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的夢想,現在要實現

以前講過,我是象迷,那種會常常去球場,看到別人把垃圾丟進場內會想罵人,但是也會為了錯誤的判決與場上狀況非常激動的那種象迷,呵呵。但是從以前到現在,其實國內職業棒球走過這十二年(今年是第十三年,我指的是中華職業棒球聯盟)之後,還是有很多基本巨S做好,有很多經營方式超乎想像…當然大環境也有關係,還有一些有的沒有的原因;但是以身為球迷來說,「主場經營」就變成非常重要的事!我支持這個球隊,就想要聽到一切偏向於這個球隊的報導跟消息!但是主場制度不僅球團沒有建立起來,連球迷其實都沒有養成這樣子的屬地觀念,大概只有統一獅在台南做得比較好而已吧。連帶著,很多主場該有的主場播報員、主場轉播…都自然而然不會出現。

五年前吧。那時後網際網路剛興起一陣子,會做網站的人還不多,我也還是學生一個。但是早已夢想著有一天可以用某個方式幫助到兄弟,早已夢想著也釵酗@天可以聽到主場的偏坦式播報,也早已夢想著可以參與兄弟的某些運作。但是對當時我來說,那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也沒有實現它的打算;又遇到簽賭案、挖角等風波,讓我雖然年年進球場,年年看不到兄弟打總冠軍,但也年年(當然不只為了這些個夢)讓自己在各方面越來越進步。

終於,這天來了。去年幫兄弟隊做官方網站的公司,本來是把兄弟當成一個品牌合作,但是後來卻因為「調整經營方向」而關站;這之間也有很多球迷不停在問,何時兄弟的官方網站才會再重現江湖?卻也因為一些問題而不停延誤。直到有一群與兄弟活推部相熟的象迷學弟妹們,想要熱心幫兄弟規劃網站,才又開始了這個兄弟象官方網站的重新建置。不過我會出現的關鍵,是在他們的規劃過程中,發現線上語音轉播有好幾個層面很難克服,然後有人想到我之前做的音樂三千,才找我詢問,這是我與兄弟象正式開始接觸的原因。

一個網站(尤其在.com已死的現在)的建置,不止是簡單的想想就行。網站內容與目標的focus,在這件事上反而很簡單,就是單純地服務象迷,提供象迷與球團間的互動。但是講到一些比較長久的事,像是誰付機器費用?(我可以出)機器放哪邊?(co-location,比較穩定)誰付頻寬費用?(兄弟象,保證在付款期間內,網站一定存活)誰來維持網站內容的持續生產?(協力夥伴)等等的,都是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不過括弧裡的是我的答案,也是目前的狀況。再講到語音轉播的部份,問題又是一堆:怎麼做才能從球場變成能讓球迷聽到?(電話轉windows media technology,以前音樂三千的技術,或是利用二類電信業者,甚至是固網業者的電話)轉播工作由誰來做?(這件事我找了一起打了幾年球的常中天負責)現場收音設備該怎麼規劃?(感謝老翟,哈哈)若是用32K收聽,一百個人就佔兩條T1,那頻寬問題怎麼解決?(找沒有被限頻寬的合作廠商囉,再跟使用者收費)

上一段很亂,但是也才只列出了問題的一小部份,跟解答的一小部份而已。最基本的概念是:在兄弟象不會付大筆費用的狀況下,我們要努力讓官方網站活得很好!當然錢還是要有人出,因此,使用者付費的概念,就非得落實不可。但是藉著執行這幾塊重要的概念,卻在不知不覺中,讓我完成了能夠為兄弟象盡一份心力,跟聽到很棒很爽的主場轉播的,五年前的夢想。

順帶一提,以前做音樂三千的願景,從網路上另闢一條媒體之路,似乎也慢慢成形。做向使用者收費來維持頻寬費用支出的網路電台、做能夠上語音廣告的網路電台、實現讓聲音的渲染力超過文字的網路電台,似乎也水到渠成。

已經是做對的事情了(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接下來就是怎麼把事做對。

真的,很辛苦,尤其是一些不足為外人道者。但是,我覺得值得。這就夠了。

專案與量產

從1999年開始,我幾乎都習慣於用「專案」的方式來處理問題。要一套程式?我寫。要做一個網站?我從頭規劃。要弄個生意?我寫一份商業計劃書。可能是因為覺得專案來做比較精緻吧,所以也變成我們這個團隊的工作方式了。

最近,案子一個接一個;有的價格與條件不錯,有的不怎麼樣。剛好也接手了智邦總代理的一套網站建置軟體,或是說系統,讓我有機會好好從頭思考這個問題…若是想要將手邊所有的工作制度化,是不是應該從工作方法開始?利用這樣子的一個不是那麼完整、客製化有困難、程式擴充性不好,但是頻寬不限、網站外觀經過美式專業設計、基本弁鄑嗾膋漱u具去接案子做,來取代掉之前幾乎是純手工藝的網站規劃與建構方法,會不會比較正確?

