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網址正熱?看了就不爽

什麼”中文網址正熱”, 還不是炒出來的?
難道真的那麼好用? 那麼好記?
當初新加坡那邊在推中文網址時(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i-DNS)
就發現有幾個一下子就很容易想到的問題

1. 中文打字那麼簡單的?
隨著網路的推廣, 學生不會永遠是網際網路使用者的主力. 打字快的
人是誰? 就是那些有能力有時間練中打的人, 尤其是學生. 會有越來
越多比較”高齡”的使用者加入, 而這些使用者很可能只喜歡用英打…
因為英打比較簡單, 至少鍵盤上有字… 這些人真的會比較喜歡中文
網址? 難說

2. 繁簡體難統一
結果是沒有辦法統一沒錯. 所以, 以後難道繁簡體都要註冊一遍? 難
道申請了toLink.com.tw之外, 還要另外申請拓連.com? 然後還要再一
個簡體的domain name? 沒有啥道理吧… 那海外人怎麼辦? 如果不
知道拓連是要用繁體還是簡體怎麼辦? 都打試試? 那為啥不用標準的
英文網址?

3. 國際化觀念難改
弄了半天, 現在還是有很多很多很多人 喜歡用.com而不是.com.tw
或是.com.cn… ”看起來國際化嘛” 那麼這麼說來, 拓連.com就很國
際化? 殺了我吧, 外國人會打這種網址? 哈. 那麼, 希望有國際化觀點
的公司, 真會用中文網址? 難說, 就算加上地域情結因素也很難講.

4. DNS處理問題
所有的網路上的”地址”, 基本上都是以xxx.xxx.xxx.xxx的ip型式承現
把toLink.com.tw -> 210.201.79.69這個步驟, 要經過dns的處理…
Domain Name Server, 網域名稱伺服器. 很難說DNS已經完全克服
中文的問題, 也很難說所有的大DNS都容閉Y個規格的中文域名…
尤其在Big-5與GB碼都沒解決的狀況… 誰知道是繁體還是簡體? 又
有誰能保證中文domain name在放到英文作業系統下沒有被拆開的
風險? (比如說, 其實除了中文系統的使用者外, 其他人看到的中文都
是一堆亂碼)

5. 大中國情結發酵?
原本推中文網址, 是希望”大中國情結”發酵; 如果中方願意大力支持
中文網址, 一起將”中文”殺成英文外的第二號強大語言勢力, 也麥?
真有炒熱的空間. 但是基於上面的一堆理由, 以及看不出來這個大中
國圈圈的真正實力者(中?官方一類)有注意到的可能性, 實在是很難
真正看好…
—————————————————————-
‧中文網址正熱,全球資訊網 .com叫價100萬美元

電腦報記者 / 陳曉莉

取得VeriSign Global Registry Services (VGRS)中文網址系統註冊授
權的寰宇科技,日前在網站上公佈了出售的中文網域名稱,包括中國網.c
om、亞洲網.com、宏碁.com等中文網域名稱皆在其中,而匯豐銀行.com及
全球資訊網 .com則叫價至100萬美金。

‧ 匯豐銀行.com、全球資訊網.com叫價百萬美金

寰宇科技表示,寰宇接受委託,將客戶所申請的中文網址與要價免費公佈
在網頁上,如有買家對某網址感興趣,便可通過寰宇查詢賣方的背景資料
,買方可直接與賣方連繫。而交易達成後,寰宇則向賣方收取1%的介紹費

寰宇科技網頁上公佈的中文網域名稱,包含了簡體中文(GB)及繁體中文
(Big5),這些網域名稱的種類不一,例如電腦相關字詞,或是中國省份
名稱,售價由美金 1000元至100萬美元不等。

‧ 消費者有多種中文域名的選擇

上述進行交易的中文網域名稱是由VGRS系統所提供的,為現階段全球出現
的3套中文域名系統之一,另外兩套系統則分別為新加坡的iDNS,以及TWN
IC與CNNIC共同開發的兩岸互通機制,但迄今尚未確定那一套系統會成為
標準。

除了 VGRS外,TWNIC也推出了中文域名的預註冊服務,而iDNS也可能在近
期便推出中文域名註冊服務。

事實上,微軟董事長比爾趙鬫b面對有人要出售以他為名的billgates.co
m英文網域名稱時,便曾表示,同一個網站可能擁有好幾個不同的名稱,
單一的名稱不見得如想像中值錢;此外,對於網域名稱的未來發展,他則
認為網路會愈來愈個人化,不經酗[,使用者鍵入的網址可能是離他最近
、或最常連結的網站,這樣一來,大家都可以登記同一個網址,只是依使
用者的個人設定顯現出不同的網站。

當時, billgates.com的求售價格亦為美金100萬。

相關網址:
中文網域名稱仲介網頁 http://www.chinese-dns.com/sales.html
寰宇科技網站 http://www.chinese-dns.com/


