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牌大戰略!

隔了十二年,又有很多人半夜撐著看棒球賽,因為中華隊又在奧運中出現了。只是與十二年前不同的事,現在的奧運允麻噸~球員參賽,讓之前稱霸業餘的古巴隊變得不是冠軍的保障,資格賽也因為代表隊的組成,讓有一百多年職業棒球歷史的美國連八前都沒打進來。

第一場中華隊以零比七敗給加拿大,讓很多中華隊的球迷心碎了-而且是碎在凌晨兩點的半夜。其實這次代表隊的陣容內,因為主戰投手幾乎都是徵召自美國小聯盟,球團都為自己花錢簽下並培養到現在的選手有諸多要求;因此雖然講是講「場場硬仗」,卻未必場場非得認真打不可。全勝?那是日本或古巴的自我要求,中華隊的目標大概很清楚地只有一個:「銅牌」。

這次參賽的隊伍,除了每年可以將自己職棒明星組隊與MLB明星隊進行表演賽的日本,以及稱不上職業也很專業的古巴之外,幾乎都各憑本事地從分級清楚的美國小聯盟體系中,找回自家人助拳。也因此,幾乎每支球隊都或多或少可以利用各隊在小聯盟的球員數目,很粗略地估算出實力!海外的專家們,像是專業的Sports Illustrated,當然可以依照如此原則,預測出獎牌順序是:古巴、日本與加拿大

那,中華隊呢?

先拉回來檢討一下中華代表隊的陣容。雖然說有「四割男」彭政閔、「三振王」林英傑等國內職棒的精英,但是在賽制限制了球員的成長空間時,有著豐富比賽經驗與成長空間的旅外選手-尤其是好投手,便成為中華隊的主力代表們。剛好從第一場的比賽,多少可以看得出來,雖然當年都是同學或是學長學弟,在經過數年的各自發展後,陳致遠與陳金鋒、林英傑跟曹錦輝、張誌家跟陳志誠之間的差距…總之呢,到目前為止,國內球員的強度不足(至少與加拿大比起來),應該可以說是共識。倒不是說這樣就不用加油了,而是希望以這樣子的前提,來排看看短期錦標賽中,佔最重要成份的「投手」(別忘了1992的郭李建夫、2001的張誌家)應該怎麼安排!

打線跟守備陣容大概沒有太多好講的。陳金鋒不用多說,中華職棒的球員們面對除了日本、古巴與加拿大之外的投手群,應該還是有攻城掠地的能力;投手實力則應該是以下三位為首:有著「投一休四」限制的旅美強投:王建民(每場一百球)與曹錦輝(六十、八十、九十),以及在日本職棒表現優異的法克球高手張誌家,在海外拼鬥多年的黃俊中,也為自己爭取到表現的機會。

在這種短期賽事裡,每支球隊都應該要有自己的戰略,當然包括中華隊。我想這次的目標很簡單,就是「奪牌」,至於是金牌銀牌還是銅牌?雖然當官的都說是金牌,但是如果我是教練團的一員,會將目標很確實地放在:銅牌。要怎麼才能獲得第三名的佳績(真的是佳績!)呢?目標則定在七戰四勝、以排名第四的順位進入決賽圈。

這時得排一下個人心中其他七隊的強弱順序:日、古、加、澳、荷、義、希。如果教練團對這些對手的看法與我相同,那麼想在預賽取得進入決賽的前四強資格,首要目的當然是抓到後面三隊、力拼澳洲;日、古、加視狀況放掉!在這個前提下,首戰加拿大當然可以以調整為主,如果運氣好到有力拼的機會再說;非拿下不可的卻是第二戰!當球隊實力不能像日本或古巴一樣,拼出可能是全勝晉級甚至奪金的狀況時,怎麼贏跟怎麼輸,就是很大的學問了。

因此,前幾天在報紙上看到首戰先發將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張誌家後,更確定應該是這樣子的戰略。在輸掉第一場後,自己也按照「該抓起來的不要手軟、能拼的試試看、該放的不用太在意」這種想法,排出後面幾天的投手安排,過一週來看看命中率有多高?

日期 對手 戰略 使用投手 原則
8/15 Canada 張誌家 視狀況決定是否硬拼
8/16 Australia 王建民、曹錦輝 非贏不可,王牌盡出
8/17 Greek 黃俊中 強力壓制、獅子搏兔
8/19 Cuba 車輪戰調整 視狀況,以調整為主
8/20 Italy 張誌家 強力壓制、獅子搏兔
8/21 Japan 車輪戰調整 視狀況,以調整為主
8/22 Netherlands 王建民、曹錦輝 強力壓制、獅子搏兔
8/23 應是預賽第一 黃俊中 視狀況,以調整為主
8/25 銅(金)牌戰 張誌家 要是有機會坳到王加曹是最好

如果在對澳洲能夠拉開比數,這時曹錦輝可以保留到隔日對希臘隊,多敲下一場穩贏的比賽。但若是被拉開比數,就得在古巴、日本間硬拼一場,按照自己的判斷,應該變成由曹錦輝與張誌家壓制古巴打者,再以攻擊陣容求勝。

日期 對手 戰略 使用投手 原則
8/15 Canada 張誌家 視狀況決定是否硬拼
8/16 Australia 王建民 非贏不可,王牌盡出
8/17 Greek 黃俊中 強力壓制、獅子搏兔
8/19 Cuba 曹錦輝、張誌家 全力求勝!
8/20 Italy 張誌家 強力壓制、獅子搏兔
8/21 Japan 車輪戰調整 視狀況,以調整為主
8/22 Netherlands 王建民、曹錦輝 強力壓制、獅子搏兔
8/23 應是預賽第一 黃俊中 視狀況,以調整為主
8/25 銅(金)牌戰 張誌家 要是有機會坳到王加曹是最好

萬一再輸古巴,能夠做的就是力拼日本了。這時應該張誌家會保留到對日本隊的比賽,再靠打者(看起來還是陳金鋒)突破上原浩治的投球封鎖…

不曉得實際上打起來會怎麼安排,看看徐生明總教練怎麼利用手上有限的牌,打出漂亮的成績了!

您的想法,又會是怎樣呢?

92奧運代表隊現況追蹤

先花點時間,講一下當年著中華代表隊,怎麼在各方不被看好的狀態下,奪得這面銀牌的。

在1988年9月「兵敗漢城」之後,一方面國內職業棒球如火如荼地準備開張,一方面棒協也為了面臨大批球員進入職業棒球(當時不允許職業選手參加奧運)的大失血狀態,怎麼爭取入選1992年的奧運棒球賽資格而傷透腦筋。

首先,棒協先與郭李建夫(年輕的主戰投手)及江泰權(當時已是兩屆奧運元老)兩位球員簽約,確定基本組成;在李來發教練在接下巴塞隆納奧運培訓隊教練的重責大任之後,再確認與高英傑、林華韋等教練團的組成,1992奧運奪牌的雛型就慢慢出來了。接著,教練團再與其他選訓委員,將未加入職業棒球的甲組聯賽成棒球員們,視表現選入培訓名單。1989 年 5 月 21 日,培訓隊赴左營的訓練中心報到,展開了長達三年多的「不可能的任務」-1992奧運奪牌集訓!以下我們將自1989至1992年,這批代表隊成員在各大國際賽事的成績列出:

時間 地點 賽事 成績 備註
1989/4 確定選訓名單
1989/5 展開集訓
1989/7 古巴 國際邀請賽
1989/8 波多黎各 洲際盃 第三 七隊參加
1989/9 韓國 亞洲盃 並列第一 七隊參加
1990/8 加拿大 世界盃錦標賽 第六 十二隊參加
1990/10 北京 亞運 第一 四隊參加
1991/7 西班牙 洲際盃 第四 十隊參加
1991/9 中國 亞錦賽 第二 取得奧運資格
1992/1 展開最後集訓,球員不得參加春季聯賽
1992/6 代表隊陣容確定
1992/8 巴塞隆納 奧運 第二

在1992年兩次擊敗日本的勝利投手郭李建夫,僅在1990年的亞運示範賽中面對過日本一次,之後就算是1991亞錦賽時,雖然有搶冠軍的機會,但是既然已經獲得奧運門票,便將王牌投手保留著不用;雖然當年冠軍戰以一比二輸給日本,但是換得的是奧運銀牌的榮耀,也讓國人事後對教練團的苦心佩服不已!

之後這批奧運銀牌國手,歸國後幾乎全數加入國內職業棒球球隊(僅郭李建夫加入日本職棒阪神隊,但於1999年返國),也將中華職棒帶到史無前例的全民狂熱中;但是經過一連串的負面事件,除了造成國內棒球深深的傷痕,以及職棒幾乎是死灰復燃般地重新開始,當年的銀牌英雄們,如今安在?