想到這些,一位可敬的朋友居然在馬桶上幫我重新定義了一下我們這個團隊的專長,或是應該發展的方向:「代工」。幫人家經營一個事業的一部份,基本上可以稱之為代工,只是這是我的認定,也一定會有人持反對意見。但是網站的建構,可以是代工。接MIS的外包案,可以是代工。toMap的內容轉進實體世界,變成紙張的產品,並掛上別人的品牌名稱,也可以是代工。

要好好做到代工,對我來說,至少要有三個條件:品質好、生產量大、成本低;這三個因素互相之間,也有著相當複雜的關係。但是看起來,我們這個團隊所能夠跟已經做到的事情,的確除了「生產量」之外,都還算水準之上,尤其是成本的部份。但是有了enDiva這套工具,可能很有機會結合原本我們的know-how,來創造一個能夠量產的高品質代工行業;不過也僅限於有可能,離要實現還有一大段路。

當然,也麥椄O有人會秉持著「小而美」的方式經營;但是在這個已經嗅得到春風帶來青草漸漸冒出頭的季節裡,我們能不做一些快速成長的準備嗎?當然小而美有小而美的好處,但是可能生存會有越來越困難,被逼到一個小角落的可能。問題是現在也不能、也沒辦法大幅擴張,看起來比較能做的,也就是好好地扎根,多存點老本,多拓展關係,等春天真的來臨時,再順勢而上吧。

專案,一定有專案的好處跟壞處。量產也一定是一樣。套句之前說的話,在沒有確認哪條路是對的以前,能怎麼試就怎麼試,反正年輕。

另一件事。

天氣很冷,心中卻暖暖的。前兩天接到一個朋友打來的電話,因為在e天下上看到有關我們的報導;http://www.techvantage.com.tw/cover/2_001/0122.asp ,很熱心的找到了我們的電話,並且很令人感動地打了通電話來,鼓勵我們這些年輕朋友們。一段講沒有很久的對話,卻讓我深深感覺到,自己在做的事情,還是有點意義在的樣子。相信還有一些人也是看到了這些東西,看到了我們,只是因為不方便、沒時間或是沒衝動跟我們連絡;不管怎麼說,在這個已經讓我決定不看設會新聞的現在,還是讓我對這裡的人性,又多了點相信。

謝謝你,謝謝大家。我們,會努力走下去的。

冷,卻是做事的季節!

天氣冷,景氣也冷。有人說,天氣冷得很,早上根本爬不起床,是個睡懶覺的好日子;也有人說,因為晚上太冷,睡到被窩裡以前,腦袋太清楚,剛好做些事情…景氣冷,新台幣一百萬的案子被一堆有名有號的公司搶著標,也有朋友失業後在家待了頗長一段時間,要不就是工作換了又換,倒不是不喜歡,而是被迫的。

但是,我這陣子在外面跑的感覺卻像,在厚重的冰層與土壤間,到處有著不少細小的種子。又不敢說哪些以後只是小草(呃,在這種氣候下,小草也不簡單吧?),還是哪些會長成大樹或森林,或是都只是些空包彈…所以只好在效法神農嚐百草的壯舉,一樣一樣抓起來仔細看看,甚至輕咬它的外殼,或是嚐嚐它的味道,以便判斷在給予它一點水、一點陽光、一點溫暖後,有沒有機會發芽、茁壯。

也釵b1999年至2000年之間,這些細小的種子們,會被其他的恐龍蛋引開目光,顯得太過渺小;但是在現在這種環境下,似乎卻相對地顯眼很多。

哪種環境?我是覺得啦,就是這種「有錢人不願意出錢,沒錢人更沒錢出」的環境。不像兩三年前那樣(嗯,已經2002年了呢)隨便募個資金就有人伸手給錢,現在就算有優繡的團隊,幾近成熟的產品,可能去要個一千萬的時候,有錢的長輩嫌錢太少不願意花太多時間評估,沒錢的人連十萬都給不了;要是要個五千萬,先別想拿什麼去要這筆錢,可能性更是不用提了。

但是相對地,很多人願意拿機會交換機會。以前很貴的東西,現在憑著一句「這樣子啦,我出我有的,你出你有的,他出他有的,大家在不增加支出的情形下,來做點事吧」,就能夠呼朋引伴,開始交換資源,結合大家的力量,「做一點事」。之所以不稱為「創業」,是因為這些機會,可能都隱藏在正在工作的環境中,講「創業」不是太大逆不道一點了嗎?呵呵。

相較之下,其實像我們這種自居為「會做事、肯做事」的團隊,倒是比較吃香。「達康紀」崩壞之後,釵h優秀(簡稱「能做事」)的團隊,一個一個地散掉,變成各據一方的SOHO,或是理想與評論家,或是倒過來。當然,個人的力量可以是很強沒錯,彈性可以是很大沒錯,但是就算一個人會做一百種事情,他應該做一件事的一百種事情,還是做一百件事情的一種事情才對?如果開始回溫,百花將要綻開,一個人又怎麼能單獨地面對更多的機會,進而成長茁壯?

