數的機會而已;但是上面隨手列出的五種一般人最常拿來衡量球員能力的數值,卻沒有辦法反映出這個現象。用簡化後的狀況來看,如果要拿一位一年三百個打數、一百支安打而且有八十分打點的球員,跟一位一年同樣是三百個打數、九十支安打、六十分打點的球員互相比較,似乎還少了一些東西。對,保送呢?

保送有那麼重要嗎?

保送目前沒有重要到比安打還值錢,但是在目前常見的分析中,絕對是容易被忽略的數據之一。如果在上面兩位球員上面加上保送的數字,前一位是三十次,後一位是六十次的話,雖然前一位打者的打擊率(三成三三)要比後一位打者的打擊率(三成)要好很多,但是出局的機會卻以六成零六的機會,高於五成八三不少。反過來說,前一位打者的上壘率是三成九三,而後一位則是四成一七,若用「出局數=球隊損失」的角度來看,後一位打者是對球隊的傷害比較少,或是,對球隊的貢獻比較大的。

那,打點呢?

相對於打點,得分又是另一個容易被忽略的數據之一。說起來,得分應該是打擊者在上打擊區前的終極目標,怎麼大家比較看重打點呢?也閉O擊出打點的人比較容易被視作是英雄,但是除了可遇而不可求(意思就是機率很低很低)的全壘打之外,要有打點一定是因為前面有人上壘!那麼在三人出局以前,是應該希望球員得分多呢,還是打點多?應該是希望球員安打上壘呢?還是不管安打還是保送,上壘再說?

再回過頭看投手,勝投或是防禦率代表一切嗎?

勝投的判定多少有運氣的成份在內,尤其是在紀錄還沒有太完整的台灣。最常見的現象,是上來救援的投手如果把領先的分數搞丟再守住,隊友再把分數得到,這位投手在紀錄上不僅不會被記為救援失利,反而從事後看還是拿到勝利投手的英雄。當然不會天天過年,但是每年的勝投王除了跟自己的實力有關,跟所在的球隊打擊、防守與牛棚投手的能力也有關;因此我們當然可以先把它放一邊。

那,防禦率呢?

與防禦率比較起來,我想先介紹在國外很多Fantasy Baseball玩家已經非常熟悉,但是國內不太有人提到的統計數字:WHIP。它的原名是Walks + Hits allowed per Inning Pitched,就是平均在每局裡,讓打者以保送與安打上壘的數字。如同前面所說,不管打者是怎樣上壘的,只要是上壘就會造成傷害。光看防禦率,可能會被這位投手所在球隊的防守能力所誤導;失誤後造成的失分很難說是投手還是野手的問題,但是回到前面所說的「只要上壘就是造成傷害」來看,去觀察一個投手的WHIP,會比其他數字要踏實很多。

很複雜,對吧。

只是想強調一個想法:不管數據的目的在哪邊,是不是應該回到棒球的原點:「一局是三人出局」來思考,這些數據的有意義或是沒有意義呢?每個人都會有每個人不同的看法,因為每個人雖然看到的棒球賽是相同的,體會卻有可能因為背景、立場等的不一樣而有很大的差異。但是,請注意到最基本的規則所代表的重點:出局就是傷害、上壘就是成央B每位打者的目的都應該是得分。也閉蛪禨噶E,但只是想強調這些不很明星的數據,以及提醒另一個觀看數據的角度。

職棒十五‧飛不停!

開幕二連戰已經落幕,去年打總冠軍的兩隻球隊:兄弟與興農,延續了去年季後賽的緊張戲碼,在這兩場裡也各以取得一勝一負的戰績。值得球迷開心的是,這兩場比賽也似乎預告著今年職棒的戲碼精彩之處,就是永不認輸、永不放棄!