投手部份
1992奧運代表隊中的投手群,論年齡,現在應該是他們生涯的高峰期,正要發光發熱呢。只是羅振榮一直未進職棒、鍾宇政患「投球失憶症」未能展現球技外,蔡明宏、黃文博、郭李建夫在退出職棒界時許多風風雨雨纏身,現役球員林朝煌雖有球速與靈活的球路,卻始終未如被期待般地成為獨當一面的大投手…除了奧運的銀牌仍存球迷心中,剩下的只是球迷的嘆息,還好仍有半數球員在各地的各級棒球傳承經驗。

姓名 出生日 目前所在單位 目前職位 球員經歷
羅振榮 1961/11/30 台灣電力公司 大業國中→台電
蔡明宏 1966/9/2 蘆洲
經營雞肉飯
老闆 華興→榮工→時報鷹
郭李建夫 1969/3/24 開南管理學院
棒球隊
總教練 中華中學→榮工→日職阪神→和信鯨→中信鯨
林朝煌 1969/8/17 中信鯨 球員 華興→文化(肄)→美孚巨人→陸光→俊國熊→興農牛→統一獅→中信鯨
黃文博 1971/10/29 上海
金鷹棒球隊
投手教練 中華中學→味全龍→和信鯨
鍾宇政 1973/12/15 嘉義大學
棒球隊
總教練 體院→兄弟象

捕手部份
當年由於白昆弘配球零活卻打擊不振、張正憲打擊能力強卻守備不佳,因此補進合庫捕手陳執信,讓代表隊多一名活棋,因而奪得銀牌;如今壘球場上仍可見白昆弘的身影(多半守二壘或外野,筆者與本篇多位球員對仗過),另外兩位捕手也在基層棒球奉獻一己之力。

姓名 出生日 目前所在單位 目前職位 球員經歷
陳執信 1962/5/16 台東農工 總教練 中華中學→北體→陸光→合庫→時報鷹
張正憲 1967/2/8 中道中學 教練 華興→輔大→養樂多→黑鷹→時報鷹
白昆弘 1970/1/6 台北市政府
養工處
華興→合庫→陸光→俊國熊→興農牛→時報鷹

內野手部份
黃忠義的掘起,為當年奧運的內野防線增加了不少信心,在至今日的這十二年之間,東哥仍然是國家代表隊二壘手的不二人選,卻是唯一目前仍在職棒界的現役球員。除了王光熙進養工處,假日時也在球場奔馳(甚至與白昆弘等人,入選慢壘國家代表隊)外,其他當年的黃金內野手們,多半擔任各級棒球的教練,也肩負起經驗傳承、作育後起之秀的責任。

姓名 出生日 目前所在單位 目前職位 球員經歷
吳思賢 1963/07/02 兄弟象 守備教練 美和→文化→味全→兄弟→日本鷺宮→俊國熊→統一獅→兄弟象
張耀騰 1965/3/28 開南技術學院 代課老師 美和→文化→味全→陸光→俊國熊→時報鷹
羅國璋 1965/9/16 統一獅 守備教練 中華中學→文化→陸光→俊國→聲寶巨人→統一獅
王光熙 1967/8/2 台北市政府
養工處
中華中學→虎風→陸光→俊國→時報鷹
黃忠義 1967/10/12 興農牛 球員 中華中學→榮工→虎風→陸光→俊國熊→興農牛
林琨瀚 1968/1/5 文化大學 教練 美和→文化→美孚巨人→陸光→聲寶巨人→三商虎→太陽
古國謙 1968/11/10 前金國中 教練 美和→合庫→陸光→黑鷹→時報鷹

外野手部份
「三屆奧運元老」江泰權,已經遠赴中國多年,為自己找到了棒球的另一春;陳威成自球員身份轉戰教練後,目前帶領興農牛,成為奪冠的大熱門之一;張文宗剛從球員身份退下不久,目前也在高苑培育青棒球員們;最受球迷矚目的「棒球王子」廖敏雄…中間經歷了不少工作,有段時間還在老家教人潛水,最近與黃文博一起到上海教起中國球員。這讓這期外野手們全數在身心狀況最好的年齡時,已經離開球員身份多年,但至少仍在棒球這個行業內,讓自己的經驗與技巧用另一種方式留在國人眼中。

姓名 出生日 目前所在單位 目前職位 球員經歷
江泰權 1960/10/26 大陸天津棒球隊 教練 南興→輔大→中油→葡萄王→陸光→榮工→黑鷹→統一獅
陳威成 1966/5/24 興農牛 總教練 華興→輔大→榮工→陸光→俊國熊→興農牛
張文宗 1968/4/17 高苑工商棒球隊 教練 中華中學→輔大→養樂多→俊國熊→興農牛→統一獅
廖敏雄 1968/10/18 上海金鷹棒球隊 教練 美和→文化→美孚巨人→時報鷹

每當想到「東哥」黃忠義在職業棒球場上的表現,都要讓我們再次扼腕一番。如果黃文博投到今天,三十出頭的他將剛好是當年陳義信、黃平洋等人的最高峰期,會不會是今日職棒投手的一哥?林坤瀚會不會也以守打均優的老經驗,再次入選國家代表隊?三十六歲的廖敏雄,現在會不會已經有三百支全壘打(請記得,要是職棒沒有斷層,中間不會減隊,場次也將較今日增加許多)了?

十二年後的今日,經過那一段黑暗的長廊,棒球終於重見天日,再度在雅典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不管成績將會如何,能夠揮別過往的影響,以幾乎全新的陣容再次踏進奧運的殿堂,都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可以預見的是,當奧運開始時,又將在各種不同的時間,讓棒球進入家家戶戶的必收看節目清單,重新帶起另一波的棒球高潮;如何利用如此高漲的人氣,讓國內職業棒球更上一層?

這要靠大家的努力,以及更重要的,智慧。共勉之。

88奧運代表隊現況追蹤

每當提起1988年在漢城舉辦的奧運棒球代表隊,總不免之前或是之後加上個「兵敗漢城」的短評。當然這期的國手幾乎是「中華職棒初代目」的中堅份子,更有許多球員的紀錄一直留至今日未被突破;但是就像雖然已經是兄弟象隊的新鐵人,不論是本人、教練或是球迷,一直無法忘卻1999/9/15的亞錦賽中,三壘手馮勝賢的一個內野飛球漏接所造成的輸球…至今依然有許許多多的老球迷們,搞不清楚這麼強的國家代表隊,怎麼會連輸三場就打包回台北。

無論如何,我們還是不能不感謝這些勇於突破自我的球星們,後來幾乎都將自己的青春,投入了台灣職業棒球的起步時期,帶起國內職棒的第一波熱潮。

投手部份
在1988奧運代表隊中的投手群們,可以說日後的知名度最高、但是後來也離棒球圈最遠的一個族群。除了日後僅在俊國熊的登錄名單中出現過,卻從未進過職業球隊的左投羅振榮之外,其他投手都在奧運之後,有過赴日取經(職棒或業餘隊都有)的經驗;郭李建夫更是在協助中華代表隊取得1992第一面棒球奧運正式比賽的銀牌後,風光加入阪神虎隊。之後台灣自己的中華職棒成立後,這批投手也紛紛回台展現身手,讓陽介仁的下勾、黃平洋的七彩變化球、陳義信的滑球、涂鴻欽的曲球等等成為球迷間討論的重點,更是一段佳話。

姓名 出生日 目前所在單位 目前職位 球員經歷
陽介仁 1959/09/16 新生國中 總教練 宜寧→文化→味全→虎風→日本阿部→味全龍→興農牛
羅振榮 1961/11/30 台灣電力公司 大業→台電
黃平洋 1962/11/13 黃平洋
鐵道便當
老闆 中華中學→輔大→榮工→虎風→日本運通→味全龍→太陽
陳義信 1963/8/15 佳姿健身俱樂部 運動事業部
副總經理
中華中學→輔大→陸光→兄弟→日職中日→兄弟象→勇士
涂鴻欽 1964/8/17 服裝相關工作 三信高商→文化(肄)→台電→陸光→日本熊谷組→三商虎
郭建成 1965/7/7 天津雄獅 投手教練 中華中學→虎風→日職養樂多→時報鷹
郭李建夫 1969/3/24 開南管理學院
棒球隊
總教練 中華中學→榮工→日職阪神→和信鯨(→中信鯨)

捕手部份
這期捕手雖然也是三位,但是之後各自投入職棒球場,都成為一方之霸。曾智偵與洪一中在歷年最佳十人與金手套獎的競逐,一直是各隊快腿最頭痛的殺手,甚至到職棒開打十五年後的今天,曾智偵都還能不時展現其鐵捕的風範,甚至都有職棒總教練的資格或經歷;陳金茂則在長打能力超過另外兩位,職棒生涯總共擊出九十支全壘打,因為「92奧運消失組」的關係,目前都還高據生涯排行第七名。

姓名 出生日 目前所在單位 目前職位 球員經歷
曾智偵 1959/3/10 統一獅 球員 協志→台電→陸光→統一獅
洪一中 1961/5/14 La New熊 總教練 美和→文化→味全→虎風→兄弟象→雷公
陳金茂 1963/10/07 桃園做生意 中華中學→輔大→味全→陸光→榮工→味全龍→興農牛

內野手部份
這次代表隊的內野手們,除了林仲秋與王光輝在打擊功力上高人一等,分居職棒生涯全壘打排名第一(162支)與第六(91支)之外,其他幾位球員都在守備上展現其功力,在退休後也都能傳承自己的經驗,可謂國內球員之福。雖然僅有洪正欽目前不在職棒圈內,但是假日時成會與養工處慢壘隊(有打慢壘的遇到這支球隊都會把皮繃緊…)東征西討,不時會被眼尖的球迷認出呢!

姓名 出生日 目前所在單位 目前職位 球員經歷
林仲秋 1958/9/23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 教練 宜寧→北體→陸光→合庫→日本伊藤榮堂→三商虎→興農牛→中信鯨
洪正欽 1961/09/06 養工處 長榮→合庫→虎風→味全龍→和信鯨
吳復連 1962/1/6 誠泰Cobras 首席教練 長榮→文化→虎風→味全→日本三隻鏢→兄弟象→勇士→金鋼
吳思賢 1963/07/02 兄弟象 守備教練 美和→文化→味全→兄弟→日本鷺宮→俊國熊→統一獅→兄弟象
王光輝 1964/11/12 兄弟象 打擊教練 中華中學→輔大→陸光→兄弟象
羅國璋 1965/9/16 統一獅 守備教練 中華中學→文化→陸光→俊國→聲寶巨人→統一獅

外野手部份
雖然1988年只徵召了四位外野手,但是這四名選手可以說都是一時瑜亮!林易增先是在職棒元年與黃煚隆拼得職棒元年的第一座總冠軍,後來在1992年轉隊至兄弟象之後,再與李居明構成黃金外野的兩角,為兄弟象奪得職棒史上的第一次三連霸!至於江泰權更是奧運三朝元老,除了在上一屆的84奧運以捕手身份入選、這屆1988奧運以外野手入選,後來更成為中華隊的精神支柱,為國效力至奪得1992奧運銀牌後才加入國內職棒。江泰權由於放水案遠走中國大陸發展,仍在棒球圈中;黃煚隆則任外野守備教練;雖然李居明則以咖啡店為主業,空閒時仍不時指導後進球員們,以「地下教練」的身份出現在體育新聞的版面上;林易增更以總教練的身份,為兄弟象二次創造三連霸的「二代象王朝」為人稱頌!