於是,在聽到我們還維持著一個團隊,在某處默默地學習、工作、積累的時候,還是會有人在意,並且願意把一些不知道會長成什麼樣子的種子,交到我們的手中,用我們的方式(反正會別的方式的人,現在也不曉得去哪兒了),試著先分出它是不是真有發芽的可能,再讓這些種子接受灌漑,等待著發芽的時候來到。

感謝這些肯慷慨給予機會的朋友,感謝這冷冽的環境,感謝這些一起努力的夥伴們。只是,請大家還是要記得,「我是要收錢的神燈精靈」!

現在沒錢,沒關係。要是完全聞不到錢味,可能是我鼻子壞了,可能是我判斷錯誤,可能真的只是個綠豆殼…但是只要有點味道,放心,我會把這些種子培養成它可以是的樣子的。

你成功了沒?

今天,剛好跟同事聊到一些事情,提到「成功」這兩個字。突然之間,我開始思考一些比較底層一點的問題。也許,對我來說很重要,因為原則沒有決定,就沒辦法知道到底什麼對我來說是所謂的,「成功」。

聽起來,「成功」像是一個結果:「哇~光宗成功了!」或什麼之類的。但是要做到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對自己說「你成功了」呢?那又得再到達什麼樣子的地步,才會自己告訴自己,「你失敗了」呢?

曾經集資到五千萬台幣,這個錢要大不大要小不小的,但是如果以這個做為指標,我成功過嗎?我不覺得。資金到位的時間,其實拖得算長;實際執行起來,也沒有想像中那麼愉快。不管是當時還是現在,我都不覺得這樣子的事,可以讓自己對自己說,「你成功過」。

帶著一群人,從這兒飄到那兒,在各種不好的狀況下,團隊(至少到目前)都沒有散掉,算是成功嗎?我不覺得。也許有人會說「光宗,你成功地帶起一批 人了」或類似的話,說實在的,並沒有。至少到目前,這批人(包括我,而且是我的則任)依然無法自給自足,賺取這群人需要的開銷;雖然對專案或是計劃的完成 度與水準頗高,但依然只是具有部份的功能性,離「成功」還有一大段路呢。

如果這群人能夠自給自足,能夠變成一個健康的生態,我成功了嗎?也感覺不出來。要說成功,也只能說是這群人成功,或至少在能夠養活自己的時間中, 成功了。再來會怎麼樣,實在很難說。以最知名的長壽企業來說好了,IBM,它成功了嗎?到目前為止,是的。再過二十年呢?如果它沒落了,我們還會認為它是 成功的嗎?似乎也不會。

所以樣看起來,「成功」是一個短暫性的結果,或是過程的一個部份。

再退一點回來,若以專案為基準,我都覺得很難去定義成功。身為行銷部門的主管,把產品做好規話、一些業務需要的工具生出來,在這個專案來說,算是 成功了嗎?好像還得看業務的執行成果。業務如果執行得還不錯,這些工具用起來得心應手,簽了不少的經銷商與客戶,之前的工作算是成功了嗎?倒也不一定,可 能還得看看整個公司營運的狀況。若是公司有賺錢,大家皆大歡喜,我前面做的事情算是成功了嗎?可能還得看看是不是可以把這些事情做個五年十年的。但是如果 這些事這樣子好好做個五年十年,算是成功了嗎?那時候又不曉得成功的是一個人、一個部門、一個企業、還是一個產業了。

好吧,我想太多了。但是,麻煩下次遇到我,想要說「你成功了沒?」的時候,先讓我想出來,什麼叫做成功吧。

我是要收錢的神燈精靈!

最近很忙,真的是那種很忙、很忙的很忙。講得好聽一點,彷彿身邊的朋友,都會為了我著想,pass一些「看起來有甜頭」的案子過來做;但是講得難聽一點,就讓我覺得像是一堆人擠過來,每個人畫一塊大餅,要我去買麵粉、揉麵團、趕麵皮,還要掛招牌,自己賣來自己賺。

很好啊,在這麼寒冷的冬天,居然還有一堆小案子可以做不是?

什麼跟什麼啊,這些小案子,有些是大案子的一個部份,有些是跟本跟原來業務或專長沒有太大關係的,有些則跟本沒錢拿,只是幫人家的忙。就這樣,接不完的電話,想不完的事,做不完的工作…就像我突然真的變成了「神燈精靈」,整天就是雙手抱著胸,到處走來走去,問我遇到的每一個人,「你,有什麼願望?」

是啊,然後願望一個接著一個出現,我也很認份的一個接著一個完成,或是準備完成。那,錢呢?前面幾個小案子,還想說幫個忙,不提我就不提吧。但是越到後來,越發現這連「有錢賺沒命花」都不算,跟本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去換人家的成就嘛!於是,不管是什麼案子,或是怎樣的願望,我可能都得先問一句話,「這個案子多少錢?」

當然,一開始沒人跟你講這套。不付錢也簡單,我東西先很快做到一半,放在那個地方,然後嚕啊嚕啊的,整天沒空(這也是真的啦),東跑跑西跑跑(反正一堆人要我幫忙,跑跑也是真的啊),而且還要搞定付薪水的老闆的一切事情(其實這個才是重點);你問我進度,我就問你錢。自然就會有筆錢進戶頭,然後自然事情就會進行得很順利。呵呵。