KT Chiu
拓連股份有限公司
Tel: 886-2-2777-2329
Fax: 886-2-2751-7442

給樂融的建議

> 哈哈哈
> 你老闆若真有興趣
> 可以專攻發行經銷啊
> 其實我們碰到的最大問題也是通路這一部份
> 目前如無問題是跟音樂地球村總代理
> 走網路下單7-11取貨
> 以及7-11同時販售
> 但是我終究還是在乎實體唱片行能夠販售
> 放棄總是怪怪的
> 你有何建議

建議不敢啦, 只能說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 ^_^

以我對某些唱片行的了解, 在實體唱片行的某些點做販售, 並不一定
是光靠毛利淨利換取利潤; 金流帶給業主的現金動支與影響力在某
些時候要比唱片本業要更能獲利… 但是, 前提當然是要在”唱片能賣”
的狀況下才有用… 我不確定這部份是不是大部份的實情, 但相信不
是所有單位都降子搞的… :p

而目前台灣的狀況, EC並不是真正ok… 包括基礎建設, 使用者認知,
金流機制, etc. 要指望在網路上真正獲利, 這段時間(也酗@年, 也?
五年, who knows?)真正從使用者身上拿錢是很困難的, 不管是賣書
還是賣CD… :) 所以我覺得通路走實體應該是不可放棄的吧?

再說回網路上賣CD. 如果之前的資訊沒有錯, 音樂地球村與7-11談的
case及其本身, 有幾個問題
1. 他們並沒有簽約, 或者說, 7-11不與任何廠商簽約, 說了就算
2. 7-11通路的抽成比例高
3. 地球村本身物流成本高
(上面兩個東西加一加, 已經保證沒有利潤, 甚至是賣一張賠一點)
4. 音樂地球村的經營者本身可能對網路(技術)有點過於樂觀

不過, 如果這部份中間有隔一個地球村, 應該不太會吃虧到… :)
****
胡思亂想該停一停了, 下面才是真正看法… :D
(以長期來看, 非短期獲利… )
****
1. 大家加油, 撐過這段日子(廢話, 我也相信你那兒沒問題)
撐過這段時間就有辦法沒錯, 但是我現在擔心的是撐過去之後呢?
自己的實力是否為大環境所需要, 跟冰河初期到中期大環境有何
改變與怎麼因應等… 所以,
2. 掌握內容來源, 並加以調整
調整到怎樣? 當然是調整到冰河中期可以過活(食量小, 耐寒), 並且
保留潛在基因的多樣性… 降子有比較高的可能會在冰河末期/大地
回春之時有能力或可能性擴張地盤/繁衍
如果套在貴公司的行業上, 就應該是四處搜尋音樂創作的可能性,
並以某些方法加以掌握; 更重要的是, 我覺的啦, 多樣性. 恐龍一隻
隻地掛點/虛弱, 老鼠雖然不會成為萬物之靈(現在啦), 但是卻怎麼看
都很難絕種… 台灣難道永遠都是口水歌與芭樂曲的天下嗎? 中國與
東南亞的資源透過網路應該比較沒那麼困難拿到了…
3. 如果有可能, 站住通路的一部份…
這個很尷尬, 有點像本來portal在做的事; 但是最近一些事情又不由
得讓我很縣木/佩服通路… 7-11與博客來為其一. 一手抓著內容, 一手
往通路(內容<->使用者)發展; 而以內容為主, 通路為輔(以後靠通路
時比較好談個好價錢吧), 在網路上往前走… 之所以降子講的前提是
”網路是未來的趨勢”. 而網路上絕對也需要通路去把內容與使用者
做連結… 多了解(不管要不要做)是必需的~ ”我要音樂台”現在有在大
部份的使用者裡建立了知名度與口碑嗎? 每日使用者流量/收聽習慣/
log分析等有做好嗎? (內部文件, 所以我想到就講, 事實如何不知)
4. 增加對大環境的了解
忘了補充, 在我來看, 大環境是指”使用者”(像是氣溫, 水份等決定生存
的條件)及”基礎建設”(地理位置, 澳洲有無尾熊). 而銀河集團好像有
比較強調本身條件上的特性(技術研發, 人才召募, 與不同性質公司聯
姻等), 卻有點忽略掉使用者端的東西… 講多就不好了, 再說吧.
****
大概是降子的想法, 中間還攙雜了一些最近的感覺與想法, 再加上本來就
想到啥寫啥, 所以有點亂, 哈哈.

KT

做有價值的行動

但是 應該頗有用 :p
如果有這樣子的困擾的話 :)

加上一些自己的感想:
專心努力做一段時間之後(通常是告一個小段落)
馬上看看自己的”軌跡”與”出發點與目標的連線”是否重疊…
以免花了很多的時間 去做一些以為有意義卻後來發現很難用上的事情

舉個新鮮的例子
這陣子, 我很辛苦地在畫flash的地圖…
一開始 從只有科學園區的部份 想要擴充到新竹縣, 市
然後 想要往”離開新竹”的方向走… 但是 重要的不止是地圖描繪
還要加上很多裡面的資訊: 景點, 相關資料, etc.