姓名 出生日 目前所在單位 目前職位 球員經歷
李居明 1959/6/8 日安你好咖啡 店長 美和→文化→合庫→兄弟象→雷公
林易增 1959/12/2 兄弟象 總教練 宜寧→文化→味全→日本阿部→味全龍→兄弟象
江泰權 1960/10/26 大陸天津棒球隊 教練 南興→輔大→中油→葡萄王→陸光→榮工→黑鷹→統一獅
黃煚隆 1963/9/20 中信鯨 外野守備教練 輔大→陸光→味全龍→雷公→太陽

以上介紹了在某些老球迷心目中,最強的中華代表隊成員的經歷與現況,後來也成為國內職棒的中流砥柱。陳義信、黃平洋的勝場、完投與三振等指標性的投手紀錄仍居國內職棒之首(當然這邊個人認為不同聯盟紀錄,仍能合計於職棒生涯紀錄中,但就算僅計CPBL紀錄,也都在排名前幾位);曾智偵、洪一中的長傳牽制讓快腿族驚心膽跳的一時瑜亮;吳復連、羅國璋的守備功力;林仲秋的深遠全壘打;林易增的魚躍式撲壘;李居明的聽聲辨位…

在職棒又再度起死回生的這當時,中華隊事隔十二年後再次進軍奧運。有許多球迷質疑目前球員的水準,除旅外投打選手之外,甚且不如1988這批代表隊的前輩們;但是當名單攤在面前,想一想這些球員的明星風範與留下的紀錄…多少也能體會這樣子的想法了吧。

但是換個角度,再隔個十五年,回來看看陳致遠、彭政閔、張泰山等人所留下的成績與腳步,會不會也有同樣的懷疑與想法呢?

再五天就是值得紀念、重回奧運的棒球賽了,讓我們為中華代表隊加油吧!

調整賽制、提升整體實力!

再隔半個月,就是我國棒壇第一次以國內外的職業選手為主力,進軍奧運的決勝期了。而在美國連參賽權都沒有的狀況下,中華健兒可以用「旅外投手、中職野手」的陣容,在奧運中(甚至在世界上)奪得多好的名次,一直是眾所矚目的敏感話題!只見如「應該是日本職棒的二軍」、「頂多是美國2A的層級」、「中華職棒至少比韓國職棒厲害」等等言論四處奔流,甚至有人主張「等平均入場人數超過兩萬五千人,再將棒球稱為『國球』」的奇妙想法,而沒有先注意到職業棒球中「賽制」的重要性,實在十分可惜。

尤其當「棒球」是一種極重視「實戰經驗」的運動,不論是講求科學主義的美國,或是精英主義的中國,到現在都還沒有辦法由個人的先天(或後天)條件,去準確地判斷這位選手的實力,僅能由在農場(在美國是小聯盟、在日本是二軍、在台灣…頂多說是成棒比賽吧)的實戰成績,去調整選手的狀況。甚至Oakland A’s的Billy Beane,還能因為一些潛在的數據讓小市場球隊年年在明星賽後的成孕璈鬗滫k,獲得Money Ball的稱號,還有財經專業的作者Michael Lewis為它出書呢。

當然不是說「成立二軍」、「落實主場制度」、「加強選手自我意識」這些事情是次要的,而是當賽制有所改變的狀況一旦發生,這些事情都有機會自然落實。比較起來,用國家決策或主管機關的硬性規定,因而產生的怪異代訓制度,難道就比較好?且慢慢看來,簡單的季賽制度改變,可以在可見的三五年(很長嗎?對長期發展來說,很短!)內,能夠有著如何的成效!

現行中華職棒的季賽制度,十五年內幾乎都以「一年一百場以內、每週以三連戰為主」的賽程來做安排的主軸;如此安排的結果,在非天候的因素下,每支球隊在每週大概只有三到四場的出賽,而一年的賽程就會從三月(有時候是二月底)一路打到十月(今年因為奧運會打到十一月)。這樣子的賽制會出現哪些問題呢?

一是【三洋投制霸全局】。幾乎每支球隊都會聘請三位理論上是王牌等級的外籍投手,尤其是以先發為主;只要不遇到四連戰,三位洋投輪番上陣,當然勝券在握。只是這樣一來,本土投手既缺專業教練調整,又無法下放二軍提供實戰經驗,讓原有的實力也只能退步無法進步,遇到狀況也很難補起漏洞;結果當然是日漸失去舞台,就算本是國家代表隊等級的投手,也僅能紛紛自第一線退下。在只有五十場左右就決定總冠軍戰門票的狀況下,當然能贏一場就是一場,身手好的本土投手也有可能因為訓練不足,加上出賽過於頻繁,而提早掛出免戰牌。結果呢?我們可以算算參加2004雅典奧運的投手有多少是剛進職棒、有多少是成棒選手、更有多少是在海外接受更高挑戰的選手,就可以知道目前賽制對「培育本土投手」佔有多大的重要性:當然是很少。

再者,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結果,則是【打者調整不易】。一週比賽就算是最密集的四連戰,可能是被安排在禮拜二、禮拜三跟禮拜五、禮拜六,更不用說前一週與下一週很可能是鬆散的三連戰,禮拜四、禮拜五與禮拜日。狀況好的打者,很可能好個一兩天就休息一兩天,讓手感沒有辦法因為賽程的延續而維持住;狀況不好的打者,也會因為比賽密度與強度的不足,只靠著打網子就能上場有好表現。當然前面提到的投手問題也會間接影響到打者,由於外籍選手常是年齡較高、經驗豐富的投手,與年輕打者硬碰硬的機會減少很多,更别提一旦先發洋將出了問題之後,接手的本土投手狀況不佳,讓打者幾乎僅能靠天份、經驗與狀況(甚至是運氣)發揮,自然沒有辦法自我挑戰到更高的境界。

更不用提在既有指定打擊、又可以靠一年一聘的外籍選手支撐大局時,教練在戰術、選手狀況與其他部份,只要中規中矩就能發揮戰力,而造成的實力停滯。先發投手群每週固定的出賽,讓選手可以簡單控制狀況難以維持的打者擊球能力;打者又在無法每天遇到實力高強的投手下,又缺少適當的制度(像是球員交易、二軍、自由球員…等等)下,大多數無法將自我提升的意識與旅外球員比較,自然整體實力雖然一年一年有較為進步,但仍然沒有大幅提升的機會…

問題有這麼多,難道更改了賽制,就會有所改善嗎?

我們先假設新的賽制要怎麼規定比較緩和好了。目標如果放在「與日職看齊」,就像日職將眼光放在大聯盟每年162場比賽一樣的話,希望十年內,中華職棒可以一年有140場比賽。當然這不是一時半刻改變的了的,所以我們先假設新的球季每隊可以有120場比賽(比韓職要少,他們有133場),而且較為密集地分佈在三月至九月,外籍選手的使用也依照現況,維持在三人。這樣子的話,每週都將會是所謂的「四連戰」,如果上下半季間有空檔,有部份賽程還將被排為「五連戰」!

假設球迷依舊熱烈進場、聯盟有足夠人力、裁判人數與素質沒有問題…咳。再來按照合理的推論,會發生哪些事?

首先,每個球隊都應該要增加人力,尤其重點會放在本土投手的質與量。由於每周比賽增加到四至五場,就算外籍選手三人都是先發型投手,都還會有至少有「第四號先發」、「第五號先發」、二至三位「中繼投手」、「救援投手」甚至在差距拉大時派上的「消化局數投手」的空缺。這些人限於規定,當然是只能用本國籍的投手擔任,這樣不但會讓現在無法上場的本土投手們增加釵h上場機會,球團也會更注意本土投手的來源與培養,而不單只是將目光放在立即可以上場的即戰力-因為即戰力一年就是那麼幾個,絕對不敷這種賽制下的人才需求量。

再來各球團將要考量到的,會是各個位置的替補選手與板凳選手的深度。在這裡解釋一下所謂「替補選手」與「板凳選手」的差異,前者指的是因為要因應密集賽程所造成的疲勞度,在先發選手完成適當任務後,在球賽後半能夠上來替換掉先發選手的球員們,甚至在延賽造成的雙重賽(一日兩賽)中,也會有吃重的表現;至於後者則是更少上場的選手,但是由於替補選手的大量使用,會讓各球員的負荷平均提升不少,也會有受傷機會的增加,這時雖然替補選手會補起先發選手的位置,板凳球員們也應該要適時補起替補選手的洞。

而密集的賽程,將讓打擊者更能讓自己的狀況維持在高峰,就算是落入了低潮,也比較有機會以戰養戰,造成投手極大的威脅。為了更有效率地解決打者,投手將學會怎麼調整並加快比賽的節奏,以及從各方面加強球速、控球與變化球等武器;也因為非先發選手的密集出賽能夠快速累積成績,會讓目前「先發」、「板凳」兩大族群的實力接近釵h,除了讓跑在前面的優秀選手要自我提升,也將提供機會給成績較差的球員,激勵他們提升自我,在達到球隊的要求後,爭取更多的機會。

