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票務、期待來年(上)

2003這個夠意思的球季已經走到尾聲,總冠軍戰的戰績,牛象兩隊也剛好在一勝一負的拉踞中。但是回顧我們在這一年之間涉入最多、影響也最深的中華職棒兄弟象主場票務,可以找到很多可以討論也需要討論的問題,以及想像得到的一些改善的方法。

今年年初,在一些因素之下,兄弟象官方網站自己推出了不怎麼方便的線上購票系統。其實經過評估之後,除了為了防堵黃牛所使用「電子錢包」的機制很惱人之外,整個線上購票的流程與介面都還蠻差強人意的。這是因為在當初設計流程與介面的時候,跳過了國內另外兩家獨占鰲頭的老舊系統,直接參考MLB.com和ticketmaster.com合作的網站,並把一些國內職棒特有的元素(不少也是後面要檢討的地方)放進來,經過一兩次小翻修所形成的系統。

這套系統在後期已經相當完備,使用者可以在直接在線上看到各個位置附近,往球場內觀看的視野照片:在天母球場製作了一百二十四張、新莊球場則有四十張。然後在每個可以購買的日期間挑選後,再從每個區域去選擇要坐的座位。就跟去京華城看電影一樣,使用者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自己想坐的位置,壞處則是萬一熱門區域被挑光了,就要趕快去別的區域找位置。然後利用電子錢包扣款後(要是查得是黃牛在購票,我們會把付過的錢退到電子錢包中,然後把票收回,這是在國內黃牛風起時,唯一有在防堵黃牛的機制),使用者會取得一組購票編號與密碼,在球賽當天便能利用這主編號密碼去特定的窗口取票。

整個說來簡單,實際做起來就會有些問題。問題當然不只是線上這一塊而已,也不是我個人可以解決的。但是為了不讓自己陷入「光說不練」的糟糕傢伙之流,我還是花了點時間,想了想現在整個職棒票務環境的缺點,跟可行的解決方式。當然可行與否不只是我看得到的地方決定而已,目前一共想要討論十點,不過這些事情…嗯,是很複雜的。

  • 對號入座
      目前在兄弟官網的售票部份,真正實施對號入座的球場,只有天母球場與新莊球場。雖然總冠軍戰引起眾多反彈、卻也讓球團荷包滿滿的澄清湖球場也在座位上標示有位置,但是根據天母與新莊的經驗,通常上面的幾排幾號只是參考用,全場檢查四五遍都可能還有錯誤的號碼。其實清查號碼不是難事,找幾個工讀生一區一區、一排一排慢慢算,也就成了,只是「沒有事先規劃」可能是沒有辦法做最重要的問題。也的確,對號入座應該是現今解決排兩次隊(買票排一次、進場再排一次)、幫朋友佔位置、兒同免費進場佔掉座位最快的方法,但是硬體與系統間也要能夠配合才行。

      線上購票可以簡單劃位,為什麼現場售票不行?這個後面討論。

  • 劃位與自由席
      目前有這個問題的,主要是以天母球場為主。天母球場與新莊球場相比,由於天母球場在內野正前方有一大片綠色怪物(原指Boston Red Sox的主場:Fenway Park的左外野高牆,又稱「Green Monster」)鐵網擋住觀眾的視線,又有天母某些里長奇怪的放話,更有噪音限制所引起不能帶某些加油器具(我個人倒是讚同,加油靠喉嚨嘛!)的問題,因此大部份球迷都比較喜歡新莊球場。但是新莊球場就算加了外野座位,在滿場時的總票房收入,還是略遜於天母球場,也因此造成了「服務球迷重要,還是賺錢重要?」的討論。不過天母球場除了這些因素之外,在球場規劃上就有很大的問題:買自由席的觀眾會坐到劃位座位旁的走道上!台灣看職棒的觀眾有一個很奇怪、但是有點不得已的習慣,就是為了好位置,會坐在走道上。一方面可以說是球場規劃實在是很差,坐在座位上就是視野沒有坐走道上好,一方面也是奇怪的球場文化,現在還有人在大戲院裡看院線片時,是坐在走道上的嗎?

      若要確認劃位服務,將自由席與劃位座位的區域撤底分開,是保障劃位座位者的權益,並推廣劃位制的重要關鍵。

  • 售票窗口
      現今兄弟象主場的票務,其實切割成好幾段,我知道的是這些;票印好後先由聯盟保管(兄弟象光堆商品已經爆掉了,還要堆有價票券?),但是由於聯盟票務組的軟體是古時候的,這個我親自確認過,沒有辦法印座位上去,所以當有兄弟主場在劃位球場的比賽時,就要先從聯盟取票到兄弟。在線上購票使用者買到票之後,兄弟會將這些票先印出來,再印那些要留在現場賣的票。先印出來這些票,會先到我們這邊處理,分由幾位工讀生去管理、包裝與分配,然後在開打當天帶到現場我們所屬的票務窗口。

