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音工業vs.網路業 (II)

第三個相同的地方,是都「需要經營」。

當然,哪個企業不需要經營?但是因為音樂與網路都在市場上受到了使用者的強力檢驗,所以更容易被看出來。而突然走紅的歌星、網路公司、虛擬角色,如果沒有善加經營,很容易就流於無力而被使用者丟在一邊。唱片業的一堆一片歌星,很可能某一兩首歌紅得不得了,但是後面怎麼發都發不出好片,或是連發都沒人敢發,就是這類「需要經營」的例子。唱片不是賣一次就算了,也不是紅一首就回家去,在發片前、發片後、下張專輯的製作上,都是需要花釵h的人力、物力與時間,才能盡量做得讓使用者有可能喜歡。發了片後,就算是大賣,要怎麼讓下一張維持,甚至更好?都是累積了釵h年的經驗的製作人、歌手,會面臨的極大挑戰!

網路呢?現在的時間都太短,連Yahoo!都只有六年的歷史,中間掛掉的無法經營的例子可以舉到不要再舉,但是,難道Yahoo!只是一招半式打天下嗎?光靠一個目錄服務就一路撐到現在嗎?當然不是!公司必需不停地經營自己,經營使用者,不停地創新,才能夠爭取到自己的立足之地…虛擬角色更是這樣!常常有些莫名奇妙不小心紅起來的公司或人物,朝著沒有長遠目標的設定閉著眼睛奔跑,有可能不跌倒嗎?財務報表可能暫時攤開來很好看,但是萬一因為讓今年的報表好看,而失去了經營的精神(或連原本不小心矇到的路線都走歪了),能夠做長久嗎?慎之,慎之。

第四個相同的地方,可能也是大家都會相同的地方,就是「資本密集」。

先講網路好了。「大者恆大」,一直是個被爭論的題目,因為很多人不停地想要以小搏大,利用創意來搶佔某塊利基市場;卻也有些人覺得在已經被辨視出來的市場內,市佔率(不管是廣告市場的佔有率,或是心理上的市佔率)最大的廠商(就像Yahoo!跟Amazon、eBay)已經很難被打倒…但是,不管是哪種方式,越多的資金,意味著越大的跨媒體、跨平台、跨國等整合的可能性,是很難被否定的。彈性與否,倒不一定是在這個大的scale的第一考量。不是說彈性或創意不重要,而是彈性與創意要有資金做為依靠,才能發揮得更得當。越來越多有創意的小公司,在完整發展的前提下,被併購到大企業內部,以實現核心團隊的願景。微軟的興起,若不是搭到IBM,誰知道現在做業系統是誰家天下?(當然,要質疑微軟不是全然的創意,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音樂呢?要做不一樣的音樂,做自己的音樂,想必是釵h創意型音樂人的夢想。就算是翻唱,也要有一定的個人風格,不然聽眾為何要接受翻唱得沒有特色的音樂?一個人在家裡,當然可以利用電腦、利用keyboard、利用其他的設備,來做一些自己聽起來高興的東西,包括音樂。但是,如果做出來的音樂自己聽聽就好,這個社會就很可憐了,呵呵。所以,創作者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的人聽到、看到;嬝奶H希望能接觸到更多、更新的作品。在這中間,錄音工業就變成兩者之間的平台,串接起創作者與嬝奶H之間的橋樑。而就像Yahoo!或是Amazon或是eBay,一邊是來源提供者(Yahoo!的原形是提供各式各樣的網站索引-Directory、Amazon是提供各種書籍的訂購相關資料、eBay則是各種想要賣的東西或是想賣東西的人),一邊是嬝奶H(想要看到自己想看到的網站、想要買書、想要買二手貨的人們)。也是仍然有很多個人網站或是公司網站在經營類似的事業,但是,在現在已經大勢底定的狀況下,也陴璊熀瘙憬峎O認賠,會是比較好的結果。畢竟,資本密集有其不可爭鋒之處。 ^_^

本來還想寫下去,但是一方面沒有很完整的規劃這個題目,也沒有很好的文筆,但主要是想到了另一個更大的題目:「線上音樂的發展」,所以這些東西就先寫到這兒,呵呵。叫我懶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