在投手與野手的質與量不得不增加時,教練除了將先發九人安排好之外,怎麼調節先發選手與其他選手的出賽頻率及狀況,會成為一大新課題。這時現有「每隊二十五人」的規模,將成為教練團與選手的限制,因為僅僅「堪用」以上等級的投手,就將佔掉十個名額;整體選手名單的配置,將更像目前國家代表隊的陣容-而且是都有上場機會的。這時球團必須正視「球探部門」、「選手培育」與「球員交易」等議題,才有可能增強自己的實力,進而應付新的賽制。當然,如何安排這二十五人之外的球員?自然會有二軍制度出現,讓無法在季賽露臉的球員們,也能藉由各球團間的訓練賽事(這個制度比較像日本二軍,比賽可能門票都不一定會收費,主要目的是以訓練球員為主)累積經驗,或是讓表現不好的先發選手下放調整。

當然因為如上所述,場次增加將增加球員的質與量,一方面球賽的精彩程度也有機會吸引更多球迷入場。與現在的賽程相比,「多到滿出來」的棒球比賽,也將成為社會議題之一。現在的球迷得一邊看著賽程表,一邊找自己所在地到底到什麼時候才會有比賽;但是當比賽多到一個程度時,等於整個棒球比賽的勢力範圍將擴張至一般人的生活之中,球迷便不需要等待特殊時機才進場,消費型態也將會從「挑球隊」改變成「挑地點」,也就是挑自己近的球賽去看,因為幾乎每天都有球賽在三個不同地區進行,可以成為當地居民生活的一部份。這樣子「屬地主義」便能順理成章,只是終究還是會有「超級吸票機」的比賽,則是無可改變的結果。

那麼回到我們的主題:一年120場、安排在三至九月間的賽程,會不會太密集了?最後作者僅提供美國職棒目前從Single-A到Triple-A的賽程資料,讓各位與中華職棒比較,答案自在你我心中。

聯盟名稱 成立於 季賽場次 球季開始 球季結束 隊伍數目 平均觀眾
Triple-A
International League 1884- 144 4/8 9/6 三分區、十四隊 6,466
Pacific Coast League 1903- 144 4/8 9/6 四分區、十六隊 6,006
Mexican League 1955- 100 3/17 6/23 兩分區、十六隊 -
Double-A
Eastern League 1923- 142 4/8 9/6 兩分區、十二隊 4,725
Southern League 1964- 140 4/8 9/6 兩分區、十隊 3,817
Texas League 1946- 140 4/8 9/5 兩分區、八隊 4,857
Single-A
California League 1946- 140 4/8 9/6 兩分區、十隊 2,196
Carolina League 1945- 140 4/8 9/6 兩分區、八隊 2,985
Florida State League 1946- 140 4/8 9/6 兩分區、十二隊 1,356
Midwest League 1947- 140 4/8 9/6 兩分區、十四隊 3,589
South Atlantic League 1960- 140 4/8 9/6 兩分區、十六隊 3,074

註一:此為2004的賽程制度,觀眾人數的統計為2004/7/29之前。
註二:釵h小聯盟並非持續生存,目前列出為現存聯盟的成立時間,而不是最早的成立時間。像德州聯盟應該是1888-1890、1892、1895-1899、1902-1942,以及1946至今。

84奧運代表隊現況追蹤

「中華職棒初代目」的謝幕式奧運、棒球與中華隊!這兩篇文章中,提到了許多老球迷記憶中塵封已久的資深國手,也讓很多新球迷不清楚這些曾經為國爭光的球員們,到底來頭為何、曾經在哪兒發光發熱過,跟他們現在在做什麼。當然有些前輩們,目前可能已經不在棒球圈中,也不見得固定地在某個地方有著穩定的職業,但是我們還是盡量讓資料更詳細。

先不談吳祥木、林家祥兩位勞苦功高,現在又是棒界大老的教練。以下依照投手、補手與內外野手的順序,一一為您介紹:

投手部份
當年在吳祥木總教練的堅持下,只帶了五位投手出戰。其中郭泰源、莊勝雄之後都成為第一批轉戰日本職棒(加上郭源治,人稱「二郭一莊」)的球員。除了下勾投手劉秋農後來加入日本業餘樂器隊後,與國內棒球界較無接觸外,投球時霸氣十足的涂鴻欽,也在告別三商虎隊後,離開了棒球界。

姓名 出生日 目前所在單位 目前職位 球員經歷
劉秋農 1956/9/18 不明 華興中學→陸軍→日本河合樂器
莊勝雄 1959/2/1 羅德Marines 二軍教練 明德家商→輔大→陸軍→日職羅德
杜福明 1960/3/27 高苑工商棒球隊 教練 南英商工→台電→統一獅→興農牛
郭泰源 1962/3/20 誠泰Cobras 總教練 長榮中學→合庫→日職西武
涂鴻欽 1964/8/17 服裝相關工作 三信高商→台電→陸光→日本熊谷組→三商虎

捕手部份
1984年的奧運,有曾智偵、涂忠男與後來奧運奪銀的「三朝元老」江泰權三位捕手入列。曾智偵直到二十年後的今日,都還是以現役球員的身份在場上奔馳,涂江兩位則各自邁向教練之路。

姓名 出生日 目前所在單位 目前職位 球員經歷
曾智偵 1959/3/10 統一獅 球員 東亞高工→陸光→台電→統一獅
涂忠男 1959/6/13 汐止國小 教練 華興→北體→陸軍→合庫→三商虎
江泰權 1960/10/26 大陸天津棒球隊 教練 山崎→輔大→陸軍→榮工→黑鷹→統一獅

內野手部份
當年人數最龐大的內野手們,目前幾乎全部轉任教練職位。當然趙士強是最早從球員身份轉任至行政人員的例子,也在管理職上有了自己的一片天空;年輕球迷比較不熟悉的楊清瓏,目前則在棒協擔任重要的情蒐小組成員,必需飛來飛去觀察球員們的現況;同樣也許讓年輕球迷不是很熟悉的葉志仙與林華韋,則分別是擔任甲組勁旅:中興保全與富邦公牛棒球隊的總教練一職。至於對自己生涯很有規劃,說只打五年就只打五年的吳德生(後改名吳俊達),則順利轉進職業生涯更長的職業高爾夫球界。

姓名 出生日 目前所在單位 目前職位 球員經歷
楊清瓏 1958/1/10 中華棒協 情搜小組 美和中學→文化大學→體院教練研究所
林華韋 1958/5/27 富邦公牛棒球隊 總教練 華興中學→輔大→日本河合樂器
葉志仙 1959/1/17 中興保全棒球隊 總教練 華興中學→輔大
趙士強 1960/10/21 誠宇育樂行銷 總經理 美和→文化大學→味全→本田技研
吳復連 1962/1/6 誠泰Cobras 首席教練 長榮→文化→日本豐田汽車→兄弟象→勇士
吳德生 1962/9/19 職業高爾夫 專業教練 榮工→輔大→兄弟象
呂文生 1962/11/31 誠泰Cobras 守備教練 美和中學→台電→統一獅

外野手部份
除了李志俊目前狀況不明之外,其他當年的外野手們,現在都在國內擔任教練之職,並以已經獲得三連霸的兄弟象隊總教練林易增的戰績最為輝煌!至於目前身份是「日安你好」義式咖啡的老闆的李居明,空閒時仍會在「大魯閣棒球打擊場」擔任客座教練,並且與年輕一輩的職棒球員常有互動,人雖不在棒球圈內,卻依然心繫棒球。

姓名 出生日 目前所在單位 目前職位 球員經歷
李志俊 1957/1/10 不明 南英商工→合庫→日本熊谷組
李居明 1959/6/8 日安你好咖啡 店長 美和→文化大學→陸光→兄弟象→雷公
宋榮泰 1959/7/26 開南青棒隊 教練 三信高商→台電→統一獅
林易增 1959/12/2 兄弟象 總教練 宜寧→文化大學→味全龍→兄弟象
蔡生豐 1961/9/1 國訓CPBL(白) 教練 長榮→合庫→陸軍→三商虎

以上二十位的第一代奧運奪牌(表演賽的銅牌)國手們,可以說是為台灣的棒球注入了一記有力的強心針!讓台灣棒球界在四年一屆的奧運上,肯定了自己的實力,後來棒球界的持續發展,也讓這些球員們能將興趣與對國家的貢獻,延續球員身份之後的下個階段,以教練的身份來指導後進,甚至能接起各種行政類的工作,以身體力行的方式推動國內棒球運動!

現在再度興興向榮的棒球界,加上時隔十二年後再度能在奧運上看到心愛球員表現的我們,實在應該在懷念往事的同時,再為這些棒界大老們的過去與現在,給予十分的肯定!

奧運、棒球與中華隊!

對台灣來說,四年一次的奧運,不僅僅是全世界的運動盛事之一,更是棒球這項號稱是「國球」的運動,成長、壯大與否的戰力指標。經過2003亞錦賽的英勇奮戰,今年在雅典舉辦的第二十八屆奧運(Athens 2004),又勢必將成為國人的目光焦點!