結果 先定下自己的初步目標是”畫好新竹縣+宜蘭縣地圖”後
就很拼命地畫了兩天 把兩個縣的地圖描得差不多了…
然後 為了求效率 在自己很熟悉的狀況下 ”順便”把花蓮, 台東, 屏東,
連威廉一起, 再多花了三四天, 把台南, 高雄, 南投等縣都給描得差不多

了不起吧? 一下子補了一堆東西

但是 為了求效率 一下子做太多的東西 不一定是好事
因為 我突然做到一半 忘記本來為什麼要做這些東西了…
阿華很可憐地收集資料 在我畫完上述縣市(或更多)後
她卻只有收集完新竹+宜蘭的東西…
並不是阿華做得慢 而是我忘記本來的目的 只是”走出新竹”
連最基本的layout, 網頁, 資料庫都還沒有測試 就走得太遠了

難道原本描的東西會沒有嗎? 當然不會.
但是 就結果來看 花了一個禮拜的時間 卻沒有半個ok的成果…
而且雖然原本描的圖後來還是用得著 但是 格式卻可能被大修…

還好 這個時候停了下來(嗯 已經浪費約五天了)
試著想起來原本為啥要做這件事情 為啥要描這些圖
然後 得到一些結論
1. 描這些地圖原本只是要走出新竹
2. 希望用這些地圖 設定好一些flash地圖的格式
3. 試著用手上有的東西 把flash地圖給做好
4. 試著由地圖出發 發展其他相關可能方向

所以呢 就做了一些簡單的修正
1. 暫停描圖 先把描好的圖做到ok
2. 試著往遊覽/美食方向前進
3. 先去新竹縣一趟 收集資料 看看是否有自己做旅遊方面的可能性
4. 做一些旅遊的東西後 再試著拿著這些東西與他人合作
5. 上面的東西除了網頁/資料庫外 試發電子報 與會員保持連繫

也就是最近幾天在做的事情

講了這麼一堆東西
只是想要
1. 跟各位討論一下邊走邊回頭的重要性
(雖然有人說試著揣測未來有點像看著照後鏡開車, 再聊這一點)
2. 順便把自己前一陣子不小心犯的錯跟各位聊一下 並希望自己別再亂犯
3. 檢查自己最近做的事情對還是錯 :p
4. 建議各位看了之後 花幾分鐘呆呆地盯著電腦 想想最近在做的事情
* 為什麼要做?
* 本來是為了要做到什麼?
* 做法是不是最有效率的?
* 做下去會不會有”結果”? (有意義的叫做結果 沒意義就不算了)
* 降子順著做下去 會變成怎樣?
* ”做對的事 不要光把事做對” 但是一旦確定自己在做對的事 就把事做對吧

也釵~齡還不夠 掰不出更多東西
但是 還是跟大家互勉之 :)

^_^

—————————————————————-
‧石滋宜:做有價值的行動

處於十倍速時代的資訊社會中,「行動」是非常的重要,但光有行動是不
夠的,因為不同的做事方式將導致事半平縞蝛峔縞半,兩種孑然不同
的結果,因此,除了行動之外還必需考量行動後是否能更接近你所預設的
目標。

最近有人問我:「為什麼很努力的去做了,卻一點效果也沒有?」我認為
,不僅僅是要去做,而且,還必須去思考有沒有成左漸i能性?認真去檢
討這麼做有沒有接近所預期的目標?如果都沒有,就不應該照著原來的方
式埋頭做下去,應該要放棄原來的做法,試圖找出可以接近目標的「行動
」來。

常聽人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認為不見得!因為,如果用的是錯
誤的方法,只是離收穫的日子越來越遠,白白浪費時間罷了!拿學英文來
說,有人以瀏覽的方式看了一百部的美國電影,但對英文能力的提昇卻沒
有太大助益,為什麼?因為你只是把它看過,並沒有真正吸收,誤解了學
習語言要「多聽、多看」的真意。我認為,不如先找一部自己最喜歡的美
國電影,將裡頭的對白清楚的弄懂,直到完全理解可以不必再對照字幕為
止,逐漸地一部部累積,你的外文能力自然能提昇。

因此,要達到成奶ㄕO要採取行動,更必須用對方法,當行動離目標越
來越遠時,就應該試圖去「改變」,若是繼續維持錯誤的方式進行,只是
一錯再錯,永遠沒有辦法成央C像很多產品並不是產品本身有問題,而是
銷售的方式錯誤,因此,一直更新產品是沒有用的,應該要找出問題所在
,對症下藥才是。

要知道,用錯誤的方式去進行,是怎樣也沒有辦法將事情做好,不過是浪
費更多的時間及生命。我相信,成左漱H一定懂得不斷地調整自我的處事
方式,直到找出對的方法以達到目標為止,若是一昧拘泥於過去的錯誤決
定,拒絕思考問題癥結所在,這種人註定與成扔L緣!