講到該做的事,簡直又是另一個暈頭的麻煩。現在掛的抬頭叫「CWO」,據說W這個字是Web的意思,可是真正的工作…嗯,這麼說好了…人要是要走了,我要是先知道,很可能幫著慰留;產品是什麼沒人曉得,我得把產品是啥定義出來,然後把後面該有的DM啦,費率啦,價格啦,通路啦,這些工作分一分,把產品線拉出來;工程上有問題,我得幫忙寫寫程式,改改東西;財務上有問題,我得幫忙寫商業計劃書,掰一些東西,看能不能再增資…不想再想了,弄了半天,我還是個神燈精靈,只不過這個老闆只要每月付一筆錢,我就得幫他實現願望…

反正都講到這兒了,如果你想買便宜的手機配件,找我,隨便鋰電池不用切貨賣你不到三百。如果你要買PHS,找我,我幫你拿三千多一點點,還免綁約免月租免設定免保證金,如果是公司行號,不到三千都有機會,可能還能抽。如果你想要弄個網站,找我,我幫你連hosting、domain name、web後端管理一併搞定,一年收不用五萬。如果你想買便宜衣服,找我,報一家極友好廠商在五分埔開的成衣店,你可以拿到差價一百左右的盤價。如果你想做電子商務,找我,我幫你把機制啥全搞定。如果你想e化,找我,我可以用最簡單的方法,最便宜的成本,做到最多的事情。如果你想出去玩,找我,報給你最新最好最優的旅遊廠商。如果你想增資,找我,我幫你搞定所有文件,當然包括財務的部份,還可以幫你介紹潛在的投資人。如果你有個東西不知道怎麼賣好,找我,我幫你從頭想到尾還幫你做東西出來還幫你談通路…

「你,有什麼願望?」

棒球隊與公司

隔了七年,兄弟棒球隊終於又拿到中華職棒十二年的總冠軍。雖然身為球迷,為了撒了滿天的黃彩帶覺得感動得想哭,但是不得不說,這個球隊的經營,依然是不那麼職業,甚至專業。不過這個部份,應該不在這邊敘述,也釦鴾悝a。今天只是突然想到,有釵h層面,是能夠將職業的球團組織,與公司相比較的。

身在職業球隊,每個球員必需要讓自己永遠做好萬全的準備,維持身心狀況的良好,在職場上完美表達自己的專長。由於薪資高(呃,MLB的可以說是極高)的緣故,不適任者-不管是自己的performance或是與球隊整體環境是否相合-會在較短的時間內被檢視出來,重新思考本身的定位問題,與是否應該繼續職業生涯的問題。

在一個職業球隊,甚至是業餘球隊也有一樣的狀況,就是幾乎不會有九個(要說十個也可以,以最近較風行的慢壘為例)弁酮萓P的球員在場上出現;每個位置都為有每個位置該做的事情,順便介紹一下好了。當然,只是很簡略的介紹。

1 – 投手 – 投球「給打擊者打」或「讓打擊者不好打」,打擊與否視規則而定。亦有「投手佔球隊勝負的70%」的說法。
2 – 捕手 – 接球、幫投手配球、注意場上狀況並指揮,因為只有他看得到全場。
3 – 一壘手 – 負責一壘區域之守備,並負責接住內野手之傳球,劈腿是基本技巧(哈!)。
4 – 二壘手 – 負責二壘區域(應該說一壘至二壘間,靠二壘的區域)的守備,常為內野指揮中心。
5 – 三壘手 – 負責三壘區域之守備。
6 – 遊擊手 – 負責遊擊區域(或是說二壘至三壘間,靠二壘的區域)的守備,統計上常為強勁滾地球最常出現之處。
7 – 左外野手 – 負責左外野之守備,在右打者整體較多的狀況下,左外野常是飛球較多的區域。
8 – 中外野手 – 負責中外野之守備,守備範圍廣,亦常需強壯的肩膀回傳。
9 – 右外野手 – 負責右外野之守備,常需直傳三壘或本壘,傳球需要常較左外野為高。
10 – 自由手 – 慢壘中的「十洞」,負責內外野間的靈活守備。

簡單介紹完了,但是每個區域並不是只做第一時間的守備而已;常因規則而需要相互之配合、補位、走位等。在此不多做介紹,大致上如雙殺、縮小守備、直傳本壘vs.轉接、短打之處理等,是常在電視上聽到球評評論之處。因此,這些球員,光就自身位置的基本奶牷]內野手勤接滾地球、練雙殺)外,還得對整個球隊在什麼分數比、什麼球數、幾人出局等各種情形時,來了什麼樣子的球要怎麼處理,能夠清清楚楚。不然,很可能出現那種教練與觀眾在旁邊罵球員不專業,球員卻覺得「我接好球就好了啊,你在旁邊叫什麼叫」的難看狀況。

至於教練的部份,國內編制較陽春,也比較不那麼專業的分工。不過全世界皆同,所有球隊的目標都只有一個,「獲得總冠軍」。因此衍伸出來各種教練與球員的分工。不過簡單來說,也該有下面的一些編制。