首先我們花點時間瞧瞧「棒球」在奧運中,是花了多少時間才成為正式的比賽項目。

第一屆的奧運於1896年舉辦,地點就是這次2004奧運的主辦地:Athens(希臘‧雅典)。當年僅有14國參賽,241位運動員(全部都是男性),9種運動與43種比賽項目而已。與今日(201國、10,500運動員、28種運動、21,500位記者、45,000位保全人員…)相比,規模可以說是相差甚遠!但是由於當年棒球在美國也剛在起步階段,目前NL、AL兩聯盟的架構要到1903年才開始,所以自然在前面幾屆奧運中,沒有棒球的身影。

而第一次在奧運比賽中,出現「Baseball」的字眼,則是在1912年的Stockholm奧運。如果用中譯可能大家就會想到,Stockholm就是「斯德哥爾摩」,乃是瑞典的首都。當年參賽的國家數有28國,2,407位運動員(僅有48位女性);這也是奧運第一次將「棒球」列為「奧運表演賽」(正確用字是Olympic exhibition games)。表演賽有多麼不正式?當年美國派出代表隊參賽,而瑞典代表隊在一旁看過美國隊的練習後,確定幾乎沒有機會獲勝,便與美國情商,借了一投一捕到瑞典隊中,才進行比賽。當然美國還是秋風掃落葉般地以13比3的比數獲勝,也成為棒球在奧運中的第一個比賽獲勝隊伍。

棒球第二次出現在奧運中,則是在1936年的Berlin(德國‧柏林)。只是這次還是僅有美國隊參賽,地主國其實沒幾個人聽過什麼叫「棒球」,因此連派出球隊的動作都沒有,便由美國隊一拆為二,在聞風而來想見識一下「棒球」是什麼的十多萬(至少超過十萬人,一說十二萬五千)德國觀眾前,進行了一場名副其實的「表演賽」。

不過下一屆的奧運,預訂於同樣十分風行的日本東京舉辦,因此地主國也爭取是否有機會在1940的東京奧運中,將棒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的討論。不過因為二次世界大戰的展開,也讓1940、1944這兩屆的奧運停辦,也喪失了第一次將棒球正式納入奧運的機會。沒想到這一延,就拖了五十年…

在1948年,奧運重新於London(英國‧倫敦)舉行之後,棒球也以「Olympic exhibition games」的角色,出現在1952的Helsinki(芬蘭‧赫爾辛基)、1956的Melbourne(澳大利亞‧墨爾本)、1964的東京奧運中。但是1984的Los Angeles(美國‧洛杉磯)與1988的Seoul(韓國‧漢城)奧運舉辦地,都是棒球十分風行、甚至幾乎是全國焦點的國家,因此也將棒球列為「Demonstration Olympic Tournaments」的「奧運示範賽」項目。

實力堅強的中華代表隊,當然不會在這兩次重要的比賽中缺席!在1984奧運示範賽中,中華隊先在準決賽中輸給該年的金牌日本隊(陣中有宮本和知、秦真司、廣澤克己、荒井幸雄等名將),卻沒有放棄奪牌的機會,隔天再以實力擊敗南韓,奪得銅牌!但是1988年雖然以號稱「歷年最強的中華隊」出征,奧運前的世界盃還都能奪得第三名,卻以連敗三場的悲慘結果「兵敗漢城」,是近年中華隊少見的慘敗例子。

1992年的Barcelona(西班牙‧巴塞隆納)開始,成為奧運的正式競賽項目!這恐怕也是中華隊球迷無法忘記的重要國際賽之一。

1992,Barcelona。多少人半夜起床為一夫當關的郭李建夫加油?又有多少人還記得郭李那顆投到後方觀眾席二樓還是三樓的超級大暴投?當然大家印象最深的,還是中華代表隊在「棒球」第一次被奧運列為正式比賽的成績:金牌當然是業餘棒球霸者、一場未輸的古巴拿去了;銀牌則由當年同以五勝二負(八隊循環賽,各賽七場)闖進的日本、中華與美國擠破頭來搶,最後不用我提醒,中華隊在準決賽中,以5比2的差距擊敗強悍的日本隊(後來把氣出在美國身上,以8比3拿銅牌),獲得銀牌!

但是這批銀牌國手回國後,讓全民的焦點集中在職業棒球上,一方面帶起了國內第一波的職棒熱潮,另一個角度看,卻也種下了十年不振的衰敗時期。就因為1988輸得難看,國內棒球界才會在第一時間就做好準備,將中華隊成員來個大換血,並且做計劃性的培訓,並在三年多的時間內,重新建立了一支技術與默契均佳的銀牌隊伍!但是當奪得銀牌回國後,這批球員紛紛因為各種原因,不名譽地幾乎完全在國內棒球界「人間蒸發」,不僅僅讓所有觀眾球迷忿恨地拋棄了棒球,也讓國家代表隊的薪火無法傳承,經驗也幾等於無…

1995年的亞錦賽是隔年Atlanta(美國‧亞特蘭大)奧運的資格賽,中華代表隊的第一目標當然是擊敗韓國、與日本攜手邁向奧運;只不過由於前述的理由,這批些不上前輩們的小球員,遭到韓國對在一週內分別以5比15提前結束、5比6一分落敗的悲慘經驗後,日後各自進入職棒。在1996的亞特蘭大奧運中,擠掉中華隊進入奧運的韓國,僅能以帶著在八隊中名列第八的安慰獎黯然回國;日本雖然越不過古巴這面大牆,但還是擊敗銅牌的美國,獲得銀牌。

2000年在Sydney(澳大利亞‧雪梨)奧運,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分水嶺:在該年奧運棒球賽事中,允許職業球員的參賽!也因此,在前一年爭取奧運參賽權的1999亞錦賽,職業選手也應該要變成中日韓三個國家代表隊的強力支柱…只是真正落實這個想法的,只有幾乎都是職業球員(十九員職業球員)的韓國隊。由於日本隊認為似乎不需要派出全精英對付中韓兩國,因此在二十四名選手中,僅有八位來自職業球隊;至於正值低迷期的中華職棒,兩個聯盟也僅有八名選手來自職業球隊(日職退役回國的老將郭源治,還留有出賽兩場、2.57的防禦率,辛苦您了)。

只是這樣子的中華隊陣容,加上臨危受命的教練團們,仍然拿出了最大的鬥志,對幾乎是南韓職棒明星隊的比賽,在拼鬥到延長賽的第十一局時,以再見安打的4比5飲恨;而在決賽對決日本,也是燃燒到九局下半,又以再見安打的1比2輸球…無緣進軍奧運。

只是本屆奧運中,僅派出以3A為主、2A為輔的職業球員陣容,美國隊就以0比4終結了古巴的國際賽霸業,也造成古巴國內批評聲浪不斷;而當南韓隊再次以職業明星隊出征,以3比1的比數擊敗日本取得銅牌後,日本上下當然也對空手而回的結果相當不好過,便在此時重下2003亞錦賽華麗陣容的前因。

再來,當然就是幾乎能驚天地、泣鬼神的2003札幌亞錦賽了。這次爭奪的是近日眾所矚目的2004雅典奧運參賽權,當然過程不用再次多說,由於賽程安排在職棒正規賽之後,因此中日韓三國幾乎派出了國內的職棒明星隊,都希望能為國爭光!

三強中僅兩雄出線,現實當然是殘酷的,只是角色與四年前互換。

2003/11/5。十局下半,張泰山被保送、彭政閔擊出安打、高志綱在兩出局後擊出越過三壘手投上的高彈跳再見安打時…一切都已幾成定局,中華隊進軍雅典奧運!雅典,八月見!

「中華職棒初代目」的謝幕式

由於台灣職棒的選手交易不像美日那麼頻繁,至今也沒有二軍的制度,使得歷年來大部份的知名球星,都是出身自各屆國家代表隊,也多半具有國手的經驗後才進入職棒。當然,像張泰山、曾華偉這種在職業棒球界打出名聲再入選中華隊的也不是沒有,只是真如鳳毛麟腳,少之又少啊。也因此,在中華職棒的球員裡面,我們幾乎可以簡單地區分出來他們的「世代」之分;只是分法也會因為各種條件不同,而有各種像是「84奧運老頭組」、「92奧運消失組」、「金龍旗世代」…等等的區別。

對許多球迷來說,到2004年6月26「萬人迷」王光輝在花蓮故鄉的引退賽為止,都可以算是「中華職棒初代目」的活躍範圍!在1990年3月17日職業棒球開打之前,台灣只能有少數的球員以打球為業,而這些人多半是「半職業化」、連年入選中華隊的棒球精英們;這群人也在1980到1990這十年之間,為國家付出了他們的青春,換得當時國內記者們所給「棒球世界五強」(當然是指業餘棒球)的稱號。但是一方面由於兵敗漢城、一方面也為了職業棒球的成立,當1989年李來發教練接手了目標放在 1992 年巴塞隆納奧運的培訓隊教練後,也讓後來進入職棒界發光發熱的「中華職棒初代目」球員資格,有了清楚的定義。

先來看看1984、1988兩屆奧運代表隊的組成,就曉得這些「初代目」有多大尾:

年份 賽事 地點 教練團 投手 野手
1984 奧運
表演賽
美國
洛杉機
總教練:吳祥木
教練:林家祥
郭泰源、莊勝雄、劉秋農、杜福明、涂鴻欽 曾智偵、涂忠男、江泰權、趙士強、楊清瓏、呂文生、葉志仙、吳復連、吳德生、林華韋、李志俊、宋榮泰、林易增、李居明、蔡生豐
1988 奧運
正式比賽
韓國
漢城
總教練:林家祥
教練:林信彰、李來發
陳義信、黃平洋、涂鴻欽、陽介仁、郭建成、郭李建夫、羅振榮 曾智偵、洪一中、陳金茂、王光輝、林仲秋、洪正欽、羅國璋、吳復連、吳思賢、李居明、江泰權、林易增、黃煚隆

在職棒開打後的這十五年之間,這些昔日之星們,紛紛因為各種原因,退出了職棒的舞台。大部份的球員都還留在棒球界,為了自己與國家而付出,甚至成為球隊的總經理或總教練;但是也有人因為生涯規劃而轉換了跑道(像吳德生後來改名為吳俊達,在1994球季結束候,退休轉戰高爾夫球界),或是因為某些原因到海峽另一方去求發展了。