既然你已經開始行動了,就不要讓行動沒有價值,何不轉轉你的大腦,做
出一個能更接近目標的決定,以最快效率達到成左犒狾a!(盧文情整理

‧若有任何看法或欲轉載文章等,歡迎跟作者聯繫溝通。
 作者信箱: mailto:0001@gccf.org


KT Chiu
拓連股份有限公司
Tel: 886-2-2777-2329
FAX: 886-2-2751-7442

背叛的年代?

天下雜誌在2000年11月份的封面故事,標題是【背叛的年代 你還能相信誰?】宗的,這些關什麼事了?

看到這樣子的標題…真的是感覺很糟糕。在商業化的社會裡,如果是因為自己不行而被迫離開職場,不管是因為能力不足、政治手腕太差,或是別的原因,能怪企業背叛了員工嗎?能用「背叛」嗎?那員工跳槽呢?是不是背叛了企業的栽培?希望大家注意到,我們並不是處在共產社會裡,自由經濟制度下,企業沒有義務要照顧員工一輩子,員工也沒有義務非的待在同一家公司不可。競爭,是成長的一種方法。

如果在一家企業中,某位管理者所帶出來的team,只能為同一個人所用,那代表這位管理者是用人治而非單純的管理;當然,也可以說跟管理的手法有關。但是這樣子一來,難道企業本身不會懷疑這位管理者會有集體跳槽的一天嗎?事實上,在業界並不是沒有發生過,也不能說發生的機會很小。而最近被炒得很熱的知識管理,又是為了什麼?難道換了一個管理者,一切都會改變嗎?為了這種事情,把自己當成受害者,那可真的是自己多少要負點責任了。

而且,拿以賺錢為衡量基準的企業或公司,來跟政府做比較…不是○□比雞腿嗎?(抱歉,有點粗俗了)先不管做得好不好啦,政治,到底是什麼?為大多數人謀福利?那麼,什麼是最好的,應該是要見仁見智吧…光就廢核四這個案子來說,對、不對?非得廢核四不可,而配套措施卻未準備好,對、不對?而且配套措施準備好了沒有,又是誰來認定的?都很難說吧。

離婚,或是男女分手,除了背叛之外,難道沒有別的解釋嗎?一定要用「背叛」來吸引讀者的目光?真的沒有人為了個性不合而跟手?沒有人為了忠於自己的感覺而分手?我不知道,而且比自己的狀況,我也無法回答。只是,能用「背叛」這兩個字嗎?

最後幾句【而當信任都瓦解,那就會回到「所有人對抗所有人的時代,」林端指出。不只是所有人對抗所有人,而是所有人背叛所有人的時代。】我在想,是不是作者或語者,自己就是用「對抗所有人」的心情,寫得出這樣子的東西,講出這樣子的話嗎?還是用「背叛所有人」或「被所有人被叛」?很難不令人想到這些方面。因為,總是覺得,也釣’頂P原本計畫不同之處,不論是工作、事業、婚姻…但是,之所以改變,常常也是因為有些東西,像是環境、想法、客觀條件等改變了…那麼,就能說是背叛了原本的計劃嗎?

當然,這些事情對當事者來說,可能會有著深深的失落感。也部A被傷害的感覺很深…但是,有必要拿著無形的劍,對著整個社會(至少是潛在的讀者群)揮舞嗎?

企業如果不想賺錢,能叫做企業嗎?員工如果看企業沒有前途,卻留著不離開(當然,前提是有離開的本錢),又能說是對得起自己或家人嗎?至於男女間的感情,更難說對錯吧?不過政治或政府的事,個人覺得不便多說,但也不能否認爭議性的存在…

總而言之,不管是怎樣的事發生了,如果可以冷靜地看看整件事情,也釣S有「背叛」那麼嚴重啦。我想,現在的自己,多少也(比以前)有點資格這樣子說吧… @_@

宏碁再造

「宏碁再造」。

上一次看到這個字眼,是十年前左右的事了。當然,企業在每個不同的時期、環境下,所需要的特質與能力並不一定相同,是可以認同的…尤其是已經那麼大的組織。但是,每一次的再造,如果只有把表面上的缺點去掉,而未曾改變內在的想法,下次會發生其他需要再造的事件,機率應該會增加很多吧?(應該去找找資料,唉)

跟據宏碁集團的說法,這次再造有三個主要的問題,「宏碁目前面臨的三大困難是培養新 CEO、改變PC文化以及新的獲利模式。」在個人來看,其實追根究底,看起來只是一個大問題,沒有接班人。假設啦,只是假設,宏碁集團裡如果有除了施先生以外的CEO存在,那麼,這個次集團的文化應該與宏碁文化有所不同;一個CEO可以造成多大的影響(當然,前題是他是真的夠格成為CEO),看看國外可數的大企業就一目瞭然了:先不提後Gates時代的Microsoft,Oracle、Intel、GE、Apple…哪個大企業不是有它獨特的企業文化,跟一位令人景仰(嗯)的CEO?