總教練 – 球隊的整體指揮官,所有戰術的決定,負成敗之責。
投手教練 – 負責調整投手的狀況,並適時上場詢問投手狀況或激勵、安撫之。
捕手教練 – 負責調整補手之狀況,或是協調投補之間之互動。
打擊教練 – 負責調整全隊之打擊狀況,必要時修正球員的打擊姿勢。
守備教練 – 負責操全隊的守備,不論是哪個守備位置,當然守備的走位與觀念也屬於這個範圍。
體能教練 – 負責將全隊體能調整至最好,足夠應付長達半年的球季,也讓受傷這種可能發生的機會降到最低。
跑壘教練 – 負責提升全隊跑壘的觀念與技巧,能多推進一個壘包,對士氣提升與作戰方式有極大影響。

OK,回到公司裡面來。

如果公司沒有辦法讓公司的經營目標像是「獲得總冠軍」這麼明確清楚,至少也要將短期目標(戰場在這兒,對手是什麼人,我們來打贏這場球)能夠定義出來,讓公司內任何一份子,能夠將自己該有的技能(不管是打字、接電話、業務處理能力,還是電腦或網路的使用等)準備好之外,最好是更能瞭解自己能幫公司或部門做到什麼樣的事,對這個目標有什麼樣的幫助。不然,在外面或是「上面」看起來,很可能也是爛仗一場。

換個角度想呢,公司是否有準備那麼多的基本訓練,定位是否明確到每個人都知道目標(像是讓每個人桌上都有一台PC之類的),或是能不能把真正的市場狀況交待給所有的同仁曉得,又是另外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不過老實說,公司面臨的狀況,要比球隊面臨的狀況要複雜一些。球隊在同一個聯盟裡時,永遠都知道對手有哪些、對手手上有什麼資源,以及一些約定好的事項(薪資上限、球員登錄上限等)與規則;但是一間正常的公司,隨時隨地都可以成立並營業,並且佔據一塊市場,或是立即成為大經濟體系的一環,也不會知道對手會從哪裡冒出來…但是如果把球隊所處的環境,當成一個簡化過的系統來處理或看待,可能至少球隊能做到的事,公司似乎也做到會比較好吧?

球隊可以定出「今年拿下總冠軍」的目標;公司也該有類似簡單明瞭的宣言。

球隊可以讓每個教練各負其責,讓球員針對缺點改進,以增進整體戰力;公司也該把基本的教育訓練做好,讓公司成員成長,增加公司整體能力。

球隊可以定出清楚的獎懲辦法,讓球員遵守,不過大部份聽得到的都是獎勵為主,因為表現不好的話,約滿就消失了;公司也可以。

球隊可以…公司也可以…

也陶o種例子只有幾個,也陶o種例子舉也舉不完。

會寫這些東西,一方面身為老象迷,慶祝兄弟戲劇性地拿到總冠軍,一方面也是因為深受現在新一批教練團與年輕小象(想當年的「小兵」,現在已在敵區變老將了)之間及之中的互動感動,希望理想中的工作團隊或公司,也能夠具備如此快速處理短期目標的神奇能力。

對於兄弟象,期待今年是另一個兄弟王朝的序曲。

對於拓連,期待最近是所有一切的轉機。

加油!

新型態的戰爭

至少,對我個人而言,最近四周充滿了這種新型態戰爭的氣氛。

911。一個簡單的數字,但是它現在包含的意義,怕在近五十年都會留下烙傷。近代的戰爭,一直在印象中都是強者對弱者的殺戮,或是力量不相上下的角力;但是在911所看到的,卻是世界首強的美國,首善之都被一群有著萬全準備的「弱者」,拿著舊時代的戰爭工具(呃,聽說是美工刀一類的東西?),挾持了新時代的大眾交通工具,造成了極大的傷亡;而且這是在先不提它在人們心中造成的陰影,與其他宗教上、政治上、經濟上所造成的無形傷害。

恐怖的不止是兩架飛機撞毀了世貿大樓,也不是另一架飛機撞到五角大廈。恐怖的是,下次要怎麼防範同類型的「神風式」攻擊?怎麼讓戰場離開所謂無辜的人群?又怎麼不讓這次的攻擊變成全世界「弱者」用來平反的教案?這些都不是我想得出來的,也不是我的工作。看起來能做的事,就是為了將來臨的新型態戰爭,做好一些心理準備罷了。

921大地震、918納莉。當然,除了傳言中,在地震前會四處飛翔的鳥兒與亂鑽的老鼠們,恐怕目前沒有人能預知地震的到來,以及其嚴重性;但颱風則相對要好一些。但是不管怎麼說,921之後,土石流被報導的機會大增,每次豪大雨所造成的災害,也似乎要較以往為重。這次納莉颱風的來臨,也讓台灣(呃,地名,與政治立場無關)首善之都的台北市,也造成了極大的損害,包括捷運板南線變成人工地下河流;也讓台北人打了一場另類的戰爭,不論是跟雨水、積水、土石流,或是跟垃圾。