      而剩下現場販售的門票,在送到現場的第一件事,就是分到各個售票窗口去,也造成每個窗口所售的票會依區域分隔的主要原因。通常在兄弟的主場,一壘側的門票是最多人排、也最早售完的,如果在帳務上又不能整合,常會讓使用者排了半天沒買到票,再去排其他觀眾比較不喜歡座位的狀況發生。

      其實在系統開始規劃的時候,就已經把「現場可以依觀眾需要而選取每個座位販售門票」當成是一個系統標準來開發了,請見前面談到京華城裡賣電影票的部份。這套系統也是。但是由於軟硬體無法配合等等原因(像是沒有硬體、網路、需要先教育訓練等),到季末都無法實現。當然真正上線也雪|有手忙腳亂的情形發生,但是用過線上購票的就曉得,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尤其現場售票是直接選位→印出)。

  • 線上購票
      線上購票一直處在妾身不明的狀態下,一個主要的原因是球場太小。怎麼球場小也有關係?因為座位少,天母與新莊能夠劃位的位置都不到六千個;每次線上購票開放到兩千張,意思就是現場可以買的座位少了兩千張,剩下三千多張。當然,線上購票相當方便,直接到了現場就可以領票(除了少數場次要再排一下隊)。但是不是所有的象迷或是球迷都會用網路啊!尤其是當我們增加了「電子錢包」這個雙面刃之後,一般網友與黃牛在購票時的難度同時增加,也讓本來就不太會使用網路的象迷,更難上手。

      再者,線上購票要是賣到三千張,在領票時會造成非常麻煩的狀況;雖然新莊或天母球場的售票窗口都有不少個,可是我們最多也只能分配到兩個到三個窗口,還有在左右兩側各一個窗口的狀況發生。當然在工作人員來說,每個窗口可以領不同序號的票是最簡單的,可是領票的人會容易因此搞混;更何況雖然我們寫得清清楚楚,要請線上購票的觀眾帶著購票編號跟密碼到場領票,但是也一定有「我人都來了,你為什麼不給我我買的票」(可是您是哪位啊…)的使用者。因此我們也多規劃了一位資深工作人員在後面處理這些「問題訂單」,可是在窗口分在兩側、又同時遇到問題訂單時,的確會拖慢速度相當久。

      另外,線上購票的窗口上的標示,也被加上「特殊領票」的任務,這個部份增加我們相當大的負擔與誤會,但是請恕我無法多談。

      如何改進線上購票?取消電子錢包、全面使用線上刷卡是方法之一,但是要是能配合偷學自MLB.com的Ticket@Home機制,才真的方便!這個牽涉較廣,後面再提。

  • 網路購票現場感想(二)

    上一篇文章,是在2003/3/1在天母棒球場的售票處類,邊看著同仁們辛苦地處理票務,邊在後面拿著notebook打的。結果沒想到一中斷,就過了兩個月…(苦笑)

    一方面是因為最近實在是太忙,一邊也蠻糟糕地覺得自己沒啥長進,不曉得該寫些什麼吧!總之,先把之前這篇補上。

    在停止線上訂票後,到三月一號之間,反而我是我們公司裡最緊張的人。倒不是怕出什麼大問題,而是幾乎所有事情我都不太能夠插上手,只能看著同事們拼了命地忙;然後忙到不曉得「緊張」只曉得「累」。

    在這幾天內,最令我們覺得難以處理的事情,其實以「對帳」為第一。一堆人上線訂購球賽的門票之後,有人不知道要匯款(我們可是要先付錢給兄弟的…使用者不付錢我們也不敢先把票拿走,怕造成現場售票的困擾),有人用現金轉帳但是沒告訴我們他是誰(我們又不是銀行啊…總得說聲你是誰我才知道是誰付的錢吧…就算用金融卡,我們也不曉得哪張卡是誰的呀),有人要退票(票能不能退又不是我們規定的)…

    為了退票的事,我還特地問了一下我們的客戶-消基會申訴部門的主管吳主任,他的解釋是說「這種票有點像台商包機嘛,一個蘿蔔一個坑,一個人訂了另一個人就不能訂,所以要是處理時程來不及,不退票是沒有關係的。建議轉賣倒是不錯的方法。」如果有人想退票又退不了的話,是的,這就是為什麼票不能退的原因。

    老實說,做這線上購票不是為了賺啥大錢,其實只是因為兄弟今年要做劃位,但是聯盟那邊的票務組印不出劃位票,再加上因為某些因素,無法跟年代或是元碁售票合作而已。我們有什麼好處?三百塊的票,雖然我們是官方網站,就算是兄弟球員也一樣,還是拿三百塊。那5%就是我們處理所有票務相關(賽前賽後接電話客服、程式與資料庫、印票管理、取票包票、到場服務的人力支出、廢票成本等等)的費用,是的,全票15元、半票10元那個。能賺大錢嗎?除非兄弟賣我的票是三百賣我兩百四啦,不然…^^;

    中華電信在談合作的過程中也說啦,「人家售票的都是給我們至少八折耶,這三百塊不能降一些嗎?」呃,「很抱歉,兄弟就是第一品牌,不需要降價求售,今年甚至往上漲了五十塊呢。」是啊,從今天回頭看,漲價雖然引起了很多的誤會(像是有人以為這五十是官網拿?哈哈,啥都沒有啦),但是人數並沒有真正減少太多,果然到現在,在我眼中還是算「正常的資本市場操作」,呵呵。