也部A宏碁內部有新的CEO產生時,自然會把目前宏碁所著重的部份改變掉。如果僅僅是依循舊路,不敢創新,很抱歉,我不覺得那是施先生定義的新CEO。這位新CEO(假以時日,如果會產生的話)呢,至少應該熟悉internet的力量,進而掌握至某種程度;自然不會視PC代工為高利潤的創造。他(或她,反正用他比較習慣啦)應該了解到服務能夠創造的價值,並將其轉化為價格。他除了固守施先生的IA外,還要能嗅出市場未來風向,並加以評估;GPRS、3G究竟實現大家所提到遠景的可能性有多少?宏碁集團適合踏入嗎?並能夠將目前已經過於龐大的宏碁集團加以規劃,讓次集團不致於遍地都是,分出適當的等級,部份拿來犒賞元老級人物(守成,這麼說好像有點殘忍),部份以戰養戰,拿來培養各種背景的接班人,以免重蹈這次的錯誤。

但是,一邊抱怨集團裡面沒有新的CEO,一方面又似乎要收回「過度」的授權,【除了次集團過多之外,施振榮也坦承由專業經理人管理的次集團,授權太多,一個政策與命令從上到下,可能無法直接傳遞到底部,也是集團內發生問題的關鍵點。】不知道是打算要怎麼處理這個大問題呢?

話又說回來,能夠獨霸一方的人,很難是刻意培養出來的;製造那個環境再丟給適當的人去主導,也閉O方法的一種。有錢,可以解決很多的問題,也更能順便產生更多的問題;於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手段,反而比怎麼花錢要重要。這,好像跟人格特質的關係更為密切,而非能力養成。這次施先生再度插手,自己主導整個集團重整的過程與時程表,到底對宏碁是好?是壞?還在未定之數。

最重要的問題,似乎仍未解決。至少個人是這麼想的。

規格制訂

看到一些報導,又讓我想起未完的夢想-webcasting。然後,就跑去看看酗[未見的滾石可樂的網路電台…

http://www.rockacola.com/radio/radio.asp?radio_type=2

當然,看起來是很不錯,有各式各樣的「頻道」。但是,仔細看看或是聽兩三次就會發現,那些頻道只是把一些非主流歌曲分類後,兜在一起而已…呵呵,這樣真的算是「網路廣播」嗎?還是在台灣,長得神似就行?

唉,其實講起來,先不管滾石有沒有尾牙、有沒有賺錢,他們是最有資格訂定華人世界網路廣播規格的。手上的資源最多、知名度最高,卻沒有好好利用…不過網路廣播有沒有得做,現在還沒有個定論就是了,嗯。

我?我當然是說可以做啦,不然之前近一年的時間是在幹嘛?呼呼。不過,沒搞起來就是沒搞起來,不管是沒錢還是股東有爭議,都沒辦法掩輒o個沒搞起網路廣播事業的事實。但是前一陣子跑去樂融那兒晃了幾次,他們的「我要音樂台」的網播做法,倒是跟之前想像的很像…真的很像,不管是錄音間、播音方式、或是規模…呵呵。不過,畢竟還是有些不同的;有的我們才生得出來,有的他們才生得出來,各有所長囉。

http://www.iwant-music.com/cht/current/index.asp

不過,這樣子下去,也頂e網路可能會變成華人世界網路廣播、網路音樂的規格制訂者也說不定。我還是不看好在網路上賣CD、賣MP3之類的音樂內容(除非真有得賺),但是不管在實體世界或網路上搞聲音、搞音樂,不該只是賣CD才活得下去吧?@_@ 或者說…就算是賣CD也不見得能夠活下去…

那我們呢?如果toMap在短期內做得起來的話(這個短期…很有得講哩),很有可能是下一個世代的電子地圖規格的制訂者。沒開玩笑,就像台灣電子地圖服務網現在是目前國內電子地圖的規格制訂者一樣。雖然目前電子地圖也有不少人做,也紛紛以不同的技術與資源輔助,但是基本上還是以「傳統的」(哇勒)電子地圖為範本,查詢→地圖秀出並標點→放大、縮小、其他弁遄C不過,各家的速度快慢、弁鉬P地圖齊全度、使用者介面等,還是有優劣之分的。

為什麼說toMap有可能是下一個世代的電子地圖規格的制訂者呢?這麼說好像是誇大了點沒錯,但是,從另一個角度想想,難道每次使用者在上網時,都一定知道自己要去哪兒嗎?當然不一定。釵h電子地圖網站也因應這個想法,推出了附加於原本系統上的主題地圖,推薦使用者去有興趣的地區看看。但是,由於基本的目的已經不太一樣了,使得這些新推出的主題電子地圖常有我認為的致命缺陷:看不懂。真的看不懂。常有一張地圖裡,只有一個紅點,剩下全是底色的現象出現;沒有道路,沒有標示,使用者要這樣子的地圖有用嗎?連怎麼去都看不懂的時候,地圖還是地圖嗎?