不知道是921的影響,或是山坡地遭濫墾爛伐或過度開發,還是排水系統的設計或先天的問題,總之,大台北地區在近五十年的快速發展後,又讓居民腦中閃過歷史上在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形成的「台北大湖」等字眼。「人定勝天」,也變成了一句聽來諷刺的言語。

於是,當相隔不到十天,利奇馬颱風的來臨,讓原本對颱風沒有很多感覺的台北人,不敢等閒視之,紛紛買沙包、存糧食,深怕重蹈納莉颱風時,未準備而沒水沒電的老路。整個台北在這段時間內,也必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學習如何面對同樣型態的舊傷害造成的新問題。硬說這是戰爭好像沒有很大的意義,但是不可避免的,的確有在很緊張的氣氛下,與大自然對抗的味道。身為一個城市小孩,這是未曾有過的經驗。

至於網路這個新興的產業(還是只是工具?)呢,也在近兩年,遭受了發跡以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不過跟911相反的是,一個新的產業/工具,在顛覆了某些傳統概念之後,又面臨了最原始的問題:生存。

對傳統行業來說,這是個再現實也不過的問題;要開個賣蚵仔麵線的攤子,要先算算初期投入的成本有多少,回收要怎樣的速度才能撐,多久要回收等等。但是對1999年新興的那些網路新貴(Well, 應該也包括我吧,只是我只新不貴…^^;)而言,經歷過一開始那種大家拼命想把錢塞進來的經驗後,「生存」這種原始的需求或欲望,卻是一個全新的生存之戰。怎麼降低開銷、增加收入,怎麼收得到錢而不會被倒帳、跳票,怎麼在資金面與人事面維持一個公司的生存…等等,都得從既有的生存模式裡,找到最接近自己想要的一種,開始奮鬥。

戰爭的型態與觀念,會持續地翻新;這當然是相對於戰線的雙方而言的。這麼想好了,五世紀時,羅馬時代的所謂蠻族使用的戰鬥方法,對羅馬帝國來說,應該要算新型態或是舊型態的戰法?@_@ 當然,使用舊型態戰爭的一方,不見得非輸不可;但是卻得冒著渡過一千年黑暗時期的心理準備…

我看ISR

老實說,我只是個最近因為負責這個部份,而常接觸到一些廠商與技術人員的外行人而已;所以這篇只是「我看ISR」,而不是什麼「概論ISR」這麼了不起的題目。 ^_^

先解釋一下ISR是什麼好了。ISR是International Simple Resale的縮寫,有人翻成「國際單純語音轉售」,其實是蠻貼切的。簡單來說呢,就是業者用一個比較大的量(每月三十萬分鐘、一百萬分鐘的話務量等),去承租(用買的實在有點…)國際話務的專線,把承租的價格壓低;然後再用較市價低的價格,以與002不同的撥號方式(或硬體)讓使用者使用。還蠻像製造商、大盤商、經銷商跟使用者之間的關係啦,只是賣的東西不大一樣。

不過,這牽涉到了幾個問題,但是先不提執照的部份,因為一類電信、二類電信跟一些有的沒有的限制等有點複雜。在固網還沒有ready的時候,幾乎所有人的電話都是走中華電信的電路。於是,要繞到不同的費率機制,就必須用一些比較有技巧的方法,先簡單介紹幾個:

1. 電話預付卡。現在市面上最多的,也就是這個部份;通常使用者會買到一張電話卡,後面有一個電話號碼(地區性電話或是080的電話)與一組像是使用者名稱與密碼的數字。使用者打電話去之後,依序輸入那組數字,便能夠以較低的費率撥打國際電話、行動電話或是長途電話。但是使用者省不下的,是那段市內電話的費用,如果業者用的是080(現在是0800)的使用者免付費電話,則很可能會因為一堆不知道是哪兒打來的0800的電話費而掛點。
2. 節費二哥大、呼叫器電話。這是之前在做二哥大、呼叫器等的業者,在二哥大與呼叫器都沒有市場之後,找到的轉型之路。使用者可以打09xx的電話,以業者所制訂的費率(通常是一分鐘四塊左右),再撥打國際電話、行動電話或是長途電話。由於業者可由撥打09xx的電話收到通訊費,因此在操作程序上會比較簡單;不過費率的計算上,則必須要心一些了。
3. 撥號器。這是第一點的變形;由於使用者必須要撥一大堆數字(以台北市為例,先撥八位數,再撥可能有十位數的一組帳號密碼,再撥美國國際電話…總共要撥三十個數字左右),於是有業者便將前面的市內電話與後面的帳號密碼燒在一個小小的撥號器中,讓使用者很簡單就可以撥打國際電話、行動電話或是長途電話。問題是撥號器的價格高低與品質相關甚大,對業者是個較高的負擔;不是維持硬體的價格,就得負擔一堆的後續服務問題。
4. 大哥大直接撥打。這部份主要是大哥大的系統業者與上游電信商合作,在拿到便宜的出國頻寬後,就可以用手機直接撥某個簡單的數字後,用較一般手機便宜的費率撥打國際電話。現在和信這一類的服務合作對象比較多,其來亦是有自。
5. 網路電話。不論是NetMeeting、Net2Phone、MediaRing的產品,或是IP Phone、USB Phone(需搭配軟體)、Web Phone(會安裝plug-in)等,都是利用使用者已有的網路,現在通常是ADSL,來省掉一類電信業者所負責的電路成本。由於使用者已經因為某種原因負費安裝ADSL,於是直接撥打網路電話時,業者也只需要負責下車(由網路轉到公眾交換電話網路)的成本,讓撥打的費率降到相當低。不過由於網路電話必需在語音經過硬體或軟體的壓縮後傳輸,因此話質要較一般電話為差。亦由於是要經過網際網路傳輸,因此品質也無法掌握。