    拉回來,拉回來。終於在二月底搞清楚大部份的人誰付了錢誰沒付錢之後(真是人仰馬翻!),可以開始印票了。印票又是個問題,雖然之前幫消基會、董氏基金會等客戶做過列印標籤的弁遄A講起來後端也相差不大,但是想到要為幾千張票負責,還是會很緊張。而且兄弟的票還很複雜呢,新莊天母的全票三百(優待票加一張一百的差價票)、優待票兩百、自由席全票兩百五、半票一百五、其他球場又幾乎都不一樣;再加上一些內部優待票有的沒有的,弄到暈倒…不過還是順利弄出來了就是啦,不然這個球季怎麼看棒球啊~不過講起來,光去想怎麼印才不會越印越歪,就花了很多時間微調。感謝威廉,感謝toshiba。

    總之,託大家的福,我才沒有在三月一號前緊張到掛點,也才能讓幾千位網路購票的球迷們,能夠順利拿到票進場看球。回想當天坐在後面等著解決問題的樣子,實在覺得大家(包括拿票的球迷們)都真的辛苦了!

    至於為了修正這次的錯誤,又多跑了幾次球場去重新檢查座位,還推出了不是很方便但是很直接的「電子錢包」等等,則又都是後事了。

    網路售票,真的沒那麼好搞啊。

    網路購票現場感想(一)

    為了這件不曉得算大還是算小的事,拓連一堆人辛苦了好久;站在2003年3月1日天母球場的售票處裡面,看著幾位熱心的工讀生很辛苦地幫已購票的觀眾們對密碼換票,再想到前幾天陸陸續續做的努力,突然有種「雖然毀譽參半,但是做得值得」的感覺浮起。

    從去年總冠軍戰,兄弟雖然規劃了全場劃位的機制但是沒有執行開始,我就一直想著,身為一個球迷,要怎麼樣才能買票買得方便,而又要想著要怎麼規劃,系統才能在最簡便的方式下,達到身為球迷的自己的需求。

    (沒想到寫到一半,就出現了目前第一次問題,解決中…)

    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想,一個禮拜的時間把資料庫跟程式搞定,再花一個禮拜,發動公司裡的人正著測、倒著測、當使用者測、當管理者測,才算是把機制弄得比較完整。這樣就好了?當然不是。兄弟為了另外一個案子,又跟中華電信同時談電話訂票(注意喔,我們是網路「劃位購票」),因此前前後後又跟其他的廠商溝通到不行…中間又隔了一個農曆年(我是有在家趕幾天啦,然後又在合歡山接到汪經理的電話,其他合作夥伴大概就,嗯),開賽日子越來越接近…

    這中間,何時開始網路購票、使用何種付款方式、取票要怎麼做…都一再地被更改。原本在中華電信參一腳以前,因為時間比較充裕,是希望採用線上刷卡、劃撥與匯款並行;但是自從中華電信與iMost說要提供線上刷卡機制而且不加趴之後,我們就把時程壓縮釵h。不過天算不如人算,一直到開始賣票時,我都還沒有拿到來自於這兩方任何一種可以測試的線上刷卡機制,因此才在開買前兩天晚上,將付款方式減少至ATM轉帳一種。當然,所有出去的電子郵件、網頁顯示等,以及後端的工作方式,都要重新調整,又是一番苦戰。

    終於,2003年2月20日下午六點,在兄弟象官方網站上,正式推出網路購票服務。服務開始前三十秒,全辦公室都緊張到不行,只有我老神在在。(不過我是事後才緊張,請見後話)在服務開始的十分鐘內,上網購票的張數,已經超過我的最低期望值三百張;在做其他事的同時,看到購票的人越來越多,心裡才開始警覺到:我對這些人的責任更大了。應接不暇的電話,從前兩天起就幾乎沒有停過,讓人會以為電話線隨時都有燒掉的可能。

    隔天早上九點多,兄弟的賴媽媽就打電話來關切:「光宗啊,現在網路購票賣的怎麼樣啊?」「賴媽喔,我看一下…現在開幕戰訂票的有兩千多張唷!」「太多了太多了!你問一下toshiba能賣幾張啊,要關掉了!」雖然事前已經寫了一個已訂票到三千張會自動停止的機制,但是兄弟到現在還是沒有給我一個確實的數量;所以急急忙忙在中午前,趕快把第一天的購票給停下來。這時,已訂票已經到達近三千張(當然陳總統跟體委會的票也算在裡面),天母球場也不過近六千個座位,這個數量著實把我們跟兄弟都嚇了一大跳。

    是啊,網路上訂了座位,錢進來沒有我們還不曉得呢!於是我跑去網路銀行看一下,哇賽!錢…怎麼這麼多…到這個時後,我的神經才正式緊繃起來,因為想到後面除了這些帳都要對之外,還得要印票(對!印票!)、包票、對位置、對帳…

    持續有人打斷,先寫到這兒,剩下換篇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