十五年來,台灣的職棒可以說是風風雨雨,有大起也有大落,更不用說中間還經歷了最黑暗的時期;兩聯盟的分裂與合併,到今天都還有無法抹去的影響,就是兩隻「新球隊」(雖然之前都有六年的職棒經歷)的實力差距,讓球賽失去了應有的的張力。

前幾次新球隊的加入,不是挾其奧運銀牌的精英(已解賽的時報鷹、現為興農牛的俊國熊),就是目標一直放在進軍職棒,並締造甲組成棒聯勝紀錄(更名為中信鯨前的和信鯨)的球隊;但當兩聯盟在萬眾矚目下的合併,帶來的卻是伴隨著戰績不佳的低落票房,而且最後兩名、尚是集另一聯盟四隊精英而成的兩隻的球隊,在一百場的比賽裡,加起來的勝場數都不如另外四隻中華職棒聯盟的老球隊的慘事,也降低了球迷入場的意願。一定會贏(或是輸)的比賽,要看什麼?要期待什麼?

但是,在2003的結尾與新的一年的開始,我們看到了今年的希望。

先是上半季讓人予取予求的第一金剛,在下半季令人刮目相看,雖然勝場只從九場進步了兩場,但是比賽的內容卻反映在投手的防禦率上,從5.56下降到3.76。

為什麼看防禦率呢呢?這不是投手的指標嗎?說起來在2003上半季裡,第一金剛在釵h球賽進行球的處理上,尤其是外野手的接傳球與內野手的補位,常會形成完全搞不清楚的狀況;雖然投手被打出的只是一隻簡單的一壘安打,但是外野手未積極驅前處理來球,回傳又有偏差,讓打者從一壘安打跑成了二壘安打的情形,是紀錄上看不出來的。或是一壘有人時,打者一隻安打便幾乎就可以讓跑者輕鬆跑上三壘,除了讓投手心情影響甚大外,也讓對手在無失誤的得分變得更簡單,這也是紀錄上看不出來的。

表現在表面上的,除了九勝三十七敗四和的戰績外,就是團隊防禦率的飆高不下(僅勝於1996剛易手的興農牛隊團隊5.60的悲慘防禦率)。但是到了2003的下半季,投手防禦率進步到3.76,是因為投手都變神勇了嗎?不是,反而因為野手經驗變多(之前職棒經驗不算)處理球的正確度提高的原因較大。

反觀太陽隊,雖然2003上半季有亮眼的表現,拿到了二十一勝,但是下半季卻反映出之前在TML賽程不夠密集的缺點:持續力不足。金剛隊也釵]為第一銀行接受意願問題,把上半季當春訓(到夏訓囉)在輕鬆打,下半季反倒可以表現出進步,太陽卻因為春訓份量不夠讓球員撐完整個球季,在下半季繳出媲美金剛的九勝戰績。

但是在2003球季過去之後,每個隊伍也都很清楚自己的缺失在哪邊,也都以補強弱點的目標去訓練。兄弟不敢大意,直接把過完農曆年後的春訓定在屏東,興農更是遠到多明尼加取經,中信則是大刀闊斧地砍了幾位雖然實力雄厚但是有機會影響團隊凝聚力的好手,並把戰績顯赫的徐生明扶正為總教練,統一則繼續強投特色,更往日本巨人隊特訓,兩隻新球隊更是動作頻頻,除了各自找到歸宿之外,誠泰找來東方特快車郭泰源與一干十年前中華職棒的悍將為教練團,以強化戰力,La New也找來西武名將(1986引退)大田卓司,希望提高高熊隊的年輕球員們的細膩度。

這些在春訓與熱身賽前的釵h報導,在在都顯示了今年各隻球隊不管是向心力、團隊戰力與積極心的向上提升!當然到今天只看到兩隻以軔性聞名的球隊在表演,但是不管是給予觀眾的是怎樣的感受,身在職棒圈、同是職棒球員的另外幾隻球隊的隊職員們,能不也一起熱血沸騰嗎?能夠不朝著總冠軍邁進嗎?更不用說表現良好的球員,還有機會邁向神聖的奧運殿堂,在全世界的眼前,展現著自己的球技!

今年的比賽,保證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