但是因為日後的發展各自不同,加上這十五年來的風風雨雨,結果只有少部份的明星球員,得讓所屬球隊為他們辦了或為簡單隆重、或為轟轟烈烈的引退儀式。

日期 引退主角 地點 對戰組合 比賽結果 到場觀眾
1994/11/6 吳俊達 高雄
1999/3/20 曾智增、呂文生、宋榮泰 台南 兄弟 vs. 統一
2000/11/26 郭建霖、孫昭立、李居明、呂明賜、洪一中、黃煚隆、陳義信、吳復連 台北市立棒球場 那魯灣職棒 vs. 台電、合庫聯軍 2:1勝 3,537
2000/7/8 羅世幸 新莊 勇士 vs. 太陽 1:14敗 2,585
2001/3/17 林易增 新莊 興農 vs. 兄弟 1:3敗 6,569
2001/8/25 謝長亨 台南 統一 vs. 兄弟 5:14敗 8,111
2002/3/17 林仲秋 新莊 兄弟 vs. 中信 4:6勝 2,546
2003/3/8 羅國璋 台南 金剛 vs. 統一 5:11勝 5,530
2004/6/26 王光輝 花蓮 誠泰 vs. 兄弟 0:4勝 5,500
滿場

做為「中華職棒初代目」的謝幕主辦單位,兄弟象棒球隊可以說是為王光輝準備了一個最好的舞台。

在自己的故鄉(王光輝是花蓮太巴塱人,阿美族)球場、在自己的背號(26號)日子、以自己的打擊位置(指定打擊第四棒)出擊,甚至是在剛失去上半季冠軍後的下半季季賽中以先發的角色出賽,直接面臨也許是新一代的本土王牌兼三振王林英傑,王光輝以豁達的心情,一邊做好準備,一邊走上屬於自己的舞台。

當天在雙方守備練習結束後,先是請到了阿美族的「大頭目」到場,再由王光輝的父母帶頭,在內野區域表演了非常有原住民風的阿美族舞蹈,並且由一位主持人為大家介紹這舞蹈與儀式的意義。整個氣氛也非常的熱鬧,從這時起,整個流程就像一場大大的祭典,以王光輝為中心進行著。就在此時,王光輝被同族年青人扛進球場,以昭顯整族對王光輝的禮遇!接著在「大頭目」的歌吟聲中,為王光輝授予情人帶與代表著族人極高榮譽的頭飾,並將王光輝拋向高空,換得全場觀眾的歡呼!

接下來,輪到身為象迷、與兄弟象關係也極好的實力派二人組「動力火車」的表演。雖然因為是站在場內聽著廣播傳來的CD聲音唱現場,而讓嗓音與CD音樂間有小小的誤差,但是他們賣力的表演內容與成功帶起來的現場氣氛,能夠讓球迷們忘了這些小瑕疵。雖然緊接在大明星「動力火車」之後,是由國光商工(乃是同為出身花蓮的象隊投手劉文貿的母校)的同學們的表演,但是精彩的「竹竿舞」,還是讓滿場的觀眾拍紅了手,為接下來的重頭戲完成熱身。

不管這中間有什麼陽謀或是政治涵意,都沒辦法影響已經發生的事情,與接下來可能會發生的狀況。總之呢,在這麼重要的日子裡,不管你是球隊的老闆,還是曾經背離球迷的名人,都為了辦好這場第一代職棒球員的謝幕式,盡棄前嫌地把這熱鬧的祭典做到最好!在這個前提之下,王光輝邀請到原本兄弟隊內的禁忌-李居明到場,為他的全壘打表演來當餵球投手;當然是在老闆的默許之下囉。

在身為象隊練習生的彭恰恰主持之下,一代象「永遠的中外野手」、「棒球先生」李居明,一球一球地投給「不動的第四棒」、「萬人迷」王光輝打擊,希望這多年間的室友能在滿場的故鄉觀眾能球球擊出場外!不過不曉得是李居明投得太慢,還是王光輝狀況不好,先是兩球三壘間的滾地被彭恰恰嘲笑,接下來四球也都沒能飛出大牆之外。

此時,二代象的「三劍客」在旁邊為輝老大緊張的球團人員催促下,一擁而上地為王光輝擦汗的擦汗、端水的端水,就像平時比賽時把二代象叫到跟前交待的一樣,只希望前輩放輕鬆,自然會有好成績!果然不負眾望,在僅剩的四次機會裡,就像回到了十年前的台北市立棒球場,王光輝把其中的三顆球,以標準「王氏全壘打」的路徑,將球一一送出大牆之外!在場有許多支持兄弟十幾年的老球迷,除了為著李居明能順利上場餵球而陷入深深的回憶外,也因為彷彿時光倒流般,再一次在現場目睹了王光輝的全壘打,而邊拍手歡呼,邊偷偷拭著眼角的淚水,裝做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在引退賽的當天,揮擊十次的機會之中,擊出了三隻全壘打的成績,怎麼說也是個好采頭!完成任務下了投手丘的李居明,先與王光輝擊掌慶賀,再向著洪瑞河領隊而去,想要感謝這個紀念時刻時能重回球場的機會。當然洪瑞河領隊也欣然接受,並在一大票記者的鏡頭前,與李居明握手致意,還對現場的記者留下了「世事難料」這樣子的話語,增加許多的想像空間。

當比賽正式開始後,祭典的氣氛還是瀰漫在全場。兄弟的先發投手中入伸,一改平日常有不在意的態度,拿出硬功夫為球隊老大撐腰,在前五局就三振六人、僅被擊出三隻安打。雖然王光輝在一局下半一二壘有人時,被林英傑的快速直球三振;但是三局下半兩人出局、彭政閔因四壞保送攻佔一壘時,全場觀眾就像老日子一樣,「王光輝!」「王光輝!」「王光輝!」將「萬人迷」喊上打擊區!這次王光輝畢竟還是主角,當然掌握了這個機會,一棒打出右外野邊線的安打,讓拼了命也要為輝老大跑出打點的的彭政閔回本壘得分,更為自己的職業生涯畫下最完美的句點!

雖然隨即被換下場,場邊仍然迴繞著觀眾的吶喊:「王光輝,我愛你!」

五局下半結束後,兄弟象隊又為王光輝舉辦了一連串的頒獎與退休儀式。雖然這之間花蓮縣的大家長謝深山話有點多,讓大家一時分不清楚誰才是主角,但是能言善道的王光輝,還是能夠接過麥克風,從洪騰勝起,一路感謝到家人。在說完原本在他小時候反對他打球,前一天卻說出「王光輝,我以你為榮」的母親時,一句「媽媽,我沒有讓妳失望!」終於讓自己的眼淚潰堤,哽咽的語氣,同樣也讓場邊象迷哭紅了眼…

不得不說,真的是有個完美的謝幕啊。由於兄弟象在這場比賽中,便以王光輝打回來的的那分一路領先至結束,這生涯最後一分的打點,也同時是該場比賽的勝利打點,自然單場最有價值球員的資格,也非王光輝莫屬!已經在五局下半正式脫離球員身份的他,又因為這個機會,再次重回場內,接受了謝深山所頒發的單場MVP,也為自己的球員生涯畫下一個漂亮的休止符!

對全台灣喜歡棒球的球迷來說,這也是國內職棒界,第一個世代的謝幕式。

在此日之後,所有1988年奧運代表隊之前的國家代表隊選手,也就是我所說的「中華職棒初代目」們,通通正式離開了球員的身份。原本說起來,職棒每年都有新人,更別說1992的奧運銀牌國手進職棒的那年了;應該不管進職棒之前或之後,都會深受球迷們對「接班」的期待啊,但是為什麼「中華職棒初代目」們還是群很顯著的明星?主要是1997之後,原本應該是「中華職棒二代目」的球員們(黃忠義、林朝煌為代表,不國當年廖敏雄、曾貴章等人卻更是火熱),不少因涉賭而黯然離開球場。除了徒傷球迷的心之外,也讓這群「中華職棒初代目」必需撐下去,無法順利將手中的棒子交接、甚至是傳承出去,也讓中華職棒的實力與觀眾水準,要花相當久的時間才能回到十年前的規模…

總之,撇開這些令人難過的風風雨雨吧。許多資格老一些的球迷們,大概在看到王光輝的引退賽,王老大的告別演出時,心中或多或少,都會有著這樣子的想法吧?

「啊~我的青春、我的年少輕狂…到此為止是告一個段落了啊…(淚)」

近鐵隊投出的變化球

才剛因為開完刀在家休養,沒想到就看到在年初想要賣出球隊冠名權不成的大阪近鐵Buffaloes(水牛或是野牛)隊,因為五月底近鐵集團在結算時,認為一年四十億日幣的虧損讓集團經營球隊損失過大,而想要將球隊整個賣掉、或是跟其他球團合併的大消息。

其實進入2004以來,近鐵隊一直想要解決經營職業棒球運動的虧損問題。依照時間的先後順序如下:

2004/1/31 近鐵球團對外發表了「以三十六億日幣出售『近鐵』球隊一年的命名權」的訊息,但是日本職棒界「喊水會結冰」的巨人球團老闆渡邊恆雄卻大力反對,認為破壞了協約。
2004/2/5 當時的近鐵球團社長永井先生,因為「現在那麼做無法得到他人的理解」的原因,撤回命名權出售的提案。
2004/5/25 近鐵集團總部發表了球團的虧損高達近四十億日幣。岩田專務也提出「希望在沒有限制的條件下,研究對策」的言論,也暗示了出售球團是選擇之一。
2004/5/26 近鐵球團的森取締役(董事),提出了「(球團出售的)可能性沒有被排除,只是並沒有針對那個方向討論」。
2004/6/13 近鐵集團總部的社長山口昌紀,在大阪市的記者會中,宣佈了基本上同意近鐵與歐力士隊合併的事情;造成日本職棒球界的大震憾。

事已至此,似乎也沒有什麼別的解決方法。但是因著「近鐵將與歐力士合併」這事,許多像是「職業運動還是要考量商業問題」、「到十個球團都是可以接受的範圍」、「兩聯盟合併」等等主張,也紛紛被棒球界所提出。反正離將舉行「Owner會議」(有點像是台灣CPBL的常務理事會,是球團老闆間的會議,而非行政人員間的會議)的七月七日還有一段時間,在各處充滿了試探的空氣,應該也是無可厚非的一件事吧!