但是toMap的主題地圖,就是那種很費心、很費力的主題地圖,是自己跑一遍之後,才確認後畫出來的。也釦e現方式還是不如使用者的預期,也雩埴茧{度也還沒有讓使用者滿意,但是,它是「為了當主題地圖的主題地圖」。

圖不好看,可以改。配色不夠漂,可以改。不夠詳細,可以改。工作方式,公司文化,影響可是更為長久的…

商業模式

讀到李明哲先生在2000/11/23提到的「Content商業模式」一文,建議出版社靠著賣電子嬝知魖蚆F的確在我來說,是個未曾考慮過的商業模式,也野i行,也釵釦x難。這也讓我想到詹宏志先生在PCHome名家專欄的兩篇文章:2000/8/1的「如果著作權不被看成財產」與2000/10/1的「燈塔模式」。會這麼注意這個話題,也是因為它與個人在思考拓連於未來的定位與走向時,非常著重的一個部份,十分地相關。

從古至今,從比較宏觀、長遠的角度來看,被人喜愛而受到肯定的東西,是否都有它的價值在?應該都是。古今中外,文字、繪畫或曲調,在歷史的洪流中被保存,便是其價值的具體呈現。無論杜甫的詩、梵谷的畫、王羲之的字,亦或在當時使得洛陽紙貴,亦或在當時沒沒無聞,把時間軸一拉開,就會發現這些作品不僅僅證明了本身的價值,也因著時間的過往,自動由商業機制轉化成了價格。

說得殘酷點,有多少文人墨客,能夠在創造內容的過程中,順利獲得溫飽?每想到杜甫餓過頭在四川撐死(應該是真的吧?),或是梵谷生前沒賣出去自己任何一幅畫,就不由得體驗到content…的確有時候很難賣。:p

也鹵O塔模式,不管是政府、ISP誰付費,或甚至是從固網的執照費中支出,以提供大眾一個愉快的網路體驗是有可能的,但是話說回來,不可能所有的付出都有人看得到,而能得到回報而得已生存;也野X版社改生產電子嬝知鰴o件事,可以撇開技術研發、規格統一、現有智財權問題不談而希望創造獲利,但能夠真的不管這些必定會發生的問題嗎?

話又說回來,這些模式(包括以後發生而現在還沒想到的)還不曉得什麼時候才有落實的可能性,拓連能夠倚賴這些希望而生存嗎?不能。

2000年以來,網路股大跌,造成每個人都覺得搞不太清楚網際網路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仔細想想,似乎從1999年開始,國內其實在網際網路這面,並沒有真正的交易習慣形成?不論是B2B、B2C、或是whatever2B2C,市場真的有形成嗎?個人現在持懷疑的態度。這兩年(包括最近),所謂「市場」上在流動的錢,多半是以資金溢注(增資、轉投資、併購)的方式呈現,一般企業的e化,或甚至是最基本的網路建設,都還沒有一個像樣子、能夠順利拓展網路威力的底子在。也就是說,在個人眼裡,其實現在搞網路的都還在非常、非常危險而原始的狀態中摸索,雖然遠方有些可以約略比較的模糊影子在…

所以,拓連應該做什麼?說真的,現在我不曉得。當務之急,一定是「求生存」,到處跑跑,希望能夠多少接一些小型案子來做,以換取公司,或是說團隊,的生存。在大案子不一定能接到手,小案子又吃不夠的情形下,花在這上面的時間與心力當然是相當多。不過,這樣子也可能僅僅是「把事做對」,那麼,什麼才是「做對的事」呢?目前看起來,toMap似乎不是什麼不對的事,呵。

怎麼說呢?目前幾乎國內外的「電子地圖」,都是以資料庫查詢,加上後端的電子地圖伺服器達到的效果;在知道自己想去哪兒、想知道怎麼去的使用者來看,自然是相當方便。但是,真的所有的使用者每次都知道自己要去哪邊嗎?以出版業來說,是不是每個顧客在逛書店前,都知道自己要去買什麼書?我想不是的。所以toMap要做的事,便是讓不確定自己要去哪兒、怎麼去、怎麼玩的使用者們,能夠在toMap瀏覽到滿意的結果,或至少是參考到一些資料。現在(2000/1/27,大年初四)呢,toMap限於人手、時間等問題,僅完成並公開了新竹縣、宜蘭縣、花蓮縣、台東縣、屏東縣與新竹科學園區、新竹市區及墾丁國家公園等互動式動態地圖;只能說是朝著這個方向邁出了一小步。預估中,要等到完成台灣80%的動態地圖後,才像是我們心目中該長成的樣子,也才敢大大方方地出來見人。到那個時候,真正的力量才有可能出現。