不管是上面哪一種方式,使用者最終的考量,還是「我要付多少錢?我可以省多少錢?」而已。而使用者到底應該是個人或家庭用戶呢,還是企業用戶?一邊是要求價格低廉、不願意一下子花大錢省小錢、但是量非常大的個人用戶;一邊是希望花一筆合理價格、以節省每月過高的支出(對企業主來說,怎麼賺錢支出都是嫌高吧)、但是每個案子可能都不一樣的企業用戶。對業者來說,要擬訂一個目標前進,的確是蠻頭痛的。

現在市場這麼混亂,價格戰已經開打,幾乎已經互相砍殺到見血見肉的地步;希望再過一段時間之後,市場會由於生態的重新整合,而有一番新氣象,不論對業者或是對使用者,才都是健康的。

網路的恐怖~

至少,我是覺得很恐怖啦。

起因是前一陣子,有人打電話來,對toMap做的東西有興趣,想要「談大案子」。當然,不曉得他的底細,於是就約了個日子,互相瞭解瞭解。詭異的是,這位仁兄(估且稱為A君好了)說是要幫美國公司談事情,所以提了不少要求,像是要簽個保密合約,或是錄音錄影等等…一副該外國公司很有規模、很了不起的樣子。當然,當時沒有多想,就直接約了個時間,反正要簽的東西看一看,沒問題就算了;談的事情能不能換到錢,才是真的重點嘛。

雖然在談話前有想過,要在網路上查一查對方的底細,不過一方面因為懶惰,一方面因為事情還沒有發生,所以就很自然而然的放一邊去了。

到了談話當天,由於我們假設他是有可能變成大客戶的人,所以跟朋友借了間比較大的會議室,在裡面好好聊聊。結果是位中年人,拿著噴墨印表機印的名片,而且上面還只有英文名字跟公司名稱,就先講是ABC Inc.好了,地址在溫哥華。

在他描述他要做的事情當中,我們發現真的跟我們toMap做的東西很像,只是地點不同、目標不同;不過看起來像是放了很久的PowerPoint檔(就是那種感覺,我也不曉得)。嘴裡是一直提到他們的案子多大,美國客戶,之類之類的東西,讓我覺得很不安-實在很像是之前用美商音樂三千在談事情的方式!

所以,送走了他之後,馬上上網,試著去找跟這家ABC Inc.有關的資料。沒想到,弄了半天,找到的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或是死掉的URL…讓我不得不懷疑這家公司是否真的存在,跟到底這些事有沒有發生過。

當然,故事沒有完。

先把這個www.ABC.com的URL輸入瀏覽器,沒有這個網址,或DNS有問題。於是,又去Network Solutions去查了一下這個URL的登記者(有點煩),發現它的登記人、技術負責人跟付錢的人,都是在溫哥華的華人(其中之一就是來談事情的A君),讓我找到了。但是,所留的公司名稱,都是一些菜市場名,不輸ABC Inc.這個假的公司名稱,除了一個在溫哥華,華人開的ISP之外,但是去仔細看了看,又發現沒有什麼真正的關係。於是,放棄了從這邊找相關資料的念頭,轉而向搜尋引擎下手。

終於在找遍搜尋引擎,看過N個沒有關係的網頁後,在某個協會的表格中,找到了這家公司的名字,和登記在協會中的連絡人姓名與email等資料。但是在搜尋引擎上列出來的簡述,跟網頁上的東西有小小的不同;姓名是一樣的,但是搜尋引擎上的公司名稱是ABC Inc.,網頁上的卻不一樣,已經更新過了(害我還找了好久)。嗯,這就有趣了。

那位先生,稱為X君先。冒著英文寫作不是很好(也沒那麼爛吧),跟會冒犯到人家的風險,我還是寫了封email,很禮貌地跟他請教有關ABC Inc.的問題,也順便提到了來談事情的A君,看他認不認識…沒想到,半夜居然真的來了回信,寫了一大頓,有關A君已經在溫哥華欠了一屁股債、ABC Inc.怎麼欺騙股東,與對不起這些員工的事情。

再來,過兩天後,又收到另一位X君之前的同事,Y小姐的email。裡面先開宗名義地希望我不要跟A君合作,也詳細地解釋了當時所發生的事情;老實說,邊看我邊樂了,來談事情的A君,一定打死都沒想到我會從這些地方拐彎抹角地找到這些資料,還弄清楚當時(2000年6~9月)發生的事情。