但是回頭來看近鐵集團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

雖然早在1949/11/26就加入太平洋聯盟(過程有點複雜,這邊有marines寫的文章),並以「近鐵Pearls」(以沿線的名產命名)為名,後來在1959年為了迎接有「猛牛」之稱的千葉茂為監督而改名為「近鐵Buffalo」,到了1962再加上個s,更名為「近鐵Buffaloes」;更在1999在隊名前加上地名,以增加主場的人氣度,成為「大阪近鐵Buffaloes」,一直延用至今。曾在1979、1980、1989、2001獲得太平洋聯盟冠軍,卻四次挑戰「日本一」都失利。

說起來,近鐵集團對於提升入場觀眾數,倒也做了不少的努力(當然把野茂英雄逼去MLB,也不曉得是功是過啦)。1997完工的大阪巨蛋,也的確為球團帶來新的希望。1996年的入場觀眾數915,000是幾年來的新低,但是1997卻來到了1,866,000的新高,可見近鐵對大阪巨蛋的期望有多高!

低迷的戰績,永遠是球迷入場意願的殺手。

由於1998到2000這接下來的三年間,近鐵分別以第五、第六、第六的糟糕戰績傷了球迷的心,也讓進場觀眾數再度降低許多。但是2001年近鐵奇蹟般底谷底反彈,最後得到太平洋聯盟冠軍的精彩故事,也讓入場觀眾數又再度突破了一百五十萬人次的關卡,讓球團鬆了口氣。雖然如此,冠軍可不是年年垂手可得;雖然近鐵還能維持在A級球隊之列,但以2003年為例,整年球季於大阪巨蛋舉行的45場比賽中,共有866,000名觀眾進場支持,讓能坐37,200的球場裡,平均只有51.7%的滿座率,使得一年十億日圓,維持大阪巨蛋的費用,成為球團極大的負擔!

在2004年初,由於集團內部的壓力,讓近鐵球團不得不先拋出「出售命名權」的風向球,卻遭態度超級強硬的渡邊老闆一言打回;也使得近鐵集團本部,不得不開始往「既然做不下去,不如放手再說」的想法走去…也造成現在「球團合併後,選手歸屬問題」、「合併後的新球團,是否要再收高達六十億的加盟金」等等問題四起,讓球團相關人士們焦頭爛額…

但是對太平洋聯盟的其他隊伍來說,近鐵的拒絕再賠,也許是個契機。

MLB為了提振觀眾自1994年後降低的入場意願,自1997年起開始實施Interleague Play(跨聯盟季賽),以增加球隊間對戰的可能性。一開始只是不同聯盟在同一個分區間的球隊賽事,但是到2002年起,又增加了不同分區間的對戰組合。很多人很害怕跨聯盟的賽程會影響到世界大賽或明星賽的票房,但是事實卻證明它真的是多慮了。看到跨聯盟賽程的成功,也讓「太平洋聯盟」精神為之一振,只是屢次提起均遭央聯的否決。

這是因為「巨人隊」不管是正義使者還是惡魔的化身,身為全日本人氣第一的球隊,絕對是不變的事實。這也讓「中央聯盟」的各球隊,不需要花太多力氣,就能確保與巨人軍的對戰票房;但是「太平洋聯盟」的六隻球隊,想盡了一切辦法,也無法吸引那麼多球迷的入場,也使得兩個聯盟間人氣度的決定性差異。雖然之前太聯一直有球團希望進行跨聯盟的比賽,央聯卻因為跨聯盟的賽事會減少自己球隊與巨人隊的對戰次數,而一直持反對的意見。

不過當近鐵真的撐不下去的此時,似乎包括巨人隊的渡邊老闆在內的各隊老闆,都能深深體會經營職業球隊大不易的道理;再加上面臨包括越來越多出身日本的選手投入MLB,讓日本球迷日漸關心海外賽事轉播在內的威脅,讓大老們必需撇開一己球隊的好處,朝著「唯有還在日本職棒的大家一起將餅做大,才有共存共榮的基礎則是不變的道理」思考!

可以預見的是,「太平洋聯盟」的老闆們應該會藉著「近鐵‧歐力士合併案」所突顯出來的聯盟協約不完整性,大力推廣「單一聯盟化」的遠大目標!只是此事當然絕非三天半個月能夠得出結論的,恐怕2005年也看不到個影子;也不可能有像台灣的「台灣大聯盟」突然解散後,以四隊濃縮成兩隊加盟「中華職業棒球聯盟」的情形發生,但是卻有可能推動目前「太平洋聯盟」最需要的強心劑:跨聯盟季賽!

到底近鐵的變化球投出之後,會變成怎樣的球路與進壘點?我們拭目以待吧。

Expos要搬家

以加拿大最大城市為主場,並在1968年成為MLB第一支跨出美國國土的大聯盟球隊,就是蒙特羅博覽會隊(Montreal Expos ,另一支則是也在加拿大的多倫多藍鳥隊,Toronto Blue Jays)。至於Expos這個隊名的,則是取自於1967年時,加拿大百年國慶在Montreal所舉行的萬國博覽會。雖然成立至今沒有獲得過世界冠軍的頭銜,但是也曾經在1981與1994年,有著取得分區冠軍的歷史。從1977年起,便以現在的主場之一(另一個則在波多黎各,後面會再提到):奧林匹克球場(Olympic Stadium)為主球場,亦爭取到1982年主辦明星賽的資格。

1987年球季開始,Montreal Expos為他們的主場觀眾帶來了全新的感受:為Olympic Stadium加裝了可伸縮的屋頂!只是原本的一番好意,卻造成了對球團與地方長久的影響…這屋頂在啟用後(記得喔,是可伸縮的)時常出問題,因此球團決定要將屋頂固定在球場之上;但是由於當地球迷的棒球文化認為「棒球就應該是在溫暖的夏夜觀賞的戶外比賽」,而並不喜歡跑到一個有屋頂的球場去看變成室內運動的棒球賽,因此觀眾人數因為有了這顆改裝過的「巨蛋」而逐年減少。當然這跟台灣許多「建巨蛋救棒球」的看法不太一致,但是如果再把不同的棒球文化考量進來,也許能夠稍稍體會吧!

到了1994至1995年間的大罷工事件,可以說是讓Expos由盛轉衰的一大關鍵(當然也是MLB觀眾人數下降的關鍵)!在1994球季的Expos,在大罷工前(8月12日)的戰績是嚇死人的74勝40敗(0.65的勝率!),理所當然的高居第一,只是接之而來的大罷工讓之後的比賽全部停擺,連季後賽也不得進行。當然Expos在當年的戰績,讓大部份的專家認為這應該是他們第一個有機會進軍世界大賽的球季,但是又能怎麼辦呢?

雖然1995年4月1日大聯盟依舊如期開打,Expos卻讓球迷持續地大失所望:除了大罷工事件的影響外,球團將Larry Walker、Marquis Grissom與John Watteland幾位明星選手交易出去,更以66勝78敗的戰績位居分區末位結束該球季,著實讓該地球迷對棒球大失所望!也紛紛以「不進場看球」作為無聲的抗議!雖然到了1997年時,Expos的王牌投手Pedro Martinez以1.90的神奇ERA獲得該年的Cy Young獎(也是他個人生涯第一座),讓球迷對球團稍稍恢復了信心,但是球團卻因為財務狀況不佳,立刻將這明日之星交易出去,也順手給了支持者一頭悶棍!當然1997球季間,球團的擁有者Claude Brochu雖然宣稱「如果希望Expos繼續留在Montreal,我們需要一個新的球場!」,但是這一連串的傷心事件,卻也讓Montreal的球迷反過來討論:是不是要讓這支球隊離開我們的城市?

2000年時,雖然新的金主Jeffrey Loria入主Expos,為許多樂觀球迷帶來了希望,但是將Expos不再出現於電視轉播及英語系的廣播頻道事件,也馬上讓球迷的心與球團離得更遠。隔年雖然開幕戰時擁進了滿場的球迷,但是持續無法在電視與廣播上看到心愛球隊的比賽,以及人氣總教頭Felipe Alou的離隊(接任的manager則是爭議頗大、球團老闆的好友Jeff Torborg),更讓平均入場觀眾數,掉到史無前例的六千人。

這當然讓Montreal Expos在當2001年MLB提起「減少兩隊、增加可看性與觀眾入場意願」的提案時,理所當然地成為被縮編對象之一。相較於另一支呼聲亦很高的Minnesota Twins,有許多政治人物與球迷為了該提案大聲地抗拒這個決策,Expos卻因為球迷的心早以遠去而沒有太多的反抗聲浪。雖然之後因為Twins的努力,讓這兩隊都能繼續該球季的例行賽事,但是Expos的老闆Jeffrey Loria卻心不在此:他早已談妥購買Florida Marlins這隻球隊所有事項,並要將所有Expos的行政人員帶到Florida!這個燙手山芋一被拋出,其他29支球團也只好為了球季的進行默默承受著…結果便是該年由聯盟支付Expos的所有開銷(也就是由這29個老闆分攤)。

為了讓Expos有更多的收入,MLB在2003年將Expos的賽程排了22場到波多黎各San Juan的Hiram Bithorn Stadium進行。雖然在觀眾人數上略有成長,長途跋涉的結果卻也讓力爭上游的球員們在球季前段繳出不錯的成績後,因為東奔西跑形成的精疲力竭,再一次失去以外卡(Wild Card)資格進軍季後賽的機會…

而自今年球季的一開始,Expos將要移到何處也持續成為球迷或政治家討論的重點之一。其中最為積極的除了身為美國首都、卻在近33年沒有大聯盟球隊的Washington DC外,Portland、Las Vegas、Northern Virginia,甚至亦為美國境外,位於Mexico的Monterrey以及目前有Expos賽事進行的San Juan都是有意爭取Expos移籍開地的城市!可見雖然Montreal對該球隊已經大失所望,卻還有更多希望代表美國文化的棒球球迷在引領期盼著!