而在這個過程中,除了按進度推出這些地圖之外,也必須利用各種狀況,來測試並充實拓連團隊的能力與實戰經驗。換句話說,利用小規模、小成本的戰場來練兵,將基本戰術跟體能練好,就是目前的戰略跟大方向。於是,與外界的接觸,無論是報價、提企劃案、或是與同業們合作,都應該是現階段的任務,而生存下來則是非做不可的事。不過,一方面求生存,一方面又希望不要因為求生存而放棄長遠的眼光與夢想,則是非要常常相互叮嚀、提醒不可的要事。但畢竟灰色的範圍還是很大,並不會偏哪邊多一點,整個平衡就會垮掉;所以,還是有不小的修正與揮灑空間。嘿嘿。

等到某一天,時機將要成熟的時候,也處2B、B2C、ASP、ICP這些曾被視之為洪水猛獸的名詞又由黑翻紅;也釦N飯新炒,又出來一堆長得不太一樣又似曾相識的縮寫。但是,我們相信,只要確定自己是做對的事情,並且把基本末m好、練扎實,不管到時候大環境是變成了什麼樣子的狀況,拓連都有應付得來的自信。

就是這樣子的自信,不會讓現在的我們驚惶失措。除了把事做對,我們還要做對的事。而我們正在做。

共同品牌

「共同品牌」,在目前的台灣來說,其實並不是那麼的常見到。通常不是整個被併購進去,就是掛上兩邊的名字的一部份,再成立一家新公司。而釵h國外知名的品牌,便都已經是M&A之後的結果了。也陶o個部份個人所知較少,但Time Warner或是Daimler Chrysler應該就算是這類的代表了。

在我收到的「數位週刊」裡,有篇標題是【聯名網站只是「雅虎牌」安撫奶嘴】的文章;於是,就很想對所謂「共同品牌」或是「聯名網站」的做法想一下。

這裡就可能的先想到,為什麼Yahoo!要買下Kimo?難道真是因為等不及台灣雅虎這隻小雞長大嗎?還是因為…台灣雅虎變成大雞的可能性已經越來越小?在個人看來,Portal的黃金發展時代已經過去了,台灣的使用者市場也已漸趨穩定;早在三年前,李建復沒有來得及利用Yahoo!的資源把Yahoo! Taiwan搞起來,現在就可能不用期望鄒開蓮能完全扳回劣勢了。

而在該文章中提到的幾個例子,嗯…共同品牌的確有可能消失沒錯,但是
1. Kimo的品牌型象在台灣超過Yahoo!甚多
2. Geocities、Broadcast這兩家公司的原本業務均與Yahoo!重疊不多,甚至都能相輔相成
3. 一開始broadcast.com被併購時,也是只有掛Yahoo!在前面的… 叫做 Yahoo! Broadcast;但是現在http://www.broadcast.com/ 叫做Yahoo! Events,果然消失了,呵呵。
4. Geocities嘛,Yahoo!必須要靠這個招牌跟社群來維持原本的規模(甚至擴大),所以還是叫做 Yahoo! Geocities啦。
5. 那麼,Kimo跟哪一個比較像? @_@

最後一句話…【待台灣市場經營成熟後,雅虎新團隊整體進駐接收台灣市場,現在的老將全部再往大陸開發市場,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我想,對很多人來說,這個才真的是重點吧? :D 個人只是覺得,Yahoo!真正看上Kimo的,並不止是在台灣所謂的「大流量」,而有不少部份是這些核心份子吧… 

http://www.ebusinessweekly.com.tw/econtent/2000/011/c011t050.htm

名人的文章

PCHome的「epeople名家專欄」,基本上一直是我很喜歡的文章來源。不過,大概是由於Yahoo!與Kimo的合併太過震撼,讓我在那段時間中,看到了陶多多的怪異理論與文章。當然,這些文章的發表者,在其他事情上,還是值得尊敬;但是在部份事件的看法與想法,卻讓我有釵h感觸。

被歸類為「名家」者,多半在各領域有其專長。但若考慮到這些名家的影響力,個人卻希望他們能在被情緒所影響下時,能夠再想想自己寫的東西會被多少人當作事實,而完全不加以考量便接受了下來。這也是為什麼我會把之前粗糙的一些意見再重寫的原因:不希望哪天被人倒打一耙,呵。

在孫瑋芒先生於2000/11/12的名人專欄「奇摩賣掉了台灣網友的眼球」中,有一些地方是個人蠻希望能講一下自己的看法的;或是說,有些地方似乎是有點情緒性的文字,而有可能影響到讀者對這整件事的認知…並不敢說自己的意見一定是對的,但是至少有試著去查證一些看法,並提出一些reference。

