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模式

讀到李明哲先生在2000/11/23提到的「Content商業模式」一文,建議出版社靠著賣電子嬝知魖蚆F的確在我來說,是個未曾考慮過的商業模式,也野i行,也釵釦x難。這也讓我想到詹宏志先生在PCHome名家專欄的兩篇文章:2000/8/1的「如果著作權不被看成財產」與2000/10/1的「燈塔模式」。會這麼注意這個話題,也是因為它與個人在思考拓連於未來的定位與走向時,非常著重的一個部份,十分地相關。

從古至今,從比較宏觀、長遠的角度來看,被人喜愛而受到肯定的東西,是否都有它的價值在?應該都是。古今中外,文字、繪畫或曲調,在歷史的洪流中被保存,便是其價值的具體呈現。無論杜甫的詩、梵谷的畫、王羲之的字,亦或在當時使得洛陽紙貴,亦或在當時沒沒無聞,把時間軸一拉開,就會發現這些作品不僅僅證明了本身的價值,也因著時間的過往,自動由商業機制轉化成了價格。

說得殘酷點,有多少文人墨客,能夠在創造內容的過程中,順利獲得溫飽?每想到杜甫餓過頭在四川撐死(應該是真的吧?),或是梵谷生前沒賣出去自己任何一幅畫,就不由得體驗到content…的確有時候很難賣。:p

也鹵O塔模式,不管是政府、ISP誰付費,或甚至是從固網的執照費中支出,以提供大眾一個愉快的網路體驗是有可能的,但是話說回來,不可能所有的付出都有人看得到,而能得到回報而得已生存;也野X版社改生產電子嬝知鰴o件事,可以撇開技術研發、規格統一、現有智財權問題不談而希望創造獲利,但能夠真的不管這些必定會發生的問題嗎?

話又說回來,這些模式(包括以後發生而現在還沒想到的)還不曉得什麼時候才有落實的可能性,拓連能夠倚賴這些希望而生存嗎?不能。

2000年以來,網路股大跌,造成每個人都覺得搞不太清楚網際網路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仔細想想,似乎從1999年開始,國內其實在網際網路這面,並沒有真正的交易習慣形成?不論是B2B、B2C、或是whatever2B2C,市場真的有形成嗎?個人現在持懷疑的態度。這兩年(包括最近),所謂「市場」上在流動的錢,多半是以資金溢注(增資、轉投資、併購)的方式呈現,一般企業的e化,或甚至是最基本的網路建設,都還沒有一個像樣子、能夠順利拓展網路威力的底子在。也就是說,在個人眼裡,其實現在搞網路的都還在非常、非常危險而原始的狀態中摸索,雖然遠方有些可以約略比較的模糊影子在…

所以,拓連應該做什麼?說真的,現在我不曉得。當務之急,一定是「求生存」,到處跑跑,希望能夠多少接一些小型案子來做,以換取公司,或是說團隊,的生存。在大案子不一定能接到手,小案子又吃不夠的情形下,花在這上面的時間與心力當然是相當多。不過,這樣子也可能僅僅是「把事做對」,那麼,什麼才是「做對的事」呢?目前看起來,toMap似乎不是什麼不對的事,呵。

怎麼說呢?目前幾乎國內外的「電子地圖」,都是以資料庫查詢,加上後端的電子地圖伺服器達到的效果;在知道自己想去哪兒、想知道怎麼去的使用者來看,自然是相當方便。但是,真的所有的使用者每次都知道自己要去哪邊嗎?以出版業來說,是不是每個顧客在逛書店前,都知道自己要去買什麼書?我想不是的。所以toMap要做的事,便是讓不確定自己要去哪兒、怎麼去、怎麼玩的使用者們,能夠在toMap瀏覽到滿意的結果,或至少是參考到一些資料。現在(2000/1/27,大年初四)呢,toMap限於人手、時間等問題,僅完成並公開了新竹縣、宜蘭縣、花蓮縣、台東縣、屏東縣與新竹科學園區、新竹市區及墾丁國家公園等互動式動態地圖;只能說是朝著這個方向邁出了一小步。預估中,要等到完成台灣80%的動態地圖後,才像是我們心目中該長成的樣子,也才敢大大方方地出來見人。到那個時候,真正的力量才有可能出現。

而在這個過程中,除了按進度推出這些地圖之外,也必須利用各種狀況,來測試並充實拓連團隊的能力與實戰經驗。換句話說,利用小規模、小成本的戰場來練兵,將基本戰術跟體能練好,就是目前的戰略跟大方向。於是,與外界的接觸,無論是報價、提企劃案、或是與同業們合作,都應該是現階段的任務,而生存下來則是非做不可的事。不過,一方面求生存,一方面又希望不要因為求生存而放棄長遠的眼光與夢想,則是非要常常相互叮嚀、提醒不可的要事。但畢竟灰色的範圍還是很大,並不會偏哪邊多一點,整個平衡就會垮掉;所以,還是有不小的修正與揮灑空間。嘿嘿。

等到某一天,時機將要成熟的時候,也處2B、B2C、ASP、ICP這些曾被視之為洪水猛獸的名詞又由黑翻紅;也釦N飯新炒,又出來一堆長得不太一樣又似曾相識的縮寫。但是,我們相信,只要確定自己是做對的事情,並且把基本末m好、練扎實,不管到時候大環境是變成了什麼樣子的狀況,拓連都有應付得來的自信。

就是這樣子的自信,不會讓現在的我們驚惶失措。除了把事做對,我們還要做對的事。而我們正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