在這幾個城市之間,Washington DC可能是爭取最力的強力競爭者。Washington DC的市長Anthony Williams提出「如果Expos搬來首都,我們可以提供一個完全由納稅人的錢所建立的球場!(現在的RFK Stadium似乎被嫌不太夠好)」的牛肉;Portland的熱情也不可小覷,不論官方與民間都有自發性爭取大聯盟球隊入駐Portland的活動網站: http://www.oregonstadiumcampaign.com;更有投資集團為Northern Virginia提出包括人工湖、飯店、餐廳在新球場週邊的計劃…

想必這陣子為了應付美國各地熱愛棒球的實力者們,讓MLB的主其事者頭大了又大吧!這些熱情並可行的提案,也讓整個移籍的時間表越來越延後,目前只能希望七月中能夠有相關的結論。

雖然目前花落誰家都還是未定之天,但是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從1950年之後,MLB球隊的搬風紀錄:

年份 聯盟 原隊伍 移至
1953 國家聯盟 Boston Braves Milwaukee
1954 美國聯盟 St. Louis Browns Baltimore ORIOLES
1955 美國聯盟 Philadelphia Athletics Kansas City
1958 國家聯盟 New York Giants San Francisco
1958 國家聯盟 Brooklyn Dodgers Los Angeles
1961 美國聯盟 Washington Senators Minnesota TWINS
1966 國家聯盟 Milwaukee Braves Atlanta
1968 美國聯盟 Kansas City Athletics Oakland
1970 美國聯盟 Seattle Pilots Milwaukee BREWERS
1971 美國聯盟 Washington Senators Texas RANGERS

頗為有趣的一件事,就是雖然Milwaukee跟Kansas City都像是不錯的棒球城市,能夠吸引球隊的落腳,但最後卻都只能成為短期的過棧;至於目前在該地的兩支球隊(Milwaukee Brewers、Kansas City Royals)現在都都被歸類在「小市場球隊」間掙扎著。當然,曾經有兩支大聯盟球隊(名稱都還一樣,Washington Senators)卻先後被迫搬離原地的美國首都Washington DC,是否有足夠的球迷基礎支持大聯盟球隊的存在?也是個令人好奇的問題呢。

落實主場制度之前

一場政府球團之間,因為場租引起岐見,而各自在媒體上引起話題的風波,也引發了職棒球迷們,對於「主場制度」的呼應與討論。由於目前國內職業棒球並沒有真正如國外般落實主場制度,也讓這個缺口一直成為球迷們討論的重點之一。可是,現在有條件落實主場制度嗎?

從比較簡單(與美國相比)也比較接近台灣,而又比較有制度的日本職棒來做一番比較好了。

目前日本職棒分為兩個聯盟,分別是Central League(中央聯盟)與Pacific League(太平洋聯盟),各自有六支球隊進行一百四十場的季賽,再讓兩聯盟的冠軍隊伍爭取「日本一」的榮耀。雖然目前這十二支球隊僅有「橫濱 Bay Stars」跟「廣島 Carps」可以從隊名看出其主場所在地,但是只要是熟悉日本職棒的球迷應該都清楚,每個隊在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地盤,也都有其背景在。

以下是各球隊在2003年的觀眾數,以及其根據地(以都道府縣為計算基礎)的比較:
Pacific League

球隊 所在地 球場 滿場人數 平均觀眾 入場率 所在地人口 觀眾/人口
大榮 福岡縣 福岡巨蛋 48,000 46,114 96.07% 5,051,762 64%
西武 琦玉縣 西武巨蛋 37,000 23,771 64.25% 7,037,849 24%
近鐵 大阪府 大阪巨蛋 48,000 20,471 42.65% 8,831,177 16%
羅德 千葉縣 千葉海洋球場 30,000 17,500 58.33% 6,028,315 20%
日本火腿 北海道 札幌巨蛋 53,845 18,843 34.99% 5,655,754 23%
歐力士 兵庫縣 綠地球場 35,000 18,214 52.04% 5,588,268 23%

Central League

球隊 所在地 球場 滿場人數 平均觀眾 入場率 所在地人口 觀眾/人口
阪神 兵庫縣 甲子園球場 55,000 47,143 85.71% 5,588,268 59%
中日 愛知縣 名古屋巨蛋 40,500 33,379 82.42% 7,161,891 33%
讀賣新聞 東京都 東京巨蛋 55,000 53,757 97.74% 12,369,185 30%
養樂多 東京都 明治神宮球場 40,000 24,871 62.18% 12,369,185 14%
廣島 廣島 市民球場 32,000 13,514 42.23% 2,878,677 33%
橫濱 神奈川縣 橫濱球場 30,000 20,486 68.29% 8,687,422 17%

一般來說,Central League都要較Pacific League為高,這點從進場比例來看就可以大概曉得。但是如果再與根據地的人口處簡單比對,可以發現東京都(人口第一)、兵庫(人口第八)與福岡(人口第九)是三大職棒票倉,平均在地人各有44%、81.9%與64%的人有機會進場支持其球隊;就算是最糟糕的大阪(人口第二)與橫濱(人口第三)的球隊,也都至少會有約15%的鄉親為在地球隊加油。

回來看看台灣的狀況吧。由於目前中華職棒並非採用完全主場制,因此在2003年的資料裡,我們僅能以球場為主體,並指出在該地(以臨近縣市為主)安排主場最多及次多的球隊,來看看類似的數據:
CPBL

所在地 第一主場球隊 第二主場球隊 球場 滿場人數 平均觀眾 入場率 所在地人口 觀眾/人口
台北縣市 兄弟象 中信鯨 天母球場 10,000 5,837 58.37% 6,303,671 3%
台北縣市 兄弟象 誠泰太陽 新莊球場 10,000 2,568 25.68% 6,303,671 3%
新竹縣市 兄弟象 中信鯨、興農牛 新竹球場 11,000 3,182 28.93% 842,184 11%
台中縣市 興農牛 誠泰太陽 台中球場 10,500 3,966 37.77% 2,529,763 7%
嘉義縣市 中信鯨 嘉義球場 10,500 1,810 17.24% 830,004 3%
台南縣市 統一獅 誠泰太陽 台南球場 12,500 2,607 20.86% 1,856,461 6%
高雄縣市 第一金剛 高雄球場 9,500 550 5.78% 2,746,819 0%
高雄縣市 第一金剛 誠泰太陽 澄清湖球場 20,000 2,162 10.81% 2,746,819 4%
花蓮縣 兄弟象 第一金剛 花蓮球場 5000 3,877 77.54% 351,146 7%
屏東縣 第一金剛 屏東球場 10,000 3,112 31.12% 903,722 1%

若要拿這些數據跟日本職棒比,就可以看到很明顯的差異了…

球場容量較小
關於這點其實不用著墨太多,有人認為「因為球場不夠大,所以可容納觀眾當然就少,進場意願也會較低」;但是基本上這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國內職棒球團連有意願建造自己主場(目前像兄弟隊的龍潭球場,也只是當練習球場用)畢竟是少數,要等國家做好規劃、建造完成都不知是何時,是不是先想想「怎麼填滿坐不了多少人的球場」比較好?

各地進場比例懸殊
雖然棒球是台灣的「國球」,但是在沒有國際賽的民族主義氣氛時,國內頂尖球員的競賽似乎沒有辦法引起太多觀眾的興趣。花蓮球場是個例外,一方面在2003只有六場比賽在台灣後山,另一方面有許多現役與退役球員都是出身花蓮,自然在該地的比賽,能平均坐到近八成滿!但是在高雄縣市的比賽,似乎支持出身TML的球隊者不多,從僅有一成的入場率,就可以想像球場觀眾席有多空洞了。

球隊經營主場成績不佳
其實在2003年沒有自己主場的球隊,只有兄弟與誠泰兩隊。興農牛經營台中球場、統一獅根耕台南地區、中信鯨以嘉義市為基地、第一金剛(現La New高熊)立足高屏地區幾乎都是既定政策,也都執行過一段時間,可是今年呢?由於除了三連霸的兄弟象隊挾其二十年高人氣橫掃全台灣,統一獅開始「走出台南」,中信鯨「前進台北」,甚至連興農牛隊都在考慮是不是還要認養台中球場;僅有誠泰仍在各地試探其球迷深度,以及La New因為先認養了澄清湖球場、更進而取得球隊經營權是仍需時間觀察的。

進場觀眾少之又少
這可能是最關鍵也最重要的問題!如果再利用與日職同樣的方法來檢視各地的棒球風氣,恐怕會發現一件最糟的事情:「沒人在看棒球」?人口最多的大台北地區,居然平均只有6%的人在一年間願意進場一次,就算推行主場制最力的台中(興農牛)與台南(統一獅)兩地,也居然有7%與6%的比例!不過,硬體設施不甚理想的新竹球場,似乎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是各縣市表現最好的區域,應該蠻出人意料的。回憶一下,日本職棒各地最低進場的比例是多少?15%。是多少人的15%?超過八百萬人!

所以,如果想要落實主客場制,不管是巨蛋也好、新球場也好、轉播權獨立也好,「到底有多少人願意進場看棒球」,都應該是最基本也最需要被注意的問題。

別忘了中華職棒之所以成立,「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是四之老球隊的初衷,「推廣棒球(運動)風氣」則是「職棒之父」洪騰勝的目標。怎麼樣才能讓更多人看棒球,瞭解棒球,甚至參與棒球運動?這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之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