於是,這件合作案胎死腹中,我們連企劃案都懶得擬。

恐怖吧,雖然這家公司本身,或是這位A君,沒有在網路上真正做些事情(之前想要做的東西,其實並沒有做出來);但是它的員工之一(只有三位,兩位我已經認識了…)在某個協會曾經登錄過的資料,還會在搜尋引擎上出現,並且讓我間接地找到了相關人士,並且不小心瞭解了釵h「內情」,實在是蠻了不起的。

因此,我幾乎是下意識地、很小心地在搜尋引擎裡輸入「邱光宗」,檢查一下有沒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當然沒有!我又沒做過什麼…不過,還真的有報導就是了。^_^

我們活過來了!

嘿嘿,不管怎麼說,也不管怎麼做到的,隔了一年之後…

我們活過來了!

還是記得一年前,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風風雨雨,結果還是落到被曾經共同奮鬥的夥伴趕出辦公室的狀況;而在這一年內,我們也搬了五個地方。

2000/8/28,星期一,原「技海」的員工因為不與「美商音樂三千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簽訂工作合約(包括了一些不太合理的約定),通通被保全盯著,被請出辦公室。當時整間辦公室的氣氛相當的差,就算是願意簽訂工作合約,以換取暫時工作穩定的同事們,也都處在極低的氣壓下。也由於當時的方針除了「增資」之外,並沒有其他業務上的規劃,於是同事們也不曉得在這種時間點,應該為公司做什麼事。總之,一行人就這樣離開了這個用自己公司付了三百多萬的粧璜費用、每月十二萬的月租費用,卻由另一家公司簽租約並使用的辦公室。

如果沒記錯的話,隔天約在民生東路跟復興北路交岔口附近的西雅圖,講了篇「龍捲風暴」或是「技術力」的讀後心得,然後大家一起做了個很重要的決定,「繼續一起奮鬥」。然後,2000/8/30,就把桌子、椅子等弄好,在一個實坪六坪,還要扣掉一間廁所、一間廚房跟一張雙人大床(我剛買的,德記的呢,好睡,所以捨不得丟)的小房間,在「六個人都坐下來就沒辦法走路」的狀態下,以當時的狀況維持了半年。

現在想起來,當時手無寸金,社會資源與經驗亦相差甚多,居然敢做出這樣子的決定,並且就這樣一起活了一年,真的是相當的難得。當時只是在想,如果半年內就這麼散了,這段過去也就是個笑話而已;但是如果能夠撐個一年,而且後勢看好,哇哈,當場變成神話…

在剛開始的那段時間,我們不停地檢討手上有的資源,跟我們想做的事情;原本還希望繼續在網路廣播的世界裡奮鬥,只是光「頻寬」、「版權」兩個問題,我們這些年輕人就沒有辦法應付了。雖然努力了一段時間,但是在沒有辦法獲得收入的狀況下,還是決定必須要拿我們會的一些事情來做一個轉型。

在這段期間,我也常收到一些有的沒有的法律信函,其實有些困擾。一開始接到存證信函時,會覺得不太舒服,雖然內容對我不會有實際的影響;但是當第二封、第三封、甚至更多封出現時,就只會笑一笑,看看內容,然後收著。我現在還有一個專門的抽屜在裝那些東西,雖然有一部份已經被蟲咬掉一塊了…

終於在一次一次的討論後,我們決定了延續vSBIP(虛擬科學園區)的Flash Map技術,呃,或是概念,發展出toMap(http://www.toMap.com.tw/)的雛型,並且把它生了出來。不管怎麼說,這樣子的動態地圖(或是說電子地圖),與一般常見的電子地圖差異頗大。在規劃的時候,我們希望它是以使用者操作為主要考量的主題式地圖,所以完全放棄了搜尋的弁遄A而以導覽為主。為了要讓使用者在看到地圖時,能很簡單的查到相關的資料,所以把景點資料庫也放在一起。然後,為了讓使用者能夠常常回流,並且讓我們的努力留下痕跡,所以從2000/11開始準備,2000/12/5起也推出了toMap休閒地圖快報,兩週發行一次,內容連食譜、美食地圖都有,而今天正要出第二十一期…呵呵。

雖然2000/11/20,才是拓連在經濟部商業司的資料庫裡,正式誕生的日子。但是,我想我們都不會忘掉2000/8/25的結束,與2000/8/28的開始。

感謝William、Diane、Even、Cindy、Dawn(以某個值排序),還有希望永遠掛在系統外面的十七。感謝在各種時候給予個人強力支持的父母與裘老師,以及當時伸出援手讓我們接案子,並開出第一張發票的元定。

我們已經把笑話變成傳奇,只看怎麼讓它變成神話了。

至少我是這麼認為,也是這麼希望的。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這些網址:

toMap動態地圖網

http://www.toMap.com.tw/

原始的vSBIP園區地圖

http://www.toMap.com.tw/pmap.php

toMap休閒旅遊快報一覽表

http://www.toMap.com.tw/epaper_lis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