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一覺起床,再講混合賽制這事…跟其他

我要先說重點:對於我所看到的報導跟認識的朋友來說,體育記者這群前輩們,是值得尊敬而且心中都有熱情與想法的重要角色;只是自己人微言輕,說了也未必有用,只好連著前篇篇,在這邊再說一下心中的看法。

說真的,上面是我認真的想法。從小攤開報紙,也許因為自己是球迷,目光就一定會先找尋著體育版的所在。而這習慣雖然現在還是,但因為自己職業的關係,非要去關心一些其他的議題不可,只好三不五時去看看其他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議題報導(以上順序無任何關係唷)。然後比起體育版,這些新聞多半讓我…怎麼說呢?黑暗、聳動、廣告與報導不分、顏色重於事實,之類的。

體育新聞呢?永遠都有那陽光的一面,即便是出師不利、即便只是個人成績一覽、即便報喜被當北七耍、即便報憂看了就不爽,但從來沒有忘記,在某一段時間中,不想看到任何職棒相關的新聞(沒新聞就是好新聞)的那種痛心的感受。這些該死的黑球員混帳東西。我也相信,所有寫那些報導的前輩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絲心情是抱著「活該!大家同歸於盡!我一定要搞死你們!」的心態想要惡化狀況,多半也只是隨著這大趨勢,不得不追著在第一線裡,將那些陰暗噁心的事實,思考著怎麼用比較溫和的方式揭露而傷著腦筋吧。

然後回到混合賽制這事讓我想到的事情。

首先,我相信也認為,芸鈴(與其他人)絕對是抱著請益的角度,希望這些前輩們,在聽到一些不管是不是太單純的想法後,給予一些意見回饋與建議的。自然身為領隊,發言要謹言慎行沒錯,但我不認為把這些前輩當專家是請益是不對的。說起來,這些前輩們,絕對是在這個圈子看最多骯髒事、知道最多情報、思考過最多可行性與討論過最多事情的一群人;而且這指的不只是國內的情勢,包括美日職棒的情報與消息,甚至是一些內情,都遠較我們能在媒體上看到的要多上很多,而且正確度也高。

啊,我不是因為怕被砲這樣說喔,我是誰啊,要砲也輪不到砲我。再者我總覺得在棒球票務這塊賠了幾百萬,看到的事情總有點資格說說想法,現在走到賣SJ、少時、CNBlue、阿妹什麼的票了,好像也不用怕被砲是吧? XD

真正想寫這篇的原因是,我覺得雖然「嫌貨才是買貨人」沒錯,可是那是消費者的角色,不是媒體的角色。針對特定新聞不加考證就砲起來,是名嘴的角色,不是前輩的角色。報喜不報憂雖然不是應該做的事,可是在油電雙漲、長官一堆屁話(而且是真的屁話,想對木炭幹嘛?)、社會青黃不接、形態渾沌不明的現在,我每次看到日本新聞對日本職棒球星與球隊的造神報導(好啦人家真的很神),心中都忍不住這種想法:「一言而可以興邦」。

老實說啦,職棒比賽現在精彩嗎?我覺得還算可以,但細緻度不夠,卻不失沒有特色。各隊或各人的特色,可以是「一球懸命」的長處,也可以是「腦殘調度」的短處;只是,除了現在少數(真的是少數,講到這我都想哭了)還在關心的球迷之外,心中有職棒一絲絲影子的週邊球迷,還會砲著「啊都打假的啦」但是還是會偷偷看電視、忍不住都要回覆棒球相關議題的好朋友們,也都只能透過大眾媒體所釋放的訊息,間接瞭解中華職棒的現況。會去看陳偉殷投球記錄的人,看到中職混合賽制的新聞,也就是「看吧,我們豬公越殺越厲害了」之外,把關心放在將要萬劫不復的方向。

可是,每天在職棒場邊的前輩們,看到血汗換成的成績與表現(雖然差國外一截,但大家都在混嗎?),難道真的漠不關心,一點認同感都沒有?

我想是有的,一定有。但是看得比任何球迷多的他們,心中的不爽與反彈,比我們這些純看熱鬧的球迷們,一定又多上許多倍。就像是看到慘不忍睹的車禍發生,我們還可以選擇一次次地轉開眼睛不看,他們卻被迫直視、甚至去翻去找去感受那種疼痛感,再決定要說些什麼話…

但我期待的,是這些前輩能夠認知到,他們手上的筆…呃,筆電吧,其實力量比什麼都大。

與期站在球迷那側來砲這砲那的,是不是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忍一陣子心中的不滿與辛酸,替我們這些仍然心在球場上、主動而不是被迫持續關心著職棒的球迷發聲,連著一百天說說中華職棒的好?我知道很多事情應該由聯盟或球隊的公關主導,這也有很多無法改變的現況與內情,各位長輩大哥們也一定比我清楚百倍(就說跟尼克操作林書豪的迅速與後勤,是多大的學問?);但在這些無法改變的現況依舊時,用媒體來引導除了核心媒體外的潛在(馬的這些人明明就應該還是,該死)球迷與其他漠不關心但血裡流著棒球因子的大眾們,也只有各位能做啊。

耶我講得好像會被看到一樣,大概我想太多了,哈哈。

謊話說了一百遍,不見得會變成真理,但是只要說十遍,就會有人聽到。

我只能從導播帶到的鏡頭,看到球員想贏球的表情,但不知道他心中的想法。

我只能看到大概是信心不夠的球員,在兩出局滿壘的狀況下很白癡地想要偷襲短打的笨蛋行為,跟總教練也不可置信的動作,但不曉得回去晚上他有沒有被偷踹或是被扁或是叫去好好教育一下。

我只能聽到球評在說洋投努力地投著每一球,想要換取留在台灣打球的機會,但在贏球之後,不曉得他用著怎樣的心情,面對這陌生的環境、陌生的隊友與打者、陌生的飲食與生活習慣,燃燒著自己的小宇宙。

我只能夢想著混合賽制或是單一球季的規範為何被提起,但不一定曉得它的前題是第五隊很難生出來、主場未必在各地方政府都能支持、選擇場地上有潛規則或人情壓力等等狀況所造成。

我做不到那些事,但是這些前輩大哥們可以。

我影響不了大眾對某些事情的看法,而且不長進的球隊或聯盟是一回事,大家拼了命撐著、想破頭希望突破的心情,也說不出口讓大家知道。

我可以賣票,但是為了生存,也只能從職棒賣到阿妹天后。世運主場館38分鐘完售不是嘴砲,是我們的努力與能力造成的。但很多事我還是做不到。

也許身為領隊無時無刻都應該假設大家都各為其職,不能放鬆也不能討論,我想芸鈴學到了也記住了。可是,這樣不是很可惜嗎?她想要討論的對象,是比鄉民更瞭太多的寶庫耶…

寫得快要哭了,但這就是台灣,這就是中華職棒的極限了嗎…

沒有結論,只有碎嘴的感想。應該是生意人的我,得努力賺錢去,再看自己能貢獻除了嘴砲外的多少。

而大局,我是動不了的,但前輩長官們可以。可以吧。

Facebook Comments

表示

Powered by Facebook Comments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你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