1. 在標題裡其實就有點這個味道,「奇摩賣掉了台灣網友的眼球」;感覺上蠻負面的,至少我會有這種感覺。事實上,portal site能夠在併購時賣掉的,除了品牌之外,不就是眼球了嗎?除非完全不能接受商業化其中的一環,M&A,不然就非得接受這個事實不可吧?
2. 在這段文字,【受眾認同媒體,是因為相信媒體獨立經營,不屬於其他財團、霸權。】嗯,讓我想想…真的嗎?@_@ 也釦矞悀眹ㄞ間A還沒聽說過哪個成左煽C體是真的能夠在所謂不屬於其他財團霸權下,而能夠達到獨立經營的目標的。先不提2000年M&A的最大話題AOL與Time Warner好了,國內有嗎?從三台到TVBS、象山集團,或是中時、聯合報系,還是中廣、警廣、飛碟等廣播電台…也酗j家對財團、罷權的定義不同吧!
3. 在這段文字,【如果它只是網路工具,任何同業都可以替代它。】這是當然的嘛,不然為什麼這些網站會為了爭個第一在那邊用盡技巧、拼個你死我活的?就是因為很容易被取代啊…
4. 【「雅虎──奇摩」網站能擄獲中國大陸網民的眼球嗎?】如果我沒搞錯,後面一直圍著這個問題繞;但是,除非是我完全搞錯了整件事,不然Yahoo!跟Kimo之前似乎並沒有提過要直接把Kimo往大陸推的狀況吧?應該是在台灣變成Yahoo! Kimo的雙品牌併行,然後再希望藉盧大為的經驗,往大中華圈圈發展…個人是實在搞不懂,似乎沒有什麼道理,硬說要把Yahoo! Kimo這個「雙品牌地區網站」變成進軍大陸的跳板…也陬曳中W會有這種概念,但應該不是實際上會馬上直接執行的。如果是的話…呃,Jerry,你太令我失望了… :p 雖然你不認識我,嗯嗯。
5. 「Sina」或「支那」、或是Chinese這個字跟Chinaian(應該是這樣子拼吧?因為似乎真的沒有這個字…)到底有沒有侮辱中國人的意思,至少一兩年前在網路上就爭辨n遍了;但一直到2000年九月,大陸才可能因為翻到台灣BBS的舊文章,或是信終於轉了過去,才知道這回事;把它跟Yahoo!與Kimo相較,好像沒有什麼很大的道理。就算字眼的出處有什麼問題,除非我們完全不提「倭人」這種過去出現在正式文件的字眼(是吧?),不然應該沒有什麼立場去計較…
6. 再從工程師背景的眼光看來,「奇摩號稱程式設計能力強,討論區的程式設計則未必如此。」似乎跟本是台灣釵h大網路公司沒有將程式人員的能力,與使用者的要求配合起來的原因吧?不敢說是誰的spec沒有開好,或是誰偷懶了,但是連toMap的討論區裡,都有孫先生說的弁遄A而這個程式跟本就是免費的…難道我比較強?(也陸捸A哈哈)
7. 「奇摩的搜尋引擎也未必是最準確的。」呃,這也閉O孫先生並不是很清楚search engine/directory/portal site的分別吧?事實上,現在這些字眼都常被混用,但是可能是我對「名人」的要求比較高吧,總是希望在影響到很多人時,也能夠提到一些基本左漯F西。如果就定義上來看,把Kimo當成portal site時,與search engine的弁鄏酗@些差異…也釵b網路上(可能要早期一點的)就可以找到一些定義吧!
8. 而在新聞的呈現方式上,講得那個一點,除了電腦、系統、瀏覽器等,都是英語系國家發展的之外(至少是美國推廣開的,不過也先不提日本人在這上面的努力啦),台灣有哪個新聞網站是真的做得很好的?也閉O因為版面設計的概念還沒有完全從傳統的市場轉移過來,也閉O因為整體設計的觀念還沒有應用上,但結果就是如此。至少我個人是這麼認為的。

再附上一些參考資料,希望有些幫助。

1. 中央社對大陸那邊的報導

http://www.cnabc.com/Shownews.asp?Date=2000/11/11&Type=CBP&NewsID=228&DateTime=2000/11/11%20AM%2010:43:42

看起來不是怕Kimo進去嘛,而是怕Yahoo!或其他外資去買…

2. Wall Street Journal對這件事的報導

http://public.wsj.com/sn/y/SB973777889132756736.html

3. 明日報倒是有這句話

http://www.ttimes.com.tw/2000/11/09/tech_online/200011090285.html

「這項震撼性的合併案,雙方主要著眼於要作大中華地區的入口網站。」不知道該怎麼解讀?@_@

4. 廬大為自己的話

http://www.kimo.com.tw/market/kimo_columns/index-1109_00.html

只提到「台灣奇摩站將與雅虎台灣合併,共同開發台灣廣大的網路市場。」

5. ITHome所報導Jerry的話

http://www.ithome.com.tw/Daily_news/20001109/index2.html

6. ITHome的相關報導…我是比較相信這些啦,呵呵。

http://news.pchome.com.tw/ttimes/science/20001110/index-20001110102300227970.html

http://news.pchome.com.tw/ithome/science/20001110/index-20001109230834040960.html

http://news.pchome.com.tw/ithome/science/20001110/index-20001109230833040918.html