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的節省形同浪費!

不管大環境是景氣或不景氣,只要是企業的經營者,都會將「量入為出」當作開銷的一個基本考量。當然,尤其在現在這種股市低迷、現金流動率低的情形下,「節省」變成一個最重要的課題!不管是廁所裡的衛生紙、冷氣的電費、對外連絡的電話費,到人事費用等,都成為企業降低營運成本的動刀處。

但是,只要單純地降低支出,就真的是節省嗎?當然不。不管從心理上,或是實際性來講,不當的節省,有的時候會造成更大的浪費!

舉個例子來講,一個公司的營運,通常最大、最固定的成本,除了經營所需的一次性花費(像是地產、粧璜、電腦、桌椅…等)外,通常就以人員的薪資為最大宗。在自己寫營運計劃書時,或是看別人寫的營運計劃書時,都會以每月薪資總額乘以二來當做該月的營運所需花費;當然可能粗糙了些,但是依照經驗(可能不夠多)來看,倒是還算準確。也就是說,以這個計算發法為基礎,如果公司裁掉月薪加起來等於二十萬元的員工,可能一個月的開銷,就會減少四十萬元!作為企業的經營者,能不心動?

但是,在決定要裁員的當時,可能要先想想之前會有這些人在的原因。這些會被裁掉(二十萬元總額名單內)的員工們,當初一定不是因為公司錢太多才請進來的;而各自也都會負責該負責的業務範圍,通常也以所負責範圍的重要性決定薪資的高低。那麼,如果決定要以裁員來降低公司的成本,是否表示這些人目前的業務是會消失,是完全不重要,或是完全可以被取代的?如果不是前者(像是裁掉整個事業處)的話,是表示當初請這些人,根本就是因為公司錢太多了?還是這些人離職後,工作能夠在目前的人力狀況下,成它a被分配掉?還有,如果裁掉五個人,有沒有可能造成員工信心不足,或是更多人的離職?

當然寫這些,並不是支持什麼「不裁員主義」之類的東西。但是工作默契的培養,以及基本技能與溝通方式,也不是隨便可以被取代掉的。舉個例子。也釭嵾茪@萬五請個本來要兩萬八的助理,訓練他去做三萬塊助理才能做的事情(也雩礞蹅~有關,也陬L關,但是之所以會有一萬五跟兩萬八的差別…不是沒有原因的),猛一看是賺到了,一個月省了一萬三;可是要花掉他的主管(通常有兩萬八的助理,月薪總在八萬上下吧)多少時間去教育這個一萬五的助理?若這一萬五的助理是個肯學習的人,在哪天發現自己其實值兩萬八或更多,而要求得到自己應得薪資的時候,怎麼辦?繼續去找下一個一萬五的助理,繼續浪費八萬薪水的人的時間?或是說,如果裁掉這一萬五的助理,讓這八萬薪水的主管,自己接下助理的事情在做,是不是一個月又省了一萬五?還是浪費了這八萬塊的薪水的時間?

每分錢,當然都要花在刀口。但是如果經營者的時間,都花在檢視這每分錢的花法的時候,表示這經營者沒有去創造更高的價值,或是搞不清楚自己該做什麼,或是沒有找對能幫忙檢視這些輜銖細節的助手。不管怎麼看,講得簡單一點,就是浪費。

不要為了省小錢而浪費大錢。這個大錢不見得是看得見的大錢,很可能是更有價值、卻無